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育“智”
2018-01-04孔颂军
孔颂军
摘 要:隨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出现越来越多的弊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全面型人才,国家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旨在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在数学方面,综合素质就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能力,让学生可以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教师的教育方法这个角度来分析,应该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智育;初中数学;素质教育
机械化的教育方法压制学生的多向发展,学生承受过大的教育压力,这些都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学生脱离社会,不能很好地将社会实际和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而素质教育被国家提出来已经很多年,逐渐在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那么,一个好的老师不仅仅是将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数学在初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师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学思维教给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关键,以“知”育“智”就是老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下面将以青岛版教材为例,浅析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气氛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成果。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会影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学目标都不能达成,又怎么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我们身边的几何图形”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都有哪些熟知的几何图形,比赛谁说得更多,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掌控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是成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适应国家制度的改革,逐步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老师又是教育的中流砥柱,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模式也在逐渐改变,以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此,老师就更应该逐步提升自己,不能循规蹈矩遵循旧有的教育模式,不进行改变。因此,只有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就是“知”,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的“智”,以“知”育“智”。
三、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好坏影响着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老师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同时也要创新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比如,课堂讨论、小组竞赛等模式。以青岛版数学课本九年级下册第6章“频率与概率”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几个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不是随机事件,评判的标准又是什么。用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随机事件概念的理解,学生在以后接触到这样的事件后,不仅会联系课堂上的教学情景,更可以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判断。
四、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新型的课堂工具,使用得当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常常出现在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以投影机居多。投影仪的使用不仅可以让课堂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数学的一些立体空间图形。而老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使用好多媒体工具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课堂。同样的,以青岛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图形的轴对称”为例,在课堂上,老师可能无法用语言为学生构建出多样的立体图形,学习效果差。而使用新媒体,老师可以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图形的变化,对变化多样的图形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
五、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与实际相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到实际生活中,加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数据分析”为例,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通过列举例子,让学生说出数据中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来分析生活中的活动。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学会使用数学思维,让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不会使知识脱离生活。
素质教育现在已经成为核心教育方式,不仅能够改变应试教育的弊端,同时还能很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以“知”育“智”。所以,教师不仅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更需要在教学方式上多动脑子,多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设计好教学方案,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
数学的教学过程一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一时,希望一两节课就出现自己想要的效果,一定程度的量变才能够引发质变。老师一定要有耐心,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的思维,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炜.从“知”到“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 数学教学通讯,2017(11):27-28.
[2]仲卫.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10).
[3]陈泽宁.例谈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6).
[4]仲进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82.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