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质素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8-01-03吴文娟宜勇钢金永灿

中国造纸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乳化剂木质素沥青

吴文娟 宜勇钢 王 琛 金永灿

(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37;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木质素在沥青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吴文娟1,2宜勇钢1王 琛1金永灿1

(1.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业资源高效加工利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南京,210037;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综述了木质素作为改性剂、抗氧化剂、乳化剂等在沥青中的应用进展。木质素的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减少造纸废液对环境的影响,为废弃物寻找好的出路,而且也降低了改性沥青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木质素;沥青;改性剂;乳化剂;抗氧化剂

地球上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生活及国家工业发展中的主要能量来源。随着资源危机和人类对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替代资源的开发迫在眉睫。木质素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天然高分子,在自然界中的丰度仅次于纤维素,属于可再生资源[1]。工业木质素通常来自造纸工业的副产品[2],木质素的热值较高,一般作为一种低附加值的燃料燃烧[3]。以制浆造纸为例,每生产1 t纸浆则需排出约1.5 t的黑液固形物,其中绝大部分作为热源利用,只有不足1% 作为化学资源被再利用[3]。如何有效地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资源化是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同样作为石油炼制残渣的沥青因具有良好的矿物附着力和黏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铺设道路材料。但沥青、石料之间的这种黏附性,及沥青受热、光照、氧气等作用下的老化现象都会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道路使用质量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4- 8]。目前普遍采取在沥青中添加各种聚合物或其他材料来改善沥青的使用性能,其中工业木质素因为上述特点开始逐渐释放在改性沥青方面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改性沥青的研究中。本文就近年来木质素用于沥青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 木质素的化学组成和来源

自19世纪木质素被发现以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它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众所周知,木质素属于环境友好的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木质素的结构中存在着酚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可进行物理共混或羟甲基化、醇解、磺化、氢解、烷基化、胺化、酯化等化学反应改性[9-10],来改善木质素的应用性能,普遍用于油田、建筑业、工农业、采矿业等领域[11-15]。此外,在合成高分子材料中添加木质素,不仅可以提高材料性能,有效利用木质素,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16-17]。

相较于淀粉、纤维素等这类天然高分子,木质素缺少了这些大分子中所特有的有序性及规律性的重复单元,其组成和化学结构也更复杂,因而在木质素的应用开发方面一直有所限制,属于难以利用的天然高分子之一。木质素作为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及其结构非常复杂,一方面在分子结构中拥有大量的醚键(芳芳醚、烷烷醚或芳烷醚)、双键、羟基和苯环等反应基团,可以进行羟基化、乙酰化、苯甲基化、烷氧化等化学改性来提高其活性,但另一方面它也受限于本身纤维原料来源、蒸煮工艺及分离方法等因素,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相差很大,从而限制了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3]。

木质素主要来源于制浆造纸、生物质能源制备等,除当燃料以外,一般作为废弃物排出。制浆造纸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以碱法制浆为例,工业提取木质素是通过酸化升温凝聚,然后离心分离或过滤分离得到[12]。随着造纸蒸煮技术、废液回收处理技术的日益成熟,木质素的工业产品将大量进入研究开发阶段。酶解木质素是另一种新型木质素。能源、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开发和利用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的生物炼制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及产业界的重点研究方向。酶解木质素是生物乙醇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基本原料,从生物乙醇的转化到酶解木质素的提取,整个工艺条件较温和,所得到的木质素结构特性不同于传统化学法制浆废液中的木质素,在结构上基本保留了甲氧基、酚羟基等一些功能基团,可以像苯酚一样直接与环氧氯丙烷、甲醛等进行化学反应。在用苯酚合成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高聚物时,用酶解木质素替代苯酚单体原料会有显著的优势。随着石油燃料的匮乏,生物乙醇的市场需求潜力将越来越大,作为必然的副产物,酶解木质素的产量也越来越多。高效地利用酶解木质素,一方面可以实现废弃资源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又能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缓解资源紧缺,兼顾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2 木质素在沥青中的应用

