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基于陕西省西安市的探讨
2018-01-03申佳静
●张 原 申佳静 王 爽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
——基于陕西省西安市的探讨
●张 原 申佳静 王 爽
本文在深刻明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具体实施对于西安进一步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结合西安城市发展实际情况,探讨了西安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前提下对于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对策,并特别强调应该在西安设立自由贸易区与“丝路”金融结算中心和物流集散地等战略路径,是一种全新的、大胆的尝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安市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一带一路”战略 内陆型改革开放 西安市
“一带一路”是针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积极合作而提出的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创新性的新理念,在此可以对既有的合作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发展和巩固与沿线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西安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关键城市,更是我国近年来在国家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的内陆经济开放中心,在促进中国与欧亚地区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西安市牢牢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契机,将能够促进西安与欧亚沿线各国的经济交流、合作深入,在拓宽彼此发展空间的同时,实现双方共赢互惠。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关于“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贸易发展等方面。佩佩·埃斯科瓦尔(2013)指出新的丝绸之路建设将由亚洲建设,而不是欧洲。约瑟·帕尔奇(2004)提出“丝绸之路”复兴是亚洲各国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纳得勒?莫姆诺夫?吉列巴耶维奇(2014)认为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国工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真实的交换空间。可以看出,丝绸之路影响深远,颇得世界各国的重视。
近几年,国内学者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给西部带来契机的研究日趋热议,主要聚焦于“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视角。于磊杰(2014)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能够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关键问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西部地区的积极开放和发展,并且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继续向西发展也具有更多的比较优势。刘文洁(2015)认为,应该依托“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挥西安独特的先天优势,着力将西安打造为具备多种中心功能的国际化城市,促进西安构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快速地实现;李琪和朱楠(2016)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西安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具体策略。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主要就丝绸之路对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与合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研究为重点,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涉及到了经济发展、贸易合作、民族融合、道路建设、文化交流、创新创业等多个领域。以中国最大的内陆港口城市为依托,西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通过彼此联通在各自的资源优势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基础;而且又是我国西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哨阵地,应该充分利用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枢纽优势,踊跃开发国内的新市场甚至打开国际市场的缺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借助“一带一路”良好契机,如何整合各项资源,致力于打造西安内陆开发开放新高地,进而发挥西安向西开放的门户功能,进一步打造更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安,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内陆型城市西安改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西安的改革发展现状
1、经济和产业改革发展特点。西安处于关中平原的中部,西安经济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贯彻落实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正式步入了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1)产业结构特点。由表1可以看出,西安近年的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2011年以来,西安市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3862.58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5810.03亿元,五年内定基增长比例为50.4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定基增长比例分别为27.18%、29.34%、69.93%,其中,第三产业增幅明显。而且西安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50%以上的占比虽然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但仍然高于其他中西部城市。并且,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越高,第一产业的占比越低,表明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结构更合理。表中逐年上升的第三产业值充分展示了西安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2)外向型经济发展特点。“十二五”以来,西安的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持续推进的新阶段。表2中的数据显示,西安的外贸进出口总值的增长率在2013年达到了38.2%,但179.82亿美元的总额在全国外贸总额中仅占比0.43%。同时,2013年西安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84.76亿美元和95.06亿美元,其增长率分别为16.1%和66.3%,这之间存在10.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表明目前西安的净出口对GDP存在“负效应”。此外,近五年西安对外贸易进口、出口额的增长变化起伏过大,高增长与负增长交叉出现,充分说明西安对外贸易经济的基础与结构不完善,对地区经济增长拉动力不足。
2、道路交通建设改革发展特点。西安西安市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具有强大效用的交通枢纽城市,所连接的东西两侧分别经济发达、资源丰富,而西安在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作用。
