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驿路梨花》看助词的随文学习

2018-01-03桑春燕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驿路助词随文

桑春燕

语文知识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将语文知识的学习渗透分布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目标之中,主要是体现随文学习和学以致用的原则,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又该如何处理语文知识学习与阅读教学的关系呢?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律规则。词作为最常接触的语法单位,它的学习非常重要。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知识介绍的就是虚词里重要的一种——助词,下面我们通过本单元的课文《驿路梨花》中的助词,谈谈如何随文学习语法知识。

一、文中结构助词的使用

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

我们先看一下《驿路梨花》里结构助词“的”的用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有三个“的”:“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迷茫的暮色”,接下来还有“陡峭的山”、“茂密的树林”等,这一组由结构助词“的”连接的语句,描述了大山深不可测的环境,也正是这种环境造成了作者一行人迷失深山,前路未知的焦急心情。

接下来,“美丽的一片梨树林”,“淡淡的月光”,景色变了,感觉也变了,有希望了。而最先发现梨花的老余是什么人呢?“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的”前面的内容修饰后面的中心词“人”,告诉我们经验丰富的老余给大家带来了“有梨花前面就会有人家”的希望。

看看课文里是怎么描写小姑娘的吧,“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这句用了四个“的”,刻画出了小姑娘美丽的形象。以上例句中“的”后面都是名词,有景有人,“的”前面的修饰限制成分凸显了此处的景美人美心更美,自然地引出了作者的感慨——“驿路梨花处处开”。

再看一下“地”的用例,“地”后面的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部分是对动作或状态的修饰。如“他悠闲地吐着烟”、“老人严肃地说”、“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悠闲”、“严肃”、“好奇”分别修饰“吐”、“说”、“问”三个动词,说明动作的状态,中间用结构助词“地”连接。

“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补充说明前面的成分,如:“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人脸上凉凉的”就是补充说明“吹得”怎么样。这样的句子还有“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等。

须要注意的是,“得”出现在句子里,并不一定都是结构助词,也可能只是一个构词语素,如“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这里的“得”都只是语素,和前面的语素共同构成一个词,它后面的部分也不起补充说明作用,这样的词还有“赢得”、“觉得”、“取得”等。

结构助词还有“所”和“似的”,如“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用“似的”构成比喻,表现了小姑娘们受到惊吓后的迅速反应。

二、动态助词在文章中的使用

动态助词有“着”、“了”、“过”,它们往往附着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实现或完成,“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先看一下“着”出现的情况。课文里有: “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正说着,门被推开了”,这些“着”都出现在动词后面,说明“打、说、提、扛”的动作正在进行。

“了”在动词后的例子书上也有很多:“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行了个大礼”、“盖了这间小草房”,“了”出现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吃、用、行、盖”这几个动作已经完成。

“过”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如:“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好多天没人住过了”,暗含“曾经生活”,“曾经有人住”的意思。

三、 随文出现语气助词

语气助词,顾名思义是帮助表达语气的助词,常见的有“了”、“啊”、“吗”、“呢”、“嘛”、“吧”、“啦”等,语气词放在句子的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课文一开头“好大的山啊!”最后的“啊”就是语气助词,加上句末的感叹号共同表达感叹的语气。其他还有“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等。

语气词如果后面有不同的语调就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我们看一下书上的这几个句子,“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粮食交给谁呢?”、“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前两句“呢”后面是问号,提出了问题,需要回答,所以表示疑问的语气;后两句“呢”后面是句号,只是客观叙述,所以表示陈述语气。

如果“了”不是出现在句尾,那它一定不是语气助词,如“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中的“了”都是出现在动词后和句子中间,是动态助词;而“有人家了”,“了”跟在非动词后,表示一种陈述的语气,所以是语气助词。

可以表达陈述语气的语气助词还有“的”,如“门是从外扣着的”、“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等。

通过《驿路梨花》这篇课文,我们分析了助词的分类和使用情况。在随文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語句,使用举例、归类等不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现象体会语言规律,适当地了解语法知识有助于更深刻地解读作品,体会作者的艺术手段,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欣赏文章。

作者单位: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36000)

猜你喜欢

驿路助词随文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驿路桃花
浅析电影《驿路》中人性的隐恶
从《驿路》看向田邦子的婚恋观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蕲春县踏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