2.1木质素作为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应用

改性沥青是在沥青中添加橡胶、塑料等高分子聚合物,或者矿物填料、其他材料作为改性剂,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性能得以改善的沥青结合料。改性剂可以是天然的、人工的或有机、无机材料,能够熔融并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沥青路面性能的材料[18]。研究发现,在沥青中掺入适量木质素,也可使沥青的性能得到改善。张颖等[19]研究了将木质素和布顿岩沥青(BRA) 按照不同比例掺入沥青混合料配制宽温域沥青混合料,利用木质素对BRA的路用性能改善效果来对沥青混合料起到综合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干法工艺掺加BRA与木质素后,沥青混合料兼具优良的高低温性能,4%木质素+8% BRA和5%木质素+10% BRA两种复合改性方案下的抗疲劳性能优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综合解决沥青混凝土面层存在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以及水稳定性差等问题,为宽温域沥青混合料设计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Zhao等[20]研究发现将酶解木质素添加到石油沥青中,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高于基质沥青,随着木质素添加量的加大,改性沥青的软化点会升高,脆点降低,温敏性能得到改善。如果与SBS联合使用可以使其低温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沥青应用的发展也受到成本、应用及环境影响,木质素在改善沥青性能的同时,在沥青中可实现高填充,通过添加木质素达到减少沥青用量和控制成本的作用。Wang等[21]尝试用木质素替代一部分沥青,研究发现木质素在PG64-22和PG76-22沥青中可以分别添加到5%和10%。木质素添加到沥青中,可以提高改性沥青的黏度。动态剪切流变(DSR)的结果发现木质素的加入经短期老化实验可以提高沥青的抗车辙,而弯曲梁流变(BBR)结果则表明木质素的添加不会影响沥青的温敏性,离析结果会随着木质素的含量及沥青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影响。这可能是木质素与沥青之间形成某种交联,木质素不再单纯作为填料。Bialski等[22]的研究结果显示,作为以木材为原料的亚硫酸盐法制浆副产物,木质素磺酸盐添加到沥青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达到沥青的25%。而Sundstrom等[23]在AC-10和AC-20沥青中经机械搅拌添加的酶解木质素可达到50%,并发现随着木质素含量的增加,沥青的黏度会进一步提高,但延度和老化指数会下降。用木质素改性后的沥青与集料混合,随着木质素的含量增加,马歇尔试件的荷重会增加,而其变形不受影响。其中,AC-10沥青中添加30%的木质素,其黏度及马歇尔性能与未改性的AC-20相当。

沥青黏附性是沥青和石料之间由于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能力,沥青对石料黏附性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沥青的路面使用质量和耐久性,对沥青路面的强度、使用条件及水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黏附性是评价沥青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木质素可以替代部分矿物粉,用改性后的沥青拌和成马歇尔试件,经浸水马歇尔实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稳定度11.5 kN和残余稳定度92.5%,与未用木质素相比,分别提高了10.7%和6.6%,同样可以达到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17]。如果采用裂解木质素,10%的木质素添加量也可以提高改性沥青的黏附性能[24]。

2.2木质素作为抗氧剂(防老剂)在沥青中的应用

木质素骨架中的官能团、支链结构、结构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等都会对抗氧化性质产生影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分别是酚羟基的邻、对位基团。一般来说,通过取代基的供电性可增加酚羟基上O原子的电子云密度,或通过对位的取代基诱导效应来对对位自由电子进行定位。由于对位取代基的上述功能可加速羟基上O原子和H原子的分离,从而提高酚类的抗氧化活性[25]。沥青的老化是指在热、氧、光等影响因素作用下,沥青通过发生氧化、聚合等物理化学变化,使沥青逐渐硬化直至变脆开裂,其中,氧化反应是沥青在铺路使用中长期老化的主要原因[26]。木质素中这些大量的阻位酚结构,及对自由基捕捉能力的抗氧化性能也尝试应用在橡胶[11,27]、塑料[28-30]中。作为抗氧化剂,木质素在沥青中也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在沥青中加入木质素可以延缓老化,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周期。