西安目前的公路、铁路、航空等道路建设步伐在逐渐加快,交通体系在不断完善。而且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不断实施和深入推进的良好契机,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2014年同意建设以西安为中心,宝鸡—西安—渭南为主轴的城际铁路网,致力于以交通带动发展,不断促进大西安的建设进程和持续推进关中地区的城市化。随着逐渐建设的西安至铜川、法门寺等地区的城际铁路,打造西安两小时左右的“同城生活圈”很快就能成为现实,周边的中小城市能够更快速地融入其中。在航空方面,目前运行的国内和国际航线数量达到280条之多,成为了具有重大作用的区域性航空枢纽。
3、西安市经济转型与发展需求特点。“十三五”开篇之际,西安市需要将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升级和优化,注重创新的驱动作用,着力打造创新型的经济新引擎。逐步调整经济的发展速度,摆脱对经济高速度增长的刻意追求,甚至超速度,而是要将发展速度向中高速切换,直至实现经济高效绿色增长的发展诉求,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西安当务之急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升级革新。支撑因素要由资金切换为技术,驱动因素要由要素切换为创新,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持续关注并积极处理新旧动力转换过程中旧动力日趋式微而新动力势头不足的动力缺失,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速度滑档的现象。(见表3)
基于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的视角,西安市的经济增长整体趋于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显著降低,与此同时社会消费增速也在曲折下降,表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已经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然降低,但由于投资基数较大,投资数额较大,与地区生产总值相当。进出口总额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增长率幅度变化较大,表明在对外贸易上尚未形成稳定的贸易合作伙伴,合作关系比较松散,贸易合作具有不确定性。西安要实现经济转型,应该依靠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新型投资、新型消费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外,为扭转西安市产能过剩的情况,可以将固定资本投资转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消费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本利用率的同时,为西安产能过剩行业如水泥和平板玻璃产品开拓新的需求市场。
表1 西安市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单位:亿元)
表2 2009年—2013年西安市进出口状况(单位:亿美元)
表3 西安“三驾马车”经济结构与增长率
表4 西安市旅游行业接待量和收入增长率
4、西安城市职能的转变特点。国务院在2009年批复通过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西安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2012年8月和2014年1月,西安渭北工业区和西咸新区的建设相继展开,为西安的城市定位赋予了更多功能性。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西安应该提出与“一带一路”战略更呼应、更契合的城市发展战略,搭乘国家发展大战略的航船,获得更多政策“东风”,促进和加强更具有发展活力、创新能力和辐射效应的西安的构建。综上,可以将西安城市职能转变特点归纳为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从闭塞型向开放型转变。
5、旅游市场改革发展特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安以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为依托,在经济迅速发展、交通更加方便快捷和人名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现实背景下,整个旅游行业实现了从缓慢起步到繁荣发展的大跨越,取得了从旅游资源大市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大市的重大突破。据西安市旅游局统计数据,西安旅游经济指标稳中有升,接待海外游客的比重在持续上升,国内游客的数量显著上升,旅游总收入呈上升趋势。而且,2015年西安市旅游业总收入在全市GDP中的占比达到18.48%的事实充分表明旅游业正逐渐跃升成为西安市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促进西安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见表4)
(二)西安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强。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与日俱增的能源消耗是不可分割的。西安地区生产总值与工业增加值对能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依赖比较严重,虽然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技术更新单位能耗在逐年降低,但由于GDP基数较大且逐年增加,就能耗绝对值总额来看依旧是逐年递增且消耗额较大。
对能源资源的过度依赖无疑会形成对经济发展的束缚。西安的一次能源生产比较缺乏,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而且二次能源生产也相对较少,仅存在电力、热力和原油加工。从电力生产和消费情况来看,西安供电以火力发电为主,同时在生产量和消费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口,有较高的对外依赖程度。
2、商贸服务业对经济体的支撑力度不足。尽管近几年西安的商贸服务业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商业发展规划日趋完善,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行业规模较小、档次偏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不高、缺乏竞争优势;分区规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对外影响能力不足、带动效应不明显;商业文化环境构建不足,促进作用不明显;服务业对城市整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表明距离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发展目标仍有相当差距,应积极调整规范。
3、旅游功能不尽完善,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西安凭借发展旅游业的先天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并被广泛认可,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西安市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其一,西安旅游资源大多为独一无二的历史文物古迹和天然景点,每年日益增加的国内外游客数量对大量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其二,城市旅游功能差强人意。西安市的交通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城市发展定位,交通拥堵现象频发,而且年久老化的旅游车辆亟待更新换代,这些都为运输系统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三,西安市的旅游内容很大程度上集中于文物观光游览,如此单一的产品结构已经不能适应游客日益丰富的需求。其四,西安市的旅游市场开发经费和宣传经费的投入存在很大的缺口,资源优势被掩盖,造成许多旅游资源利用率较低。其五,旅游小商品设计过于简单,而且市场管理缺位和不完善造成整个市场效益低下。
4、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步伐不协调。西安总体而言的发展步伐较快,西安的国际知名度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行实施在不断提升,这就吸引了大量的投资热潮,而本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也不断吸引着国内、国际市场的关注,掀起了西安旅游热潮。虽然西安近些年来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缺口太大,而近年来城市发展又非常迅速,造成许多区域的基础设施不到位,进而对西安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因此,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西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其在带动和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三、战略分析
