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研究

2018-01-04张卓林武胜军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作方式互联网+互联网

王 芳,赵 冰,张卓林,武胜军,王 正

(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北京 100084)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研究

王 芳,赵 冰,张卓林,武胜军,王 正

(北京体育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北京 100084)

通过对传统就业指导服务方式的梳理和研究,发现传统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需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内容设置、工作方式、服务体系和模式等进行研究。结论: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应在对学生全面指导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独特的职业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性格特点、确定职业定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多种就业能力;2)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密切联系用人单位,联合共同开展具有针对性就业指导活动;3)新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努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关键词:互联网+;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强调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而且针对教育领域,提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自此,“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未来国家教育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学生就业指导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领域,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应加强新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调研,及时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高校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促进高校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工作,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就业,实现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1-6]。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互联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为关键词,在CNKI、维普中文期刊全文库、万方数据镜像系统等数据库检索2015年以后相关文献,初步筛选后阅读相关文献153篇,以“互联网+”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相关研究内容为文献纳入标准,共11篇参考文献[7-18]。

1.2.2 访谈法 访谈法是本研究收集原始资料的主要研究方法,属于质性研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从自身的角度了解被访者的思想和看法,深入了解和考察更多较为详尽的问题。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开展相对集中时期,即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对选中的5所综合性院校、3所师范类院校和3所艺体类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专职工作人员和毕业年级辅导员进行访谈,共有37名从事和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参加面谈(表1)。其中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主任11人,专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11人,2016届毕业生辅导员15人。

1.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当前我国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现状,编制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的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指导方式与就业价值取向3部分,共有28个具体问题。以大学毕业生对所在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方式现状的评价为主线,就业指导服务方式、对应内容、指导原则、操作程序和指导效果4个基本要素为考察指标进行设计;其他2个部分的内容作为辅助支持。在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检验后,并在抽样选中的11所综合性院校、师范类院校和艺体类专业院校,向1 000名2016届应届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男生578名,占总人数的57.8%,女生422名,占42.2%。共收回有效问卷938份,回收率为93.8%。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的现状,以及各种方式优劣和应用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传统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归纳 20世纪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就业指导工作。随着高等院校扩招,大学毕业生开始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高等学校逐渐意识到了就业指导的意义,逐步开展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近年来,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被列入国家和高校的重要工作之列。

早期,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写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指出:狭义的就业指导是为要求就业的劳动者传递就业信息,帮助劳动者求职与择业,为他们和职业的结合牵线搭桥;广义的就业指导是为劳动者选择职业、准备就业以及在职业中求发展、求进步等提供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包括就业政策导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教育工作[2]。总而言之,就业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劳动者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相结合,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表1 访谈信息一览

根据就业指导的概念,查阅已有就业指导服务相关研究,按照内容梳理文献,结合对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和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访谈,尤其是对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年限长、了解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历程的老师的访谈,归纳梳理了我国的传统就业指导服务方式,主要包括管理毕业生档案资料、宣传就业形势、办理毕业手续、宣讲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等。研究发现,传统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通常仅仅依靠学校的职能部门开展相关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为工作理念,指导内容多为传统性指导内容为主,主要是以专题讲座和就业指导课的方式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但对不同毕业生的个性特点和其不同的职业需求关注不够,很少与外界联系,对就业市场的调查与研究少。

2.2 新时代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变化 2001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写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出,“就业指导”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因此,狭义的就业指导上是指择业期的选择过程;广义的是指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而且,准备过程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研究,逐渐意识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为了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进行的自主、自觉、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3]。

通过对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和相关专职人员的采访发现,随着就业指导定义的变化,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职能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很多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工作理念是为学生服务,即除了指导的职能外,还有了服务的功能。在国家的号召和教育部的指导下,各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逐渐实现了就业指导的全程化与职业规划相互渗透,就业指导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的模式,形成了学院与学校共同互动、相互合作、全覆盖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方式除了保留了传统的管理毕业生档案资料、宣传就业形势、办理毕业手续、宣讲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外,还逐渐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就业指导服务:1)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包括就业政策与就业形势、人才测评和自我认识、择业心理准备和调试、求职技巧、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知识等,以及就业指导咨询、职业能力测试等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主要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就业咨询、就业指导沙龙等方式实现。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开始进行职业生涯启蒙,提供职业定向、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主要通过课程、咨询等方式进行。3)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应帮助。4)组织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直接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5)加大力度开拓市场,建立用人单位资料库,邀请安排社会各界和企业来学校举办与就业有关的讲座,形成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和良好互动。

由此可见,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已逐渐形成了就业指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呈现兼顾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把学生的个性特征与求职需要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统筹考虑的特点,实行了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7,8]。

2.3 “互联网+”背景下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 “互联网+”是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信息革命,人际信息传播方式将发生新的变革,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新一代互联网使每个人都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个独立的信息源,传统的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的单向模式将不复存在,开启了智能感应的时代[5]。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互联网+”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手段。从教育学的视角来看,“互联网+”将会对学习、教学、组织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以及由此给教育理念和体制带来深层次影响[6]。“互联网+”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技术的发展,将会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育的面貌,推动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对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主任和相关专职人员的采访发现,在“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下,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除了坚守原有的管理职能和指导服务职能外,都在加快适应“互联网+”新时代的要求,纷纷研制和开发了新时代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方式。诸如开设就业指导中心微博,传播就业指导相关知识,开设微信发布招聘信息,开发移动APP方便毕业生办理相关就业手续,探索制作慕课等,以此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就业指导服务理念和模式。