Xie等[31]将木质素作为一种酚类与环氧氯丙烷进行反应合成木质素环氧树脂,并将产物加入到AH-70沥青中,经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表征,发现木质素环氧树脂加入量在2%~9%时,可明显提高高温性能和低温性能,改性沥青能有效终止老化中产生的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老化能力。Mccready等[32]利用生物质乙醇产物酶解木质素与沥青混合制备改性沥青,由于木质素中含有大量的阻位酚结构,对自由基有一定的捕捉能力,木质素在沥青中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沥青的抗氧老化性能,根据Superpave(高性能沥青路面)规范来评价该改性沥青性能时发现,沥青中添加木质素后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会提高,其低温的性能未受到影响,且低温时沥青的硬度影响也甚微。改性沥青中的木质素有助于拓宽沥青的温度范围,同时能改善沥青的中低温使用。氧化作为沥青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氧化反应的结果不仅会带来沥青变硬、开裂,也会影响沥青的承载负荷及热压应力。Nahi等[33]用磨碎的稻壳加入到沥青中,经RTFOT和PAV的长短期老化实验,及化学、物理、流变性能表征,发现添加4%含木质素的稻壳粉,不会改变沥青的等级,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达到减缓老化的过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沥青的弹性性能。Pan等[34]详细研究了沥青的老化机理,沥青的老化通常是沥青在使用期间,其中的一些组分与氧分子发生化学氧化反应,沥青的热氧老化导致黏度增加、延度降低、结合力和黏附力亦降低,沥青慢慢变硬,进而影响沥青的最终使用。采用XPS光电子能谱,基于沥青的物化环境采用量子化学来探讨木质素在沥青中的氧化和抗氧化效果,从结构上解释了来源不同的木质素抗氧化效果的原因。

2.3木质素作为乳化剂在沥青中的应用

沥青一般以热沥青、稀释沥青、乳化沥青的形式进行使用。其中乳化沥青是指将黏稠沥青加热至流动状态,通过机械剪切的作用,以极细小的微粒状态分散在包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并形成稳定的水包油型沥青乳液[35]。施工时乳化沥青不用再加热,可以在常温状态下进行。乳化沥青的发展经历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的过程,当前沥青用的阳离子乳化剂包括烷基胺类、酰胺基胺类、季铵盐类、咪唑啉类、木质素类等。相比于阴离子乳化沥青破乳时间慢,阳离子乳化剂制备的乳化沥青黏附性强,稳定性好,可缩短路面成型时间,这种方式还兼具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施工条件、提高沥青道路使用性能等优点,所以阳离子乳化沥青获得了迅速推广。

用木质素生产沥青乳化剂始于美国,早在1964年就有专利报道[36],将磺化木质素、醛、脂肪胺制备的木质素胺溶解于水中,调节反应溶液的pH值1~3,再将该水溶液与沥青混合,即得到具有优良机械稳定性的乳化剂。结果还发现这种乳化剂特别适用于含有超细微粒的沥青乳化。Cavagna[37]在此基础上对工艺进行了改良,将合成的木质素胺与卤代烷或烷基硫酸盐在碱性水溶液中共同加热,制备出了性能更为优良的季铵盐型沥青乳化剂。木质素类沥青乳化剂工业产品有叔胺型和季铵盐型两种类型。其中季铵盐型乳化剂是目前国内研究较多的乳化剂[38-39]。木质素胺沥青乳化机理是[40]:分子结构中既有油溶性的非极性基团,也有水溶性极性基团。在沥青/水的乳化体系中,木质素胺乳化剂分子首先移动至沥青与水界面,而油溶性的非极性基团会吸附在同为非极性的沥青表面,沥青微粒相互之间会构成空间位阻,另一端水溶性的极性基团则进入水相,由此两者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了,从而将沥青颗粒与水连结起来。另外,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木质素胺本身带有正电荷,沥青微粒也带正电荷,微粒之间会因同性相斥而保持稳定,这将会阻碍沥青微粒彼此之间的吸附凝聚,因此沥青乳液能保持一段时期的均匀、稳定。蔡广楠等[41]釆用多乙烯多胺、妥尔油、环氧氯丙烷及三甲胺为原料,在不添加催化剂条件下制备出4种新型木质素季铵盐类沥青乳化剂。Xu等[42]以酶解木质素与胺类化合物为原料,以醛为交联剂在一定条件下进行Mannich 反应,制备出的木质素胺乳化剂是一种性能很好的沥青乳化剂,能有效降低油/水的界面张力。Mannich 反应是木质素改性的重要反应之一,因其具有酚型结构,能与胺及其衍生物发生Mannich反应,该反应为木质素的改性及其应用开拓了新领域[43]。