西安基于“一带一路”构想具体提出的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这一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契合了其自身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宏观背景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需要制定不同时间长度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必不可少的,此外还要最大程度利用沿线城市的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交流,促进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更快速地实现。结合SWOT分析法,进一步提出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的西安针对性的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发展模式及具体的对策建议。
表5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西安对外贸易发展的SWOT矩阵
通过 SWOT 分析矩阵及对应的 S(优势)、W(劣势)、O(机遇)、T(威胁)的详细剖析,指出西安市应配合“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如下职能定位与发展的式:
SO战略——立足自我,充分利用优势。不断挖掘和发现西安本身的先天优势,并加以充分利用。此外牢牢把握“一带一路”战略为西安带来的吸引人才和资金等各种机遇,着力吸引外资与人才,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和资金动力,同时切实加强各种资源和能源的整合,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WO战略——克服劣势,积极抓住机会。相对而言,深处内陆的西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欠缺,此时应该采取扭转型战略,对本地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和完善,以此促进向西门户的深入开放,切实促进沿线贸易更加通畅,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提供良好基础设施。
ST战略——扬长避短、竭力抵御威胁。面临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威胁,必须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对外部威胁的抵抗能力,对于城市的软硬环境尤其要进行优化升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提供更优的外部环境。
WT战略——抗御威胁,积极取长补短。此时主要实行保守策略,首先应该着眼于外部宏观环境,政府要充分发挥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制定并出台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政策先行”,为规范整体发展格局奠定基调。
四、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具体对策
“一带一路”给处于中国广大中西部的各大城市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尤其是西安市可以凭借这一经贸、文化走廊积极参与到全球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中来。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为了顺利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西安应加强各方面的基础建设,从环境着手,完善相关政策,优化金融环境,此外,切实推动科技、文化等形成新动力,对于实现西安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建设目标具体对策如下:
(一)优化外部发展环境,提升西安对外开放品质
1、搭建政策沟通平台,提升城市品质升级软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各国互惠共赢离不开顶层设计。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的西安必须从保障政府间合作机制着手,相关政策保障应该是前提。
(1)政府政策保障。“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过程必须要确保“政策先行”。构建政府间交流平台,切实加强彼此的对话交流,促进国家间的深入了解,促进友好合作。尤其在金融方面应该积极依靠政策力量,以财政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为依托,支持西安成为对外贸易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友好互利政策的推行离不开国内政府的提前规划,成立省市联动协调机构以实现国家有关部委的良好沟通。
(2)寻求沿线政府的友好合作。重视政府间的交流与协调,切实促进中国与中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以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经贸投资保护协定等方式加强双方合作共识,形成彼此互惠共赢的总体战略布局。以宏观上的“政策沟通”为指引,提前做好谋篇布局,合理引导国内企业稳步参与“一带一路”各项经济活动。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品质升级硬环境。努力将西安升级打造成为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手段于一体的立体化的“现代丝绸之路”综合网络。
(1)“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内建设。从铁路建设来看,作为全国铁路六大枢纽中心之一的西安能够连接分别纵贯南北和联通东西的两条铁力运输大通道,为西安在丝绸之路中的职能定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在国内丝绸中发挥前头哨作用,更是向西通入欧洲的人流、物流的中转枢纽。西安可以以此为依托积极营造良好的贸易氛围,发展经济与文化。西安目前正在推进实施“缓堵保畅”的民生工程,还将会根据实际需要增开微型公交线路,同时积极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健康出行模式,致力于优化城市交通环境,进一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走廊打造更加畅通有序的中转枢纽。
(2)“丝绸之路经济带”境外段延伸。首先,最大程度地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优势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对外国际通道先行疏通协调。积极发挥西安本地对外的国际沟通能力,国际港务区和咸阳国际航空港无疑要成为沟通内外的重要媒介,借力欧亚经济论坛以切丝促进双方甚至多方的交流与合作。此外,不仅要继续拓宽空中通道,积极打通西安向西发展的国际航线,还要加强西安跨境物流运输公司的打造,不断升级物流运输的海、陆、空联动的新格局局。必要情况下需要牵头共同成立“国际运输协调委员会”,对于加速通关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且能够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以应对各种潜在问题,促进沿线人流和物流的集散更快速、更高效。
(二)深化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产业结构新升级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与贸易结构。东部沿海城市的快速崛起和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关注,多年来也时刻吸引着陕西省的市场,造成对其他市场的忽视,尤其是大西北和中亚市场。为了深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西安必须立足自身,拓宽视野,注意开发和挖掘新市场,将目光由东转向西,瞄准市场方向,才能精准定位对应的产品和服务。继续发挥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行业优势,对外提供先进的制造业产品,同时也要不断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但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不是盲目的,政府要适当放手,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