通过对11所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所有毕业生希望学校可以开发就业手续办理APP,以此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办理毕业相关手续。100%的毕业生希望在定制微信中看到相关招聘信息,以此确保第一时间掌握招聘信息。89%的毕业生更愿意接受和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网络化学习,他们觉得这样更有学习的自主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9%的毕业生觉得课堂式教学更能督促和监督他们进行学习,而且可以与教师进行互动,其他则认为应该实行课题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97%的毕业生则希望可以通过微信等方式与指导教师进行咨询和指导,这样将大大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剩余3%的毕业生则觉得微信等方式表达受文字表达的限制,不能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大部分毕业生希望课程资料和手续办理相关介绍能在网络上查询,以免错过学习,而无法自行补习相关知识。但是只有43%的毕业生支持建立就业数据管理平台,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就业指导服务只是对已入学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帮助的一种方式,不会对已毕业学生再进行就业相关指导和帮助。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必须在对学生的全面指导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独特的职业需求,给予不同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性格特点、确定职业定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培养多种就业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密切联系用人单位,共同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活动。同时,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遵循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开展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通过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与创业指导,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目标,使学生顺利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毕业生最需要的就业指导服务内容依次是面对面咨询、定制式个人职业规划指导、就业实习、职场模拟训练、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用人单位信息库、招聘信息、招聘会、就业政策等(图1),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更需要的是针对自我的就业指导服务。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希望得到更多的针对自我的就业指导内容。当代大学生最喜欢的就业指导方式依次是手机微信、手机APP、手机视频、电脑网页和视频、咨询和座谈、讲座和课程等(图2)。

图2 大学生喜欢的就业指导方式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业指导中心应适应学生的需求,积极探索和开发新型互联网下的就业指导服务方式。

大学生认为最有价值、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最具有帮助意义的就业指导服务依次是咨询、招聘信息、个人职业发展座谈、就业实习、就业模拟训练、用人单位数据库、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政策和招聘会(图3)。

图3 大学生认为最具价值的就业指导服务

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认为最具价值的就业指导服务与最受欢迎的就业指导服务基本相同,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喜好,积极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应在对学生全面指导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们独特的职业发展需求,给予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性格特点、确定职业定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多种就业能力。

2)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密切联系用人单位,联合共同开展具有针对性地就业指导活动。

3)新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工作应努力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教育服务体系。

3.2 建议 1)深入开展学校和用人单位对接,探索校企合作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模式研究。以此规避学校课程设计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情况,建立既满足学生需求,又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研究,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积极完成从“满堂灌”到翻转课堂的转变,实现就业指导课程的答疑解惑和评估鉴定学习成果的主要目的。

总之,就业指导工作既要立足高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色,区分好就业市场,针对毕业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突出学校和毕业生的个性化。同时还要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个人生涯规划,确定职业意向。此外,还要转变学生的择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重视求职。而且,还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宣传,让学生看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积极参与到就业指导工作中,以此确保就业指导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

[1] 《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编写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组编.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英]约翰·丹尼尔.巨型大学与知识媒体——高等教育的技术策略[M].丁兴富,译,上海:上海高教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

[5] 乔杉.20年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才刚开始[N].人民日报,2014-4-21.

[6] 阿里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报告[R].2015-4-12.

[7] 朱仙颖.“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8):135-136.

[8] 张腾.“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建立[J].经营管理者,2017(8):219.

[9] 何林智,陈华,邱中成.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0):25.

[10] 王素芳.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168-169.

[11] 李焱.微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探析[EB/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70803.0949.096.html,2017-07-03.

[12] 张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13] 邬红波.香港与内地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2013,33(1):73-79.

[14] 李燕冰,罗三桂.广州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08-112.

[15] 刘广明.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研究的新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08-112.

[16] 张青玲.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17] 叶秀娟.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6(2):50-52,74.

[18] 罗智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的建立[J].理论观察,2016(8):154-155.

Research on the Mode of Career Guidance Servic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WANG Fang,ZHAO Bing,ZHANG Zhuo-lin,WU Sheng-jun,WANG Zheng
(Recruitment and Employment Office,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By studying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s, we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ways of working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other methods, the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ontent setting, working mode, service system and mode of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for college graduates. Conclusions: 1.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mod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unique career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give personalized employment guidance, help them understand their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career orientation, set up the correct greatly,and targeted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a variety of jobs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student.2.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mod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job market and closely contact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activities. 3.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employment guidance should strive to build the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suitabl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wn students.

Internet+; employment guidance service for college graduates; service mode

G80-051

A

1004-7662(2017)08-0020-05

猜你喜欢

工作方式互联网+互联网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方式的探讨
探讨新时期企业离退休工作方式的转变
关于积极探索“网络党建”创新党建工作方式的探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妇女儿童事业工作方式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