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8-01-04陈美香
陈美香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以该院神经内科于2012年12月—2018年5月接收的8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治疗的8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指标等8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并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上述8项独立危险因素方面有明显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病程、血压、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吸烟指数;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帮助延缓脑梗塞的复发。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脑梗塞;危险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094-02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病因,因此,降低脑梗塞发生率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糖尿病伴发脑梗塞时会导致脑血管闭塞,造成患者的脑组织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严重时可以致残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且复发率相当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该文2012年12月—2018年5月通过对比单纯8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3例2型糖尿病伴脑梗塞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中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评估和防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该院神经内科接收的83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分娩且未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83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3例,男性49例,女性34例,年龄为58~71岁,平均年龄(61.6±4.3)岁。对照组83例,男性48例,女性35例,年龄为57~72岁,平均年龄(61.8±4.6)岁。所有患者均经诊断确诊,且对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排除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患者,排除精神疾病患者。经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资料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着重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程、血压、甘油三酯(TG)、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 hPG)指标等8项独立危险因素情况。
1.3 统计方法
数据的处理选择SPSS 20.0统计学软件,(x±s)表示,使用t检验;选择[n(%)]表示,使用χ2检验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分析
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26个研究变量,设定α=0.05为标准,轮筛选出8个相关危险因素。将病程、血压、甘油三酯(TG)、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等6个相关危险因素和具有危险因素趋势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餐后2小時血糖(2 hPG)作为自变量,构建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设置入选标准0.05,最终得出6项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观察组83例患者的平均病程为(11.83±8.12)年,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3±5.22)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093,P=0.015);观察组83例患者的平均血压为(149.5±20.52/83.51±7.86)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3.06±16.22/74.9±6.84)mmHg,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01,P=0.006);观察组83例患者的TG为(2.59±0.55)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1±0.46)mmol/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02,P=0.014);观察组83例患者的HCY为(101.52±11.12)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95±8.76)μmol/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963,P=0.021);观察组83例患者的BMI为(22.85±5.13)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3±4.56)kg/m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619,P=0.039);观察组83例患者的吸烟指数为(40.16±1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8±11.9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2,P=0.017)。
此外,观察组83例患者的HbA1c为(7.68±1.4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52±1.52)m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786,P=0.012);观察组83例患者的2 hPG为(10.38±3.4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3±4.19)mg/L,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511,P=0.031)。
2.2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评分系统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预测评分表通过ROC曲线的AUC及95%CI衡量评分表的效果。其中总分数的ROC曲线的AUC数值为0.661,95%CI为0.598,0.711。总分5分,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65.0%;总分6时,敏感度为69.9%,特异度为79.2%。总体来看,评分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总分数≥6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
3 讨论
由于国内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近几年2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长,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其中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危险因素的防治是预防的重要一步[2-3]。近几年的研究表明[4,5],病程、血压、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等因素等均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而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则未表现出明显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的危险因素会相互作用,导致患者发生脑梗塞的概率增高,其中吸烟能够升高血液中的脂质及纤维蛋白原,进而造成血液粘度增高和血栓形成。而甘油三酯水平和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偏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造成血栓。此外长期高血压会影响小动脉和微血管的管壁,造成节段性的脂质透明样变,使得纤维蛋白样坏死和微动脉瘤形成的风险增加,当血管腔狭窄时诱发梗塞。年龄越大的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危险因素越多,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也上升,但该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近似,可能与病例选择以及样本过小有关。对于高血糖患者,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会使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高,低血糖应激状态下,患者的机体反应性增加,激活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脑血管痉挛,脑部供血减少,造成脑梗塞[6,7]。
该研究中通过两轮筛选,主要通过对照分析的方法对病程、血压、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体重指数、吸烟指数、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等8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研究中OR值能够反映各个因素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联强度,分数越高则关联强度越大,并由此制定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高危评分表的分值。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高危评分表的总分数≥6时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风险明显增加,可见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高危评分系统对于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在护理方面,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患者,应该着重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采取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等措施。根据年龄、病程、低血糖情况等个体化控制血糖,密切注意血糖监测。如果患者满足新诊断、治疗依从性好、未发生过低血糖、病程较短、未出现过并发症或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60岁)糖尿病患者,应选择的控制标准为:EBG4.4~6.0 mmol/L,2 hPG 8~10 mmol/L,HbA1c<7.0%;对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选择的标准为:FBG 6~8 mmol/L,2 hPG 8~10 mmol/L而对于对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标准为:FBG 8~10 mmol/L,2 hPG 8~12 mmol/L。对于所有患者均应调控血压,使血压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此外还应注意控制血脂,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帮助患者弄懂简单、易懂的膳食搭配方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多进行锻炼,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规律服药,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 郑迎香.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康复期患者中医情志护理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2):213-215.
[2] 陈鸿尔,葛庆青,沈玲利.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9):797-798.
[3] 王小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569-11570.
[4] 海星,邢倩倩.126例双C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49-150.
[5] 谢红莲,黄志军,刘莉.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常见危险因素研究和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6):2107-2108.
[6] 杨旻星.2型糖尿病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3):1999-2000.
[7] 阿衣夏木·吐拉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塞胰島素治疗中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1):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