APP下载

数字化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实验课探索

2018-01-05周苑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4期
关键词:色素实验课实验

周苑

● 目前高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时紧张、实验步骤繁杂以及实验条件不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高中生物课的实验课教学一直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按照课时标准直接做实验。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热热闹闹、忙忙碌碌,但由于涉及的原理、添加的试剂较多,操作也比较复杂,所以学生整节课都是按照教材设计的步骤盲目地进行机械性操作,现学现做,照猫画虎,并没有时间真正去体会实验的原理方法,实验不具有连贯性,甚至很多学生到最后还是一头雾水,难以在一节课时内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第二,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再去实验室。这样的办法对部分学生是有效的,但由于相关的实验很抽象、难理解,所以课前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课前时间。同时,由于个体差异,即便是牺牲大量的课前时间,很多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实验方法,课堂实验效果还是良莠不齐。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师生便都感觉到实验做与不做,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于是,衍生出第三种做法,那就是教师纸上谈兵,讲实验,这是目前很多学校实验课的普遍做法。这种做法,虽然应对了部分考试题目,但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由于没有进行过实验,所以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基本概念的原理和方法,题目稍一变化就不会了。

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数字化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探索,让信息技术与动手实验有机融合,为高中生物实验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 数字化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探索

在微视频的帮助下,实验过程更加形象直观,这就解决了之前课前预习耗时耗神的问题,使学生能够显而易见地明确实验流程、方法、步骤,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轻松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同时,技术支撑下的课上实验探究和展示活动构成的微项目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发头脑风暴,从而实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高层次学习目标。

下面,我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探究实验为例,谈谈数字化背景下,高中生物动手实验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1.充分的课前准备

第一,学习目标层次化。学生可以选出那些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方法和步骤去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来作为课前学习目标。例如,本节课的课前学习目标是:发现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熟悉实验操作步骤;了解色素提取时,研磨、过滤及滤纸条的制备和画滤液细线的注意事项。

第二,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发布了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通过阅读教材第97页的相关内容,回答:绿叶中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学生只要多读几遍教材,就都能掌握这个任务。因此,将它作为课前学习任务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发现实验原理,为进一步的探究实验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任务二:通过观看“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微视频录像资料,完成利用仿真模拟软件模拟实验。

这个任务充分体现了数字化背景下翻转课堂的特色。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达成同样的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和步骤是不同的,所以要预估学生可能困惑的地方,针对重点、难点开发相应的微视频支撑。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暂停、倒退、重播微视频,这有利于他们根据个人情况完成学习,预防学困生的出现。本节课课前自主学习的设计思路,是在虚拟实验环境下,帮助学生理解“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探究实验活动的操作流程,并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真实实验过程微视频和仿真模拟实验。学生只要通过反复观看微视频,就能了解实验步骤,掌握操作要领,完成仿真模拟实验,实现预期目标。

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内容,观看微视频,回答下列问题:①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等实验试剂在实验过程中起什么作用?②色素提取时,研磨、过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如何对滤纸条进行处理?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什么?

在问题引导和微视频的支持下,学生自行解决了许多因为个性差异而产生的落差问题,理解了概念、原理所包含的意义。这为学生进一步体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深刻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理,掌握色素的种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现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也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层次的课堂学习目标。

2.适时转入“检测+真实情境探究”,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利用真实的实验材料,动手实验。因为有了充分的课前自主学习准备,他们的手法快速熟练,配合默契,学习情绪高涨,探究欲望强烈,几乎无一不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于是,他们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先利用5分钟时间播放另一种提取色素的方法视频资料:95%的酒精5ml+绿叶碎片→沸水浴2分钟→取色素液分离。然后基于上述情境,探究“前后两个实验的原理是否相同”。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们摩拳擦掌,相互碰撞各种设想,实现了已有知识重组和不断访问、知识要素迁移和多重链接。小組学生兴高采烈,取长补短,主动交流发言,通过讨论达成了共识。

可见,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我们再现了真实的探究实验过程,从而设计出基于真实情境的探究主题,引发了学生思考,充分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微视频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创新了实验课,能形象化地呈现枯燥的书本知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更好地培训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微项目学习是实现课堂学习目标的主渠道

“协作探究+展示活动”构成的微项目学习,是实现课堂学习目标的主渠道,能够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走进尖子生的行列。微项目学习应具备如下特点:

第一,学生可以自由思考,依据问题所依存的情境对其中一些元素提出自己的界定或假设,在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创造性,产生尽可能多的设想、方法,并允许提出质疑,然后寻找证明假说的方法和理论依据等有效途径。endprint

第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答案可能唯一也可能不唯一,还可能到最后也没有答案,但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却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甚至可以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这是根据学生的发现学习需求而设计的。一个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可能随之产生,探索没有止境。正如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

第三,能促进反思和知识迁移。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隐含在事实背后,学生在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认真思考、不断反思,整理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激发灵感,使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同时,将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应用于新问题的探究过程,来完成知识的迁移。这个过程的实现,依赖于真实情境的探究问题引发的头脑风暴。

本节课另一个基于真实情境的课堂探究,同样具备以上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常情况下,植物的叶子为什么春夏翠绿,深秋金黄”这样的探究问题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围绕学习内容展开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积极性。学生主动4人一组,两两分工,分别提取和分离绿色叶片和黄色叶片中的色素,进行比对,片刻便找到了绿叶和黄叶中色素种类和含量的差别。

然后立马分析“为什么”,并追根溯源提出秋天黄叶中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多,而春夏绿叶中叶绿素多的原因的各种设想,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探究问题。例如,影响色素合成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哪些?色素的合成是否需要酶的调控?色素的合成与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怎样?……这些问题使课堂探究活动在课后延伸了好久,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生成”。

学生通过查阅資料、动手实验,发现光照强度、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温度等都会影响色素的合成,进而发现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并对重难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酶通过控制代谢过程控制色素的合成,从而进一步衍生出色素的合成与遗传的关系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样一个开放的过程,减轻了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激励他们发挥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学生要展示自己的观点,试图说服别人,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对知识的钻研就更加深刻,容易引发自己真正发自内心的思考,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为核心素养的发展铺平道路。

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数字技术的支持使展示活动嵌入的评价更加适切、直观。各个小组可以将自己的实验结果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微信群,然后通过大屏幕进行对比展示,于是实验结果一目了然。同时,展示者要接受同伴质疑,做好阐释准备。这些细节都能激发起学生的表现欲,使他们在不断的质疑、探究、阐释中收获成功的喜悦!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能够再现实验过程,提供虚拟化的教学环境,提升课前自主学习质量,为实验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真实情境的协作探究,能引发学生思考,实现资源共享,激发思想碰撞,是实现数字化背景下生物动手实验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提高实验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冯英群.生物分组实验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养成[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色素实验课实验
食用色素安全吗
炫彩熔岩灯
褪色的芬达
有趣的实验
魔术师的考验
导学案在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