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对外贸易中,通过引进外部的资本、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传统产业进行变革和升级,致力于构建现代化的经济结构。西安可以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将区域内的产业与资源进行整合,物尽其用,并加快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带动西北并走向国际,促使经济带上的金融中心对中亚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在“走出去”战略的推进过程当中,尤其要鼓励和启发本地企业积极开发跨境业务,促进本地的优势产业迈向国际,加强海外市场的开拓。同时要注意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打破简单制造业的固有状态,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打造西安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实现区域金融一体化
1、实现人民币区域内流通,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近年来,世界上的能源和金融交易市场,无论是期货还是现货市场或者金融衍生产品,大部分都是与美元挂钩,以美元兑换并交易,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对外贸易影响至关重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从1994年的8.6187逐渐变为2015年的6.2284,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幅度也在加大,为规避美元汇率波动风险,有必要打造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经济贸易体系,加快区域内经济一体化的建设已经尤为必要。可以将中俄两国的本币结算的合作经验引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合作方面,服务于国家间的项目所涉及的本币兑换和结算业务,能够有效降低降低流通成本,同时抵御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进而促进区域内的贸易与投资的迅速展开。
2、加强金融投资与合作,推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西安市目前已经拥有一定的资质,能够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国际的产业转移形成良好的衔接,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同时能够形成流转加压效应使其对西部地区产生一定的利好影响。西安要提前选择具有较高投资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项目在历年举行的一系列重要的招商引资活动中作为重点推介项目,以充分吸引外资,不断巩固和加强外资规模。与此同时,还要对外商的投资方向加以政策性的引导,激励外商更多向科、教、文、卫等领域投资,提高外资的投资效率。此外,还要更加积极地引入领先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不断引进高新技术升级当地产业结构。
(四)持续增强内陆港功能,搭建开放型经济新平台
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我国第一陆港,无疑是发展开放经济的重要前沿和支撑,而且多年获得国家战略的支持,这不仅是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工作的重大认可,同时也为港务区提供了日后努力的方向。港务区以既有的运输网络积极沟通沿海的国际港口,逐渐在内陆开发出了海陆联运的结合点。此外,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和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为西安电商业务的展开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近日,继西安港获批国家一类口岸、进境粮食和进口肉类的指定口岸之后,国务院又正式批准西安港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开放功能得到增强,表明西安港进入了功能日渐齐全和丰富的新的发展阶段。
(五)发挥创新资源优势,促进科技文化交流与融合
1、做强做大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西安在旅游方面要积极同国际展开合作,从旅游交通建设、线路开发和旅游项目完善等方面进行入手,打造国际品牌。在国内也要积极争取基金项目,以活动带动发展规划,具体为以下四点:第一,共建大旅游意识,构建大旅游格局,加强政策支持,发挥引导作用。第二,追加基础建设投入,对于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加强管理和维修,不断进行升级换代,保障服务质量。第三,升级改造旅游项目,顺应时代要求,适当发展休闲度假的高端服务,开发新市场。第四,实时创革新宣传方式,促进营销、管理与公众服务的智能化。此外还需要加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构建融入“汉风古韵”文化特色的旅游城市。
2、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强沿线科技文化交流。西安在西北地区的经济地位是不可置疑的,同时在此聚集的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西安科技优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现必须从目前和未来两手抓起,不仅要将西安打造为在经济带上的科技大市场,还要逐渐增强科技的资源集聚和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世界影响力;更要着眼于下一代的培养,依靠国家政策,积极进行教育合作,打造专属研究中心平台,对于西安学生与沿线国家的学生的交换学习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五、结论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立足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一系列特定研究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充分肯定西安在“一带一路”构想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最终提出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构建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发展模式和具体对策。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一是更加明确西安城市职能定位。巩固西安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地位,增强经济外向度。二是能够为国内外产业合作提供借鉴。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开拓中亚市场,形成产品“走出去”联动促进产业“走出去”的发展路径,逐步推进丝绸之路沿线快速发展。三是能够统筹交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在现有油气管线、铁路、公路和航空连接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枢纽服务功能。四是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府、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学者和决策者提供政策参考依据,为促进西安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及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做出有益的理论尝试和实践论证。■
(本文系西安市2017年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西安服务贸易中心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Z6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J].世界经济研究,2015,(03).
[2]金培.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兼论“一带一路”的互通观念[J].中国工业经济,2016,(01).
[3]李琪,朱楠.“一带一路”战略下西安开放开发新高地规划建设策略[J].规划师,2016,(01).
[4]袁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深化发展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4,(01).
[5]杨保军,陈怡星,吕晓蓓等.“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响应[J].城市规划学刊,2015,(02).
[6]张原,王珍珍,陈玉菲.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5,(03).
陕西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