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
2018-01-04周学军
周学军
摘 要:新课程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试图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创新来丰富教学内容、变革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氛围中产生对学习知识的热爱之情,从而产生对知识学习的稳定动力。其中,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很多一线初中数学教师所采用的创新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学互动环节却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状况,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重点介绍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数学;课堂互动
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在课堂中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成为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那么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展开,正是在这种教学理念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就是要彻底转变过去腐朽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作用。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那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提升互动教学方式的效率,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呢?
一、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促成有效的师生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动教学离不开教师的问题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必要索引,它始终贯穿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始末,不仅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的纽带,也可以通过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深度、广度等方面了解学生,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增快或者减慢教学进度,设计出适合班级水平的教学方案。那么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中进行问题设计时,教师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呢?其一,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通过思考和探究对其进行解决。课堂提问不管是引导还是巩固性的,都应该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一定的兴趣,学生才乐意对其进行思考。问题难度适中,才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问题太容易,学生之间有分歧,小组合作就没有意义;问题太难,大家都不知道从何下手,那么小组合作就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其讨论的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要具有答案的多角度性,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对其产生不同的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对有分歧的地方表述各自的观点,最终达成一致,这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其二,问题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梯度。小组合作学习的单位不是学生个人,而是不同的小组,小组成员按照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平行分配,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势必要使得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产生不同层面的思考,比如,提出的问题要由易到难,这样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自己一个问题也没有回答出来而失去对学习的自信。
二、行之有效的课堂设计,促成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1.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
教师不能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当成是一项难以实现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把這种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在教学课堂上不断地对其进行打磨、修改,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其中合作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想要达成的教学效果进行。在教学小组的确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细节性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有处理这些细节的能力,做到临危不乱、掌控全局,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而对待上级要有恒心。在小组合作思考问题的时间安排上,教师既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又要关心学生是否经过了独立思考,强调先思考再讨论的学习顺序,使得小组互动教学更有效率。
2.互动手段丰富多样,在总结中不断提升
教师在一堂课上将自己的教学理论付诸实践之后,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在理论形成过程中没有遇到的难题,在以上的反思打磨中教学质量虽有提升,但毕竟不是系统性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想将小组合作学习中互动教学环节应用好,就必须要对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在多次试验中找到优势和不足,再对其进行修改、升级,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其中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上,教师要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使其能够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在这一时间的思考,将学生从走神的边缘拉回教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学的每一分、每一秒。除此之外,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语言要恰当得体,使得学生既不害怕教师的威严,又能在尊重教师的基础上与教师进行无障碍的沟通和交流。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要考虑多方面的互动因素,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语态、体态,注意措辞,还要恰当地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发挥小组教学的互动优势。
参考文献:
[1]齐凤华.开展中学数学小组合作,努力提高课堂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4.
[2]邵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互动有效性探讨 [J].读写算,2014.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