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6-03-11唐玮

考试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新时期

唐玮

摘 要: 民族高校党建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前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诸多问题,积极慎重地吸收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党,培养一大批志存高远、纪律严明、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善于做好民族工作的优秀人才,是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机遇与挑战,民族高校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新时期 民族高校 党建工作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内外局势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而民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更严峻,如何加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讲道:“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1]诚然,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民族大团结、大繁荣。民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要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站在人才培养独特性的角度,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将对促进民族边疆地区长治久安,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一)当今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根本要求需要加强民族高校的党建工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一些国外元素和文化大量涌入国门,各种各样的信息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价值观更多元化,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因其良莠不齐的品质所附带的不良价值准则、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必然会给高校师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在新时期,高校承担着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加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民族高校党建工作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就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继续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二)逐步深化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需要加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毛泽东同志说:“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旧中国的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民族之间的猜疑、隔阂、矛盾非常突出,许多民族内部也是不团结的;新中国成立后,彻底废除历史上的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制,开创我国民族关系的新纪元;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关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政治平等团结关系、经济互助合作关系、文化共存繁荣关系、社会和睦协调关系[4]。那么,民族高校学生构成成分相对复杂,学生党建工作务必要适应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牢牢把握民族问题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长期性、重要性、复杂性、普遍性和敏感性的特点[5],尊重各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了解民族文化及成长背景,求同存异、兼容并蓄,顺应少数民族群众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思考“办什么样的民族大学和怎样办民族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四观,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需要我们加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积极吸收优秀青年学生入党,对于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将起到深远而广泛的作用[6]。民族高校具有独特的育人环境,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系。“中国梦”包含“教育强国之梦”,教育强国,人才培养是关键。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占据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阵地,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与未来。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获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但青年学生遇事不够冷静易感情用事,眼高手低,对复杂事件、复杂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不够准确,容易受蛊惑、被利用。从国际上看,西方国家对青年学生渗透的手段更复杂隐秘,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将是长期而激烈的。民族高校学生民族成分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党建工作更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灵魂,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对于促进民族进步团结,确保党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意义重大。

二、目前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挑战

(一)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给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当今世界呈现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各领域间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特别是境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蓄意炒作、制造动乱。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民族高校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大多处于模糊意识阶段,缺乏相应的宗教知识和观念,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宗教几乎对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浸染。民族高校作为传播、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推动民族进步团结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必然是西方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首选目标。另外,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就业形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日益突出。社会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及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因此,提高大学生拒腐防变的意识,是做好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民族高校学生在经济文化地域之间的内在差异,给民族高校党建工作带来挑战。

随着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出台,使我国高校连续扩招。当前,由于高校规模不断增大,学校形式从单一而出现多元化,多种制度、多种办学方式和管理模式并存[7]。民族高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潜在的民族隔阂依然存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有一切人类最美好的共同愿望。但少数民族学生思想相对单纯,性情豪放直率,作风淳朴,有很强烈的认同感、共同的心理状态和自我保护意识[8]。民族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基础薄弱,不善于交流,视野不够开阔,思想不够解放,处事较为被动,自律自制能力较弱,易受“等、靠、要”的消极悲观思想影响,遇到问题或挫折时容易产生自卑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均,经济基础、地域与文化的差异,随就业带来的压力导致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因此,在入党问题上如何处理好“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各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关系,推进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新形势下的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提高挑战。

(三)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薄弱群众向心力不足,给民族高校党建工作造成诸多困难。