木质素类沥青乳化剂主要用于稀浆封层,是目前我国用量最大的慢裂型沥青乳化剂。Tao等[44]和Yuliestyan 等[45]利用木质素、甲醛与多烯多胺之间发生Mannich 反应,合成乳化性能良好的木质素胺型沥青乳化剂,该沥青乳化剂属慢裂型。若改用环氧氯丙烷与三甲胺反应,先合成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再与木质素反应,制备出木质素季铵盐型沥青乳化剂,研究发现该乳化剂抗剥离性优良,乳化性能较好,也属慢裂型沥青乳化剂[46]。Honma等[47]以木质素和聚乙烯亚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几乎不受温度和石料性质影响的阳离子慢裂型沥青乳化剂,同时储存稳定性也很好。

作为一种典型的慢裂型乳化剂,木质素胺类的乳化剂制成乳液的黏度较低,渗透性较好、流动性较高,一般用于贯入式的路面、洒布、机械拌合的摊铺,适用于稀浆封层施工,也适用于其他方法的施工[48]。木质素季铵类乳化剂用于沥青不仅乳化效果好、性能稳定,而且工艺简单,具有价格优势。

2.4木质素作为助剂在沥青中的应用

木质素作为填料或抗氧化剂使用,其填充量往往较多,而少量的木质素作为助剂添加在沥青中也有明显效果。

目前,大部分改性沥青的研究都是围绕橡胶沥青进行的,橡胶改性沥青的混合料具有高温不软化,弹性较高等优点,但低温柔性的缺乏是其路用性能的薄弱环节。通过木质素和橡胶粉的优化复配,结果发现改性沥青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以及疲劳性能都得到了改善,而木质素的添加量也仅为0.2%~0.25%[49]。

国内外目前也在开始研究用塑料(如PP、PE)等作改性剂制备改性沥青,废旧塑料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改善道路沥青的软化点,提高道路沥青的低温抗裂性,提高延度,使沥青的弹性变形变得可逆。当PP和PE分别与沥青、木质素制备出沥青复合物,发现该复合物与基质沥青相比,有着更好的机械性能和防水性能。木质素的加入量仅为0.1%时,PP改性沥青的渗入深度明显高于PE改性沥青,分别增长350%、100%。对延度也有同样的影响,添加木质素后改性沥青的延度增加两倍。木质素含量增加到0.5%时,PP改性沥青的延度仅减少8%[50]。

环氧沥青是以基质沥青、环氧树脂为原料,在固化剂的作用下化学改性所得的混合物,环氧沥青的强度比普通沥青高。在南京长江二桥、崇启大桥等[51-52]桥梁上已得到应用,效果良好。环氧沥青因其良好的延展性、收缩性与钢板接近,很少发生病害。Xin等[53]用环氧氯丙烷与含羟基的木质素反应生成木质素基环氧树脂,以廉价的木质素代替一部分价高的合成高分子,降低合成高分子产品的生产成本。得到的木质素基环氧树脂与普通的环氧树脂DER332相比,木质素基的环氧树脂的固化行为得到改善,所制备的环氧沥青在高温下的弹性性能亦得到改善。

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GFC)是一种具有透水、防滑、降噪等功能的开级配混合料,但由于其孔隙率较大,因此力学性能不足。长期以来,沥青路面表层构造深度及防水损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Yuan等[54]根据路用OGFC混合料中组成成分特点,研究了沥青用量最佳条件下OGFC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并探讨了聚合物纤维改性OGFC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OGFC中加入0.25%木质素可提高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抗车辙能力。

3 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越来越多的材料被用作改性剂来制备性能更优良的改性沥青,大部分生产工艺已趋于成熟。沥青改性效果的关键是沥青与改性剂的分散性和相容性。分散性对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无论哪种改性剂,沥青改性工艺的前提均须保证良好的分散度。木质素作为沥青改性剂,尽可能以微细的颗粒均匀地分布于沥青中,避免产生絮状或块状的颗粒,只有充分分散在沥青中,才能真正发挥改性作用。改性沥青的相容性不仅仅影响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也会影响到改性沥青的储存、运输等操作。沥青经木质素改性后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式尽可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不发生分层或相分离。一般来说,在基质沥青中改性剂的粒径尺寸越小、与沥青的相容性越好、沥青的改性效果就越佳。但木质素的分子结构中还含有大量的极性基团羟基,容易在与沥青共混后析出体系,因此木质素在沥青中的相容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当前木质素的应用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与其他材料共混,一是对木质素进行适当改性后赋予某种功能。因为工业木质素本身反应能力不高,需通过提高其反应能力来进行木质素改性。木质素的最终应用目标是可与石化产品竞争,制备出与石化产品性能相当的各种化工产品,来缓解石化资源的无尽消耗,所以开发木质素的应用技术仍然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

