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18-01-05王月云张莉娜袁世新刘红蕾

关键词:孕产妇幼保健深圳市

王月云, 张莉娜, 王 红 , 袁世新, 龚 林, 刘红蕾, 周 琳

1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 518000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30 3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 518000

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月云1, 张莉娜2, 王 红1, 袁世新1, 龚 林1, 刘红蕾1, 周 琳3△

1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深圳 51800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 4300303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 518000

目的探讨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以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产并于产后60 d内回到该院接受产后康复检查的3 610名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筛查量表对产妇产后抑郁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自编调查表对一般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收回问卷3 610份,有效问卷3 550份,有效率为98.34%。315例(8.87%)产妇筛查出有明显的产后抑郁症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不良孕产史、首次生产及采用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是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623(1.247~2.112)、1.558(1.189~2.040)、1.889(1.460~2.445)和1.996(1.362~2.925)。结论深圳市产后抑郁症检出率相对较低,妇女保健人员应针对有不良孕产史、首次生产以及非母乳喂养的产妇进行早期产后抑郁易患人群的筛查和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及危害。

产后抑郁; EPDS量表; 危险因素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产褥期发生的不伴有精神症状的抑郁,是产妇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国外报道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约为10%~15%[2]。国内由于对产后抑郁的测评标准、测评时间、研究方法以及样本量的不同,对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报道不一,不同省市产后抑郁发病率的报道多在7.6%~20.9%之间[3]。产后抑郁不仅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母婴关系及婴幼儿情绪、行为、认知及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2,4-5],患有严重产后抑郁症的产妇甚至还有自杀倾向[5]。

目前,国内对产后抑郁影响因素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科相关因素、产妇自身情况及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3],由于多数产后抑郁研究的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也常因地域、人群或调查方法的不同而出现不一致[5-7]。深圳市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人口结构具有特殊性,其产后抑郁的患病特点值得探讨。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EPDS)调查产妇一般情况及评估产妇产后抑郁患病状况,旨在探索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防治产后抑郁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生产并于产后60 d内回到保健院接受产后康复检查的产妇为调查对象。采取方便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3 610例,其纳入标准:①智力健全,有良好的认知和沟通能力;②产后14~60 d。

1.2 调查方法

采用EPDS量表筛查评估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患病状况,采用自编量表调查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生育史、分娩信息和喂养方式。

EPDS量表包括10项内容,根据症状的严重度,每项内容分4级评分(0、1、2、3分),于产后6周进行,完成量表评定约需5 min。10个项目分值的总和为总分。测试评分≤9分为无抑郁症状;10~12分为抑郁可疑;总分≥13分为抑郁症状。

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 610份,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调查对象填写问卷,回收问卷3 61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60份,有效问卷3 550份,有效率为98.34%。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 3.0进行双份录入,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单因素分析,采用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以确定影响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进入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的检验水准为0.10,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3 550例调查对象,年龄在19~45岁之间,平均(29.97±3.77)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78.75%;深圳户籍者占57.77%;夫妻另住的占46.23%,与公婆同住的占36.89%;初产妇占65.30%;有不良孕产史者占73.28%。见表1。

2.2 产后抑郁的筛查情况

调查对象中筛查出有明确产后抑郁症状的315例(8.87%);有可疑抑郁症的471例(13.27%),无症状者2 764例(77.86%)。

2.3 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特征分析

以年龄、文化程度、户籍类型、居住状况、月子期间是否由婆婆照料、不良孕产史、产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喂养方式,共计11个因素分别作为自变量指标,按有无产后抑郁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产后抑郁检出率在有无不良孕产史、不同产次及喂养方式等3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户籍类型、居住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新生儿体重及月子期间是否由婆婆照料与产后抑郁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产妇产后抑郁的特征分析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rticipa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续表1

