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探析
2018-01-04贾淑荣孙林尹向磊
贾淑荣 孙林 尹向磊
摘 要: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繁荣强大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在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是实现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高校解决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掌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引导和培养党外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提高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是统战工作的重心。
关键词:民族高校;党外人士;统战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121-04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繁荣强大的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民族高校的青年党外人士的年龄一般在35-50岁之间,多为高级、副高级职称人士,在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他们经历过我国的改革开放,对党的方针政策比较熟悉,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立场基本坚定,有较强的国家和民族观念,是中国共产党未来统一战线的骨干。在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引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式下民族高校党外人士服务于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一、独具时代政治特点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
(一)较强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
内蒙古民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一所普通的地方高校,也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的高校。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外人士的主要聚集地,从全校在职员工人数来看,截止到2015年底,学校有蒙汉等少数民族在职教职工1698人,其中党外人士有729人,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42.9%;从职称结构来看,全校教师中拥有高级职称586人,而党外人士有253人,约占43.17%;从年龄结构看,35岁左右的党外人士所占比重近45%,且占比重比较大是青年,他们是当前统战工作的重点。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高校,大多数青年党外知识分子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信心,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民主参与意识,极其关注社会热点及焦点问题,自觉地把党和人民的命运与自身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内蒙古民族大学于2016年1月13日成立了内蒙古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内蒙古民族大学分会。2016年学恰逢学校“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内蒙古民族大学知联会的全体会员通过建言献策报告,积极参与学校的“十三五”规划工作,针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个方面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我校党外人士与党同心同德,密切合作的主人翁精神。内蒙古民族大学知联会的成立,为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参政议政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平台。
(二)各个专业领域的精英人物
高校与其他企事业、政治团体不同,各高校集中了一大批社会上学历层次高、专业造诣深、社会影响大的专家、教授、学者级别的党外知识分子,通过我们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党外人士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校90%的党外人士都是35-55岁之间有正副高级专业职称知识分子,所在的专业领域分别是文、史、哲、法、体育、教育、管理学、经济学、工学、理学及艺术等各个领域。这些党外知识分子大多工作在教学、科研、管理的第一线,时刻思考学校的未来,关注着学校的改革、进步和发展。其中在我校有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占调查人数的10%左右,他们主要任职在我校教务处、科技处、就业处、研究生处、教师发展中心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各二级学院的院长、教学副院长等重要岗位上。另外,在我们所调查的党外人士中,有自治区人大代表1人,自治区政协委员2人,通辽市政协委员11人;担任民主党派通辽市总支主委1人,副主委2人,秘书长1人。他们广泛地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专业领域,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完全能够对学校的任何重大问题用其智慧、专业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从而避免学校在制定政策上出现武断性和片面性。
(三)学术成就突出
在我校各学科、各专业领域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专业领域,拥有一大批党外专家教授,还有一批年富力强极具创新能力的年轻党外博士、硕士。他们活跃在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尤其是在我校蒙医药学、科尔沁文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少数民族历史等研究及应用领域均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特别是我校的蒙药学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学科,为我国蒙医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他学科也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建全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高校的民主党派驻校组织是联系校外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一个纽带及组织团体,这些民主党派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是能够发挥其群体作用。内蒙古民族大学现有5个民主党派驻校组织,分别为民革民大支部、民盟民大支部、民進民大支部、农工民大支部和九三民大支部,成员共81人,专业技术职称均为副教授以上,且多数为有实职安排的党外干部。因此,民主党派中聚集了各方面专家,既有专业知识又了解学校的具体情况,这些人对我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能提出针对性强、理论水平高的意见及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及可操作性。
二、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
在民族高校,党外人士作在学校的政治、文化活动中一直处在被轻视的地位,学校对党外人士的培养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统战大局上,其象征性远远大于实用性。但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及国际形势的转变,民族高校统战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在党外人士的培养方面,急需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党外人士培养、选拔与使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长期以来,对党外人士的培养与使用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不仅培养体系不完善,选拔过程及使用上也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现阶段我国部分民族高校对党外人士的综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对统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公众而言其评价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有效性。党外人士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参与性不强,而且评价工作都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居于次要地位。这种评价机制使得评价者、被评价者都不是很满意,工作的努力付出缺乏认同感,特别是再加上民族成分,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不能很好地反映党外人士的个人综合情况,更不能有效地提高党外人士,尤其是少数民族党外人士的积极性。
