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4付英杰
付英杰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全面推进和应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良或革新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微课”就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件强效“兵器”。如果数学教师对数学微课有较强把握,那么必定会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应用
对微课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以求能助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借助“新教学技术”的东风,在成为优师、名师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顺畅!
如何较好地将“微课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呢?
一、克服畏难情绪
在多媒体技术大举进入课堂教学的时代背景下,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持有抵拒心理。这是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会干扰教师已经固化的教学常规思路,让教师做出适应技术需求的改变并非立即可成。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辅助技术的不适应感,是其抵拒此项技术的主要原因。因为抵拒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所以别说亲自制作,就算是“用别人的”也感觉不自在,不适应。数学教师如果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制微课的进程中,那么就无法深刻把握微课的基本特别和使用功效,最终也无法将微课得心应手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二、了解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短
一段优质的微课视频,短则五分钟,长则不超过十分钟。这个时间长度,恰好符合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关注时长”,如果不足五分钟,学生很关注,但内容不会深透。如果超过十分钟,内容会多一些,但会超过学生注意力关注的时长,你内容再好,学生容易厌倦。微课视频的这种播放学时长,很适合“数学例题”的讲解教学,因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例题的教学时长通常会控制在这个时间段。
2.教学主题强
整节数学大课堂,环节较多,内容当然也是很多的,多易生杂乱感觉,主题感不强。学生思维杂乱无章,很是疲勞。微课视频则内容相对较少,主题非常单一,无非一个微课就是要解决一个主题。这种单一化的主题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认识来说,会感觉更鲜明,无论是学生理解或是记忆,效果都会更加显著。
3.资源容量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厌烦的事是“教师讲得多”。教师大讲特讲,即是满堂灌的教学旧式,老师总认为多讲才好,但对于学生来说多讲是害,他们接受不了大水漫灌的一通大讲。所以说很少有青苗能旱死,但涝死是极有可能的。微课视频的教学资源含量很小,一题一议,一式一讲,把教学内容的“大水”变成“细流”。依靠细水长流,更容易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养。
4.生动情景化
因为微课视频可以录制课堂之外的资源,所以其内容就会更加生动有趣。比如教学测量旗杆的高度,在课堂上是无法让学生进行实地测量的,但是微课则可以事先到广场上录制测量旗杆高度的视频,还原实地情景下数学知识的操作应用过程,然后把这种实景微课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可立即引学生进入数学知识应用的生活情景,非常生动有趣。生动的情景化视频,让学生“不出教室,也能知天下”。
三、微课与教学环节的对接思路
1.引入环节对接情景类微课
所谓情景类微课,就是指能反应数学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追寻规律背后成因的有情有景的微课视频。这种视频以生动的情景为基础,根据教学任务和数学知识的规律制成,暗含数学知识于生活中,在新课教学的引入环节导入这种微课视频,可以轻松地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投身于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启发类微课视频在引入环节播放应该是“铁律”。
2.讨论环节对接启发类微课
启发类微课是教师依据生动的数学实例制成,能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地引领学生思维从浅层向高端进取,引领学生把“现象”归纳为“规律”,具有明显的引领和启发作用,能让讨论过程中的学生统一认识、达成共识、升华知识、形成方法。在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之后,借“意见尚不能统一”的借口,对接启发类微课,可以快速引领学生互补长短,达成知识共识,有效提高讨论效率。
3.练习环节对接应用类微课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需要服务于生活需要,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在掌握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时,教师有带领学生体会数学应用的职责,此环节即练习时段。学生练习数学知识,起初一定不会得心应手,不知所用也是常常发生的现象。所以这时对接应用类微课恰是及时。应用类微课不应该只限制于“生活应用”,除了生活实际应用之外,其他“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求作一种答案”等等这些纯数学问题也应该纳入应用,所以说应用微课既可以是生活情景中应用数学的视频,也可以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分析视频。总之,让学生通过观看应用类微课,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行。
总之,微课已来,初中数学教师切不可回避微课。回避反倒容易被微课淹没,唯有积极面对,才能乘微课之风,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洋面上,乘风破浪,勇往前行!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