因每个项目内容存在一定的缺项,故各项调查人数合计不完全一致。

2.4 产后抑郁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产后抑郁作为因变量(无=0,有=1),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变量,即不良孕产史、产次和喂养方式为自变量,采用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不良孕产史仍然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一个相关危险因素(P=0.000 3),其发生产后抑郁的风险是无不良孕产史的1.623倍(OR=1.623,95%CI:1.247~2.112);初产妇与经产妇相比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OR=1.558,95%CI:1.189~2.040);选择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产妇产后抑郁患病风险更高,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的OR值分别是1.996(95%CI:1.362~2.925)和1.889(95%CI:1.460~2.445)。见表2。

表2 产妇产后抑郁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

2.5 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抑郁的样本检出率及其模型估计值

产后抑郁样本检出率是指不同特征样本人群中筛查出有产后抑郁症的比率(表1中已列出)。其模型估计值是指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研究因素的各个水平取值所对应的产后抑郁检出率。为更加直观地看到所研究因素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产后抑郁有影响的3个因素(不良孕产史、产次及喂养方式)分别计算出它们在各个水平下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的模型估计值,将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抑郁的样本检出率及其模型估计值作柱形图,见图1。

图1 不同特征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样本观测值与模型估计值Fig.1 Observed and model-estimated incidence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mong women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3 讨论

3.1 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相对较低

目前国内尚无产妇产后抑郁相关的全国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同省市产后抑郁发病率约为7.6%~20.9%[3],国外报道产妇产后抑郁发病率约为10%~15%[2]。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8.87%,低于世界各国的平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较其发生率也较低。与王竹珍等[8]在2007年3~10月份对深圳市分娩的2 216例产妇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8.12%)相近。虽然本次调查中产后抑郁的检出率较低,但是在以此作为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率参考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本次研究可能出现的报告偏倚,因为产妇产后抑郁相对来说是一个敏感话题,产妇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产后抑郁,通常会因此感到羞耻和失败,会有意低报自己的抑郁状况,导致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降低[2]。此外,抑郁症的发生可在产后延续半年甚至更久,本次横断面的调查可能低估产后抑郁的发生。

3.2 有不良孕产史者产后抑郁患病危险性高

本次调查结果示,有不良孕产史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产后抑郁的发生是无不良孕产史者的1.6倍。这与多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5,9]。怀孕无论是在生理、心理还是社会角色方面,都是女性的一次重大改变,而不良孕产结局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产妇造成负面刺激和精神创伤,使产妇心理上产生剧烈变化,如紧张、担心、焦虑、恐惧[10]。例如,有流产史、早产史的孕妇会对分娩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担心分娩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畸形儿分娩史者担心胎儿再次畸形的发生,这些会给孕产妇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9]。国内外均有研究提示产前焦虑、恐惧等心理在产后抑郁的发生中起很大作用[10-13],认为这是由于焦虑、恐惧等状态下孕妇对分娩伴随的压力不能很好应对,使孕妇产生无能、无助、无望等不良情绪,进而产生抑郁的症状[11]。

3.3 初产妇更容易患产后抑郁

关于产次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国内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14-15]。刘萍花等[15]对麻城市1 427例妇女进行产后抑郁症的现状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原因为初产妇年龄较经产妇轻,在生理及心理方面均不如经产妇成熟,同时,初产妇在妊娠、分娩及照顾新生儿方面的经验也没有经产妇丰富,可能会因此担心自己不能胜任母亲角色以及不能很好地面对由于新生儿所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和挑战。

3.4 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者产后抑郁患病危险高于母乳喂养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人工喂养者及混合喂养者产后抑郁的检出率近2倍于母乳喂养者。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喂养有利于母婴健康,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定的最佳喂养方式[16]。母乳喂养要求产褥期乳母有足够的乳汁分泌量,如果泌乳量不足,母乳喂养会加深乳母与婴儿之间的喂养矛盾,同时出于对新生儿营养和免疫力的担心,乳母很可能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人工喂养。泌乳量不足、喂养矛盾和人工喂养可能导致新生儿营养不足及免疫低下的问题;另外,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相对母乳喂养增加了事务性的繁琐劳动和经济负担,易造成产妇睡眠不足和养育焦虑,从而导致产妇产后抑郁。这些都可能增加乳母的喂养焦虑感和护理压力,而比较公认的产后抑郁高危因素中就有母亲的焦虑情绪[11,17]和其对婴幼儿的护理压力[3]。