(二)发挥作用的渠道和领域偏窄
目前高校党外人士发挥作用的渠道和领域虽有所拓宽,但总体趋势依然偏窄,其参政议政的职能不能充分的发挥,这一现象在民族类院校尤为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高校虽设有统战部门,但在基层和教学第一线的党外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很少能直接反映到统战部,基层的党外人士往往被忽视,缺少反馈热心和渠道;二是在民族高校的教代会、座谈会、研讨会、专题调研的组织形式中虽纳入一定比例的党外人士,但其所提的建议及意见多流于形式而被忽略,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贯彻;三是民族高校服务保障不到位,信息提供、资料检索、意见反馈等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四是民族高校的统战经费、场所等严重不足,使統战部开展党外人士的工作受限,党外人士的参政议政的职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影响得不到重视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舆论的放大器,成为各种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如此迅猛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刻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所利用。各级统战部门尤其是民族高校对网络统战的认识还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次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对统战工作的影响。尤其是校级下设的二级学院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对于党外人士的统战工作只是一个介绍性的窗口,并无具体实质性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宣传内容上缺乏对网络统战的认识,偏重于说教,创新能力不足。使基层党外人士缺乏新鲜感,往往游离于组织之外,极易受不良思潮的影响;其二,在形式上网站更新速度较慢,忽视与党外人士的交流与互动,不能及时捕捉到党外认识的思想变化,不利于及时抵御敌对思潮的侵袭;其三,部分民族高校的网站功能单一,不能很好地担负起党组织联系广大党外人士桥梁与纽带的重任,“凝人心、聚力量”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民族高校优秀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培养和任用
民族高校的管理及未来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参与,因此必须做好优秀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培养和任用。
(一)着眼于薄弱环节,提高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整体素质
民族高校党外人士中存在着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的现象。通过我们的调查问卷,发现大多数青年党外人士喜欢超脱的党外身份,不愿意接受政党组织的约束,喜欢走专业发展道路,远离政治。对共产党在统战工作方面的历史和方针政策不是十分了解,尤其是对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和合作共事的历史传统认识不深;存在只想当配角的思想,参政意识不强。加之青年党外人士社会工作阅历薄弱,工作经验缺乏,对社情民意了解不够深入,社会联系不够广泛等。针对这些思想特征,对其培养教育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进行。
(1)进行有的放矢的基础理论和新知识培训。充分发挥我党政治工作的优势,对他们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统一战线理论的系统培训;我们的调研也显示90%以上的青年党外人士认为定期组织党外政策学习,了解统战工作方针是非常必要的。因此,需要统战部门通过举办各类专题报告会、座谈会,帮助青年党外人士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向他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积极发挥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传、帮、带”的作用,教育、引领新一代党外人士将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2)多方合作,为党外人士提供更多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民族高校要坚持和完善与当地政府、企业间的合作,以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岗位交流、挂职锻炼等合作形式,给予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更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以加深其对党的政策方针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其社会影响力,培养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使他们成为学者、教授、经理型的政治家。
(3)尽心打造“统战之家”,增进党外人士的归属感。对高等院校而言,师资队伍管理既是学校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统战部门发挥影响力的重要工作领域。通过本课题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的青年一代党外知识分子认为我校统战工作基本满足党外人士心声的表达和礼仪的维护。因此,民族高校应努力打造与党外知识分子密切相连的“统战之家”,营造出一个“温暖之家”的环境。最大限度争取到各党外人士加入我们“统战之家”来,努力开拓一个党外人士参与学校各项重要决策,畅所欲言、建言献策的良性渠道。同时,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党外人士在遇到困难时多数的选择是自己解决或向好朋友寻求帮助,极少数的党外人士选择向单位反映,而向统战部门反应的几乎是微乎其微,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统战部门应该深入了解党外人士的所思、所感、所需,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与党外人士交朋友。
(二)加强制度建设,理顺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培养机制
顺应国内国际新形势的要求以及民族高校党外人士的特点,加强机构制度方面的建设,是完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首先,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应重点发挥学校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主管,工会、各行政主管部门及院系科室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校广泛参与的党外人士工作新格局,尤其关注青年一代党外知识分子的参与。有计划、有秩序地建立和完善并落实党政领导联系党外人士制度,并作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其次,在培养制度建设方面。党外人士培训工作要纳入学校党委的干部培训之中,制定出长期规划和短期的年度计划,选送党外人士到各级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进行政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第三,在成长环境营造方面。民族高校要为党外人士创造和谐、宽松和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应该做到学校党委要充分信任他们,多与之联系沟通,成为“知心朋友”,要通过谈心、走访、慰问等多种形式,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虚心听取意见与建议。同时建立面向全校的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档案制度,健全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使用工作机制
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2012-2015年我校的民主党派、无党派及发展的教工中共党员的数量如下表:
对这些党外人士除了在人事处建立人事档案外,统战部还应建立进校入职三年以上的中高级职称和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青年一代党外知识分子更为详细的档案。主要就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能力学习及工作经历,建言献策的能力,参政议政的水平等方面设立档案,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党外人士的特点及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青年一代党外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的研究,掌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主要特点、思想状况和发展趋势,引导和培养党外人士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提高民族高校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