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国工匠”目标下创新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

2018-01-03刘威韵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图书馆

刘威韵

关键词:“大国工匠”;高职院校图书馆;创新模式;文化氛围

摘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大国工匠”目标下,可以通过创新读书节与读书会主题、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等多种途径,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彰显“大国工匠”的个性特色,拓宽“大国工匠”的培养平台,营造“大国工匠”的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12-0053-03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的信息传播中心、文献资料库、文化品牌建设重点部门,与高职院校的其他部门一样,面临着在培养“大国工匠”目标下进行工作创新的重要任务。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承担着推进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在内的全民阅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宣传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需要通过创新来盘活资源,增添活力,引导和调整“阅读供给侧”,为培养“大国工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1]。

1创新读书节、读书会主题,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

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是教育辅助部门,并不承担主要教学任务,但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之一,可以通过举办读书节、组织读书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各高职院校每年一度的读书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广阅读的作用,但主题较陈旧宽泛,与当下热门的职教议题、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配合度较低,对师生缺乏吸引力,达不到推广深度阅读的效果。“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的[2]。该精神不仅成为职教会议上各位专家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也成为职业类高校中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

1.1向学生推送经典文献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对读书节、读书会主题进行创新,以大量藏书和文献资料作为基础,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宣传和阐释“大国工匠”的理念。馆藏图書中有一些国学经典,如《墨子》《荀子》《考工记》等,这些书籍中蕴含着中国较早的“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理念。例如:《墨子》提出了“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3]“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4]“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鞲、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5]等诸多观点;《荀子》提出了“工匠之子莫不继事,而都国之民安习其服”[6]等论述;《考工记》中有关于古代手工业技术、管理模式的专门记载,这些都体现了以积极实践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学生阅读这些书籍可视之为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进行追根溯源,可以增强学生做“大国工匠”的自信心。

1.2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大国工匠”精神

具体措施有:①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在读书节中设立“追溯‘大国工匠精神”或“把墨子请进职业大学”等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主题,可以通过导读、释文、海报等形式将深奥的经典文献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真正起到阅读推广的作用。图书馆要重点介绍这些名著中与职业教育、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②图书馆可以开展征文活动,让学生发表各自对“大国工匠”精神的见解。③图书馆可以举办“诸子百家与职业教育”“地方优秀专技人才事迹”等主题讲座和读书沙龙,邀请地方高校学者、企业家或劳动模范主讲,以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图书馆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溯源,引导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增强他们作为职业类高校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专业自信心,从本质上转变职业类院校毕业生低人一等的陈旧观念,重塑“大国工匠”之魂。

2创新读者服务、购书模式,彰显“大国工匠”的个性特色

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教辅部门,以馆藏建设与读者服务为重要职责。由于不同类型高校的学科优势不同,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也是不同的,图书馆必须加强特色化资源的储备。近几年,我国强调“大国工匠”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的特色化、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侧重于专门技能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通过创新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等方式,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彰显其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图书馆的藏书特色,为培养高等专技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知识储备和精神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有:①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建设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可以选择最具特色的专业,如建筑类、机械类、电子类、化工类等,建立专业书籍和信息资料数据库,并适当增加这些院系教师借阅专业书籍的数量,为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更加细致和便利的服务。②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尝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购书服务模式。笔者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最常借阅的是专业技术书、英语考级书、专升本辅导书、小说等。前三类书籍在实习期、考试期、毕业论文写作期会出现借阅高峰,有时甚至出现一书难求的情况。学生喜欢借阅青春言情小说、恐怖猎奇小说、热门影视小说、历史人物传奇等。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生的借阅数据,有针对性地增购学生借阅量大的书籍,特别是职业类院校学生用于自我提升的考级书、专升本书和进行实践操作所需的专业书。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小说类书籍,图书馆也可以适当增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馆藏图书的借阅率,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图书馆还可以购买一些与就业、创业相关的指导书,提前培养学生学习实践与就业相接轨的自主意识。③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做好阅读推广工作。图书馆可以强化预约功能,及时登记学生需要而馆内暂时没有的图书,创建以学生为中心、随学生需求变化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图书馆对于借阅量较少、有阅读价值的冷门书籍,可以通过书籍介绍、讲座推荐、读者协会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各院系师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时间,在年底公布本年度“学生借书排行榜”“教职工借书排行榜”“各院系借书排行榜”,激发师生阅读的积极性。