3.5 本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由于我国产妇产后抑郁症相关研究资料尚少,在其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面均缺乏全国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而本次研究具有较大的样本量,在整个研究实施及分析过程中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同时也给出了每个影响因素下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的估计值,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各个影响因素在每个水平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但是,由于选取调查对象时采取的是方便抽样的方法,不具随机性,研究对象的分布不均,不排除还有其他混杂因素的干扰,调查结果的外推也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次调查未能采集产妇睡眠情况、家庭成员的支持等与产后抑郁发生较密切的相关因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不能很好地论证各研究因素与产妇产后抑郁之间的因果关系。

深圳市产后60 d内的产妇产后抑郁的检出率与国内其他报道的相比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有不良孕产史、初产及选择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议在孕早期进行产后抑郁易患人群的筛查和干预,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危害。

[1] Josefsson A,Berg G,Nordin C,et al.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latepregnancy and postpartum[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1,80(3):251-255.

[2] Tammentie T,Tarkka M,Astedt-Kurki P,et al.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f families related to postnatal depressive symptoms of mothers[J].Int J Nurs Pract,2002.8(5):240-246.

[3] 张巍,安力彬,刘媛.产后抑郁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4):2227-2229.

[4] Arteche A,Joormann J,Harvey A,et al.The effects of postnatal maternal depression and anxiety on the processing of infant faces[J].J Affect Disord,2011,133(1/2):197-203.

[5] 张颖,王燕.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70-4172.

[6] 李禾,沈汝,杨慧娟,等.产后抑郁的相关产科因素的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8,15(1):170-171.

[7] 潘晓放,卢旨明,肖娟,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1):28-33.

[8] 王竹珍,姜蕾,邱丽蓉,等.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7):894-897.

[9] 姬秀香,产后抑郁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2):147-148.

[10] 罗辉.产后抑郁及其相关心理社会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11] 黄丽,李卢新,梁素珍,等.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28-29.

[12] Beck C T.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an update[J].Nurs Res,2001,50(5):275-285.

[13] Robertson E,Grace S,Wallington T,et al.Antenatal risk factors for postpartum depression:a synthesis of recent literature[J].Gen Hosp Psychiatry,2004,26(4):289-295.

[14] 谭红彤,刘丹,陈敏枝,等.产后6周妇女产后抑郁症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812-2814.

[15] 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16] Dias C C,Figueiredo B.Breastfeeding and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Affect Disord,2015,171:142-154.

[17] Chaudron L H,Klein M H,Remington P,et al.Predictors,prodromes and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J].J Psychosom Obstet Gynaecol,2001.22(2):103-112.

PrevalenceandRiskFactorsofMaternalPostpartumDepression:ACross-sectionalStudyinShenzhen

Wang Yueyun1,Zhang Lina2,Wang Hong1etal

1ShenzhenMaternityandChildHealthHospital,Shenzhen518000,China2SchoolofPublicHealth,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ObjectivePostpartum depression is one of the common postpartum complications of mothers.It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mothers and infants.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prevalence and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Shenzhen,China.MethodsWe used the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EPDS)to screen the postpartum depression,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o collect social-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3 610 postpartum mothers in Shenzhen,China.We used Chi-square test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ResultsAmong a total of 3 610 questionnaires,there were 3 550 valid questionnaires.The prevalence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for the participants was 8.87%.Having a history of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primipara and bottle-feeding wer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TheirORand 95%CIwere 1.623(1.247-2.112),1.558(1.189-2.040),1.889(1.460-2.445)and 1.996(1.362-2.925),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prevalence rat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mong the study subjects was relatively low.Screening and inter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rgeted to women with high risk factor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and harmful effect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reening Scale; risk factors

*深圳市科创委基础计划项目(No.JCYJ20140414153700881)

王月云,女,1968年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E-mail:wangyueyun@126.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houlin_szcdc@163.com

R181.37

10.3870/j.issn.1672-0741.2017.06.019

(2017-01-14 收稿)

猜你喜欢

孕产妇幼保健深圳市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现代综合类妇幼保健医院建筑设计要点探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