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比较分析及应用价值研究
2018-01-04吴金虎
吴金虎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足X线与CT影像表现及其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均采用X线与CT对患者患足进行扫描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研究X线与CT进行糖尿病足检查的影像表现及应用价值。 结果 47例患者,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46(97.9%),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36(76.6%),且两种检查方式在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检查诊断结果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检查诊断应用价值均比较显著,其中,CT检查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为显著。
[关键词] 糖尿病足;X线 CT 影像表现;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816.8;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186-03
临床中,糖尿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临床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主要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进行患者病情变化控制和改善,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导致临床中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危害影响也日益显著[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症原因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神经以及血管病变反应,或者是足部损伤等引起相應的病症发生,对患者危害影响较为显著[2],临床治疗难度较大,需要通过早期诊断与有效干预减少对患者的不利影响,提高临床预后效果。影像学诊断是糖尿病足临床诊断常用方法,该文以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对其临床检查与诊断方法及效果等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取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足部病变[3]。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在54~79岁之间,平均为(67.2±2.1)岁,患者糖尿病病程在3~18年不等,平均为(8.9±4.6)年,包含5例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7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3例合并冠心病患者、17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无严重心肝肾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无精神障碍疾病患者。排除不同意该次研究患者,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临床中,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与CT扫描进行患足扫描检查。其中,X线检查使用仪器为万东DR机和双能DPX-md+X线骨密度仪,检查方式为: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髋关节及腰椎关节进行扫描检查,同时使用X线机对患者双下肢足部进行摄影检查,以对患者足部病变进行分析判断。
CT检查使用仪器为东芝16排螺旋CT仪,扫描检查方法为:使用CT仪对患者双下肢进行扫描检查,扫描检查中管电流设置为280~320 mA,扫描层距与层厚分别设置为1.0,管电压设置为120 kV,扫描重建层厚设置为1.0 mm,度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后,影像结果通过相应计算机设备以及有关处理软件对资料内容进行采集与分析处理后,完成影像学结果的三维重建,为患者疾病情况的检查诊断提供依据,对部分糖尿病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辅助检查与诊断分析。
1.3 观察分析指标
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对X线与CT检查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对比,包含软组织病变以及病理性骨折或脱位、血管病变、骨质疏松、骨质破坏等情况。对患者不同病变情况的检查判断,主要按照以下标准:首先,软组织病变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出现增厚变化,并且界线较为模糊,具有不同程度软组织缺血或内陷情况;血管病变反应以病变血管走向不规则,具有明显双轨征,存在斑点样密集钙化表现;病理性骨折或脱位病变的影像学结果一般显示为存在明显的趾、跖间关节畸形,或者是存在半脱位病变特征等;骨质疏松病变影像学结果表现为患者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显示骨密度值降低变化明显,且存在骨皮质变薄以及骨小梁变细等情况;骨质破坏表现为病变区骨小梁消失或模糊,有明显骨髓炎及深部皮肤溃疡等[4]。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工具,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通过[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首先,与临床综合检查诊断结果对比,47例糖尿病足患者,X线检查诊断准确率为36(76.6%),CT扫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46(97.9%),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6,P<0.05)。
其次,在对X线与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显示,不同检查方式进行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筛查诊断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T检查对患者微小病变筛查诊断准确率明显较X线检查高(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症原因主要表现为患者的神经以及血管病变反应,或者是足部损伤等引起相应的病症发生,对患者危害影响较为显著。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患者随着病情变化发展,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残疾,且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糖尿病患者中约为35%[5]。此外,由于糖尿病足的发生以老年患者为主,且患者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具有相应的肢体麻木以及感觉减退等神经症状,或者是存在不同程度局部感染及相对较轻的全身中毒症状等,都会导致患者并发糖尿病足,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此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存性较差,在治疗中不能够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治疗,或者是饮食习惯改善不良,存在较多的饮食不合理等情况[6],也会造成糖尿病足临床治疗难度增加,从而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疾病改善控制力度等造成相应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临床进行糖尿病足患者疾病治疗中,对其病症情况进行早期诊断有效干预,以减少其危害影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作用意义十分显著。
临床中,对糖尿病足疾病检查与诊断常用方法为影像学检查,以X线、CT等检查方式应用最为广泛。其中,X线进行糖尿病足检查应用中,能够通过患者足部骨骼变化情况对其病变反应进行清晰显现,且临床检查成本费用较低,能够为患者疾病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需要注意的是,X线检查进行糖尿病足诊断应用中,对软组织病变以及血管病变的检查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CT检查则能够通过对患者足部软组织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的清晰显示,为疾病检查诊断提供更加充足的依据支持,其临床诊断价值作用更为明显,能够有效弥补X线检查在糖尿病足诊断中的不足。
该文中,在对该院收治的4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X线与CT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中显示,CT扫描检查的检出率为46(97.9%),X线检查的检出率为36(76.6%),且不同检查方式进行糖尿病足患者微小病变筛查诊断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CT检查对患者微小病变筛查诊断准确率明显较X线检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作用,其中,CT检查在糖尿病足患者软组织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等情况检查上,作用优势更为显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影像学技术进行糖尿病足患者疾病检查诊断中,由于患者足部病变影像学结果与其他病症存在一定相似特征,像单纯血源性感染或者是骨坏死、软组织坏死等,因此,在实际检查诊断中应加强区分判断,以确保其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支持。一般情况下,在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X线进行病变部位检查中,其疾病判断的重要依据为患者X线影像显示股骨关节面相对完整,存在削铅笔尖样或图钉征样改变,但不存在骨质增生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骨膜反应等。此外,采用X线检查进行糖尿病足诊断中,还能够通过肚脐跖骨间动脉以及弓状动脉、足背动脉钙化等情况的检查显现,进行疾病分析判断,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支持。但是,由于X线检查中,其影像学图片中重叠影像以及密度分辨率较低等因素影响,导致在根据影像学图片进行疾病分析判断中容易出现误判或错判情况[7],对临床检查诊断准确率产生影响。而CT检查中,通过平扫以及影像图片处理,对患者下肢远端有关微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清晰显现,从而实现患者软组织损伤以及骨质疏松、血管病变等情况判断,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X线与CT检查进行糖尿病足检查诊断应用价值均比较显著,其中,CT检查对患者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的检出率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 余宏建,郭学军,陈在中,等.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CTA及MRA影像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3):122-124.
[2] 张扬,翟仁友.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6,4(4):238-242.
[3] 邓小飞,舒政,曹烨民,等.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有糖尿病足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影像差异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2):99-101.
[4] 丁磊.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動脉病变超声影像学特点[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94-95.
[5] 老桂红,黎强,陈敬锋,等.糖尿病足的X线、CT及低场MRI的影像对比及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2016,30(2):63-65.
[6] 冼呈,赵劲民,苏伟,等.外固定架骨搬移系统修复糖尿病足:功能与影像学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7539-7544.
[7] 付琳,陶弘武,刘辉.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4):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