3创新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拓宽“大国工匠”的培养平台

3.1创新网络电子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网络的创新成果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的重要辅助。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该加快网络电子平台的建设与更新,为读者提供完整有序、特色鲜明的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也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大国工匠”要求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图书馆不仅要建立优势学科数据库,也要根据学生的实践、就业需求,建立一些特色数据库,例如:图书馆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发就业与创业学习数据库、学生实践资料数据库、地方企业资料数据库、地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讲座数据库等。图书馆还可以与对口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资源,为学校就业工作提供帮助。图书馆要尽可能将纸质文献数字化,对于师生借阅量较大的图书,可在馆网上上传电子版本,供读者下载阅读,以解决资源不足的难题。

3.2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具体措施有:①图书馆可仿效豆瓣网,在图书馆网站主页上设立“新书速递”“最受关注图书榜”“热门检索标签”“书评人”等栏目,由馆员精选图书、撰写文摘进行新书推荐,或在线征集师生读者的简短书评直接作为导读文字,每次介绍10~20本书,每月更新一次。②图书馆可以开展书刊评分活动,或以近期的检索热门词为主题,将相关图书进行展示,以期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③图书馆可以利用邮箱、电子论坛、微信公众号等手段与读者展开日常互动,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以期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3.3创新馆员职能

高职院校学生除在课堂上学习外,有大量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因此,图书馆馆员的自身素质、精神面貌会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馆员职能创新的具体措施有:①实现一职多能。馆员不仅要充当学生自习的看护者、借还书的登记员,还要扮演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读书的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等多重角色。②提高馆员素质。图书馆可以给高学历或高级职称馆员布置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入馆教育、信息检索辅导,还要根据专业开设一些选修课,多与教师切磋经验,多与学生接触交流。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馆员自身的水平,也使他们获得了教学、科研经验,更加了解当下教學、科研的需要,进而使图书馆的服务更贴合实际和更具有针对性。③更新服务理念。图书馆要开好集体会议,让馆员有机会反映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创意理念与建议。图书馆可以对馆员进行定期培训,弘扬科学精神,更新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

4引导和调整“阅读供给侧”,营造“大国工匠”的文化氛围

当下,全民阅读中存在的功利化和低俗化等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我们的阅读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严重脱节。在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由阅读的缺失而带来的精神短板却愈发明显[7]。人们对于金钱和名利的追逐,远胜于对于文化的渴求,功利和浮躁代替了淡定与从容。在这种文化氛围下,我国想要培养“大国工匠”比较困难。放眼国际,凡现代化进程走在前面的国家,如美、俄、英、日、韩等国对阅读均有立法。阅读关系着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全社会要求政府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增强全民阅读意识,提升全民阅读品位的呼声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当乘此东风,借力而上,在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的宏大目标下,花大力气引导和调整“阅读供给侧”。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培植“大国工匠”方面大有可为,应当在帮助学生追溯“大国工匠”的精神之源、确立民族自信的基础上,将创新意识贯穿到读书节、读书会、读者服务、购书模式、网络电子平台、馆员职能等各项工作中去,为培养“大国工匠”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5结语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8]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教辅部门,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是最为关键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对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维护稳定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改革创新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可以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在培育“大国工匠”、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化和精品化的背景下,图书馆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馆内建设与教学、企业、电子网络的融合,提升馆员素质,培养馆员的创新意识,引导和调整“阅读供给侧”,形成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的阅读格局、文化气场,为打造高职院校所特有的校园文化品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国胜.2014,中国职业教育的八个关键词[N].中国青年报,2014-12-29(11).

[2]邓线平.如何培育“工匠精神”[N].大众日报,2016-03-30(09).

[3][4][5]李小龙.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198,9,81.

[6]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12:143.

[7]蒲晓磊.对阅读进行立法以表明国家意志[N].法制日报,2016-04-26(09).

[8]方与严.陶行知教育论文选辑[M].上海:上海书店,1996:12.

(编校:孙新梅)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文化氛围高职院校图书馆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大国工匠”张翼飞
浅议读者协会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弘扬民族音乐促使民乐走进学生心灵探究
文化经济思维下的艺术理念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实施路径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秦山30万机组核安全文化水平的推进及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