近年来高校改革持续深化,党建工作乘势而上。但在学生支部建设上还缺少有力的抓手和载体。首先,学生支部中党性素养高、知识齐备的党务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兼职现象大量存在。学生党建工作大多由青年教师承担,青年教师阅历较浅,榜样力量、学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尚处在学习和提高阶段,平常性事务性工作杂多,对党建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其次,学生党员逐年递增,培养时间集中,入党材料网上拷贝、雷同现象严重,先锋模范作用缺失。特别在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党员时与汉族学生标准不一,轻视民族学生在宗教信仰、民族团结、反分裂教育等方面问题,对敏感问题则轻描淡写。对于不能积极发挥模范作用和群众反映有意见的学生党员,不能按照党章的规定给予及时处理。再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班级团支部、学生社团组织、校园和谐文化建设、党员的持续培养、教学实践等工作脱节。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不够系统,如业余团校、青马工程、党校培训之间相互割裂,未能形成互为补充、环环相扣的思政教育培训体系。最后,上级党组织对学生支部工作缺乏培训指导,群众评价和监督不足。相反却是工作会议多,对基层组织检查多、任务急、要求高。因此,加强学生党支部队伍建设,树立党组织工作自信,培养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增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软实力迫在眉睫。

三、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探究及对策

(一)加强党史和宗教民俗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情感认同。

党的思想理论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思想保证,加强民族高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结合民族高校研究民族问题、宗教民俗方面的优势,不分群体、不分层次、不降低标准,弘扬中华民族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网络、进头脑。开设中国国情、宗教民俗、民族政策、自然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通识课程,设计套餐制学习模式,积极发挥专家、教授及思政课老师的作用,深入浅出地进行系统指导。其次,利用入学教育、军事训练、党校培训、形势政策课、网络课堂、学术报告、公共选修、校园文化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形式,将其贯穿大学学习始终,使当代青年学生熟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感受中华儿女救国图存的苦难史,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史,通过新旧对比,在思想上揭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神秘面纱。

(二)加强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创新载体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

利用网络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技术创新已经是各高校在党建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但因“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专业人员不足、信息更新滞后等原因影响甚微。因此,笔者认为民族高校间应深化交流与合作,利用网络互通有无共享优质资源,设立时政评论板块、宣传党的方针和民族政策、展示各民族高校的优秀文化、树立先进典型发扬优良传统。其次,建立党员网络工作站,实现对每一位党员的网络跟踪考察和监管,改变基层党建工作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再次,加强网络安全监管,疏导结合,趋利避害,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介为载体,讲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改变把党建工作当做“一面镜子”这种循规蹈矩的工作格局,使党建工作变成“呼吸的空气”无处不在,提高党建工作的灵活性。总之,党建工作网络化的推进,可以有效地改变党建工作队伍不足、党的知识储备不足、信息传达不到位、党建工作效率低的现状,与时俱进,丰富党建工作的形式及内容,激发学生党建工作活力。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学生党支部运行机制,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

新时期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首先,民族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要与学校党委高度统一,党建工作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方面统一标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四级联动,建立完善党员目标管理、监督、考核、奖励、淘汰机制。其次,结合实际按专业、班级、年级、社团设立学生支部,每个学生党支部至少选配两名责任心强、党性修养较高的老师担任书记和委员,切实抓好组织生活,将基层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学生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通过佩戴党徽亮明身份、老党员带新党员、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设立学生党员流动服务站等使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推行“朋辈”效应在党建工作中引领示范作用。再次,民族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要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的关系,严格把关,明确提出对宗教信仰、民族团结、反分裂及“藏独”、“疆独”组织认识方面的考察要求,引导青年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笔者认为,发展党员比例为在校生人数的10%比较适当,每位联系人每年培养1至3名学生党员为宜。民族高校的党建工作需保证党建工作者的待遇做到上下联动,鼓励教工与少数民族学生党员结对子,不断推进民族高校党建工作科学规范发展,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民族高校的党建工作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的战略性。党建工作要以人为本,尊重差异,了解更多的民族性格,加强与民族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取得广泛信任。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改进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着力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好党支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党建工作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使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闭幕,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3-18.

[2]杨青.略论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建工作[J].扬州大学学报,2007(10):56-58.

[3]《斯大林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3:294.

[4]《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N].人民日报,2009-9-10.

[5]明伟.民族问题的特点[J].中国民族教育,2006,(6):3.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7-1.

[7]刘振洪.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7-9.

[8]温莹莹,宝良.注重学生主体需要加强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101-102.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党建工作新时期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民族高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