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让学生“动”起来
2018-01-03颜晓东
颜晓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在作文评价中,我尝试改变传统的“生写师改”的模式,让学生在自改互评中,手“动”起来;教师用心写评语,让学生心“动”起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自改,让学生手“动”起来
教师重批轻改,学生互评,自改,能让学生的手充分地“动”起来。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愿意看别人的作文,更愿意给人家挑毛病,而且也总能找到不少毛病。在修改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学习别人的长处,对其缺点也能引以为戒。学生既了解别人又了解自己,通过对比,认识了自己在此次作文中的成功和失败之处,同时也锻炼了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学生也会因为自己的作文要给其他同学改,写作时就会格外认真,以尽量减少别人能挑出毛病的内容。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互批互改中,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他们的思想多了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互相的沟通、启发,学会了合作与评改,在相互的探讨中找到了作文评改的真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作文,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作文,用合作的态度帮助同学。指导学生互批互改作文,正是我们教育中倡导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的教育思相的体现。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老师对学生的作文写出自己的意见或看法,并做出相应的评价。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长处,又指出了继续努力的方向,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空间。
在写作评改中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这既是给学生一个写作实践的机会,也是给学生一个对自己写作反思比照的机会。经常进行作文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己作文的前后都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这样,审美能力、阅读能力、自我纠错能力便得到了同步发展,进而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用心写评语,让学生心“动”起来
作文评语既有评价功能,又有导向作用。同样一篇作文如果是好学生写出来的可能不能得“优”,而如果是差生写的就完全可以给“优”。有些老师对这一个“优”字很吝啬,对此我是比较反对的,一次作文为什么就不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的水平,只要有进步就多给几个“优”呢?如果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优,不仅不会显出批改老师的水平低,反而能对学生写作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难道这不是我们期望的吗?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尽量用肯定激励型批语、征求意见型批语和指明方向型批语,这样的评语很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教师要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句形象的语句,一个生动的词语,甚至一个准确的标点,都应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不懈努力的信心。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写作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古诗文、传说的故事,我在评语中常写道:“你真是写作高手!把民间故事巧妙地运用到景物描写中来。”也有学生作文通篇文采飞扬,比班内学生明显高出一筹,我就这样批注:“阅读你的文章是我的一种荣幸,几年后或许你的名字会家喻户晓。”我想,每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再如“这个词在这儿很合适、很到位。”“你的结尾让人回味无穷。”“巧妙的过渡,使你的文章前后浑然一体。”……这样的评语,既肯定了学生对作文技巧的灵活运用,又使学生体验到作文成功的愉悦与满足。
学生的习作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的,如果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去任意修饰,就会使文章中美好的童趣荡然无存。当然,对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教师还是应当给予引導、指正。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很激动很激动。”我的批语是这样的:“你的心情老师可以感受得到,如果换成此刻我难以表达心中的激动之情,是否更妥当?”作文评语使用征求意见的语气,既指出不当之处,又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显得亲切、平和,容易让人接受,收到理想的效果。
通常我们所说的批改作文,强调的是有批有改。这里的改绝不应该是教师的大量批改,而应是告诉学生改的原因和应该如何改。指明方向型批语应给学生一点思考的空间,指出修改的方向。比如我发现学生的习作行文多有不通时,就不光写“语句不通”了事,而是具体指出语病的根源,属于何种毛病,应如何避免等,像再世华佗一样,开出“对症良方”来。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改变了作文的评价方式,真心呵护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那么当我们翻阅起学生那一篇篇作文时,留给我们的将是更多的惊喜和精彩。充分调动和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七里店学校(81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