木质素是储量丰富的一种可再生天然有机高分子,也是化学制浆造纸、生物乙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果能将其合理利用于改性沥青的生产,不仅能够减少造纸废液对环境的影响负荷,拓宽废弃物的应用范围,而且也降低了改性沥青的成本,具有很好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

[1] Thakur V K, Thakur M K, Raghavan P, et al. Progress in green polymer composites from lignin for multifunctional applications: A review[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4, 2(5): 1072.

[2] Göran G. Softwood kraft lignin: Raw material for the future[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5, 77(23): 845.

[3] 李忠正. 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木质素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2, 36(1): 1.

[4] Xu G, Wang H.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 of oxidative aging effect on asphalt binder properties[J]. Fuel, 2017, 188: 1.

[5] Zhao X, Wang S, Wang Q, et al. Rheological and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SBS modified asphalts under natural weathering[J]. Fuel, 2016, 184: 242.

[6] Li P, Ding Z, Ma L, et al. Analysis of viscous flow properties of asphalt in aging proces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6, 124: 631.

[7] 赵建兵, 王世兵. 木质素基丙烯酸型农林保水剂合成机理研究[J]. 化工时刊, 2015, 29(1): 11.

[8] Zeng W, Wu S, Wen J, et al. The temperature effects in aging index of asphalt during UV aging proces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2015, 93: 1125.

[9] Duval A, Lavoko M. A review on lignin-based polymeric, micro- an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J]. Reactive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2014, 85: 78.

[10] Graichen F H M, Grigsby W J, Hill S J, et al. Yes, we can make money out of lignin and other bio-based resources[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7, 106: 74.

[11] Abdel Zaher K S, Swellem R H, Nawwar G A M, et al. Proper use of rice straw black liquor: lignin/silica derivatives as efficient green antioxidants for SBR rubber[J]. Pigment & Resin Technology, 2014, 43(4): 159.

[12] Konduri M K, Kong F, Fatehi P. Production of carboxymethylated lignin and its application as a dispersant[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5, 70: 371.

[13] Ouyang X, Qiu X, Chen P.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alcium lignosulfonate—a potentially useful water reducer[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16, 282-283: 489.

[14] Chowdhury M A. The controlled release of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lignin and lignin-based biopolymer matr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4, 65(5): 136.

[15] Naseem A, Tabasum S, Zia K M, et al. Lignin-derivatives based polymers, blends and composites: A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6, 93: 296.

[16] Kun D, Puknszky B. Polymer/lignin blends: Interactions, properties, applications[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17, 93: 618.

[17] Yuan Y Q, Gao D Y, Zhao J,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66: 135.

[18] 张金升, 贺中国, 王彦敏, 等. 道路沥青材料[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3.

[19] 张 颖, 董国强, 刘 璐, 等. 基于BRA与木质素复配技术宽温域沥青混合料耐久性试验研究[J]. 公路工程, 2016, 14(5): 40.

[20] Zhao Z D, Xie Y, Cheng X S, et al. Research on enzymatic hydrolysis lignin modified petroleum asphal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306-307: 1080.

[21] Wang H, Derewecki K.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asphalt binder partially substituted with wood lignin[C]//Proceedings of the 2013 Airfield and Highway Pavement Conference, 2013.

[22] Bialski Alec M, Wong Al. Lignin extenders for asphalt cement practical experience[J]. CPPA, 1986: 131.

[23] Sundstrom D W, Klei H E, Daubenspeck T H. Use of byproduct lignins as extenders in asphalt[J].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983, 22(3): 496.

[24] Fayzrakhmanova G M, Zabelkin S A, Grachev A N, et al. A study of the properties of a composite asphalt binder using liquid products of wood fast pyrolysis[J]. Polymer Science Series D, 2016, 9(2): 181.

[25] Brenell L B, Mandell I F, Mercadante A Z, et al. Acidification treatment of lignin from sugarcane bagasse results in fractions of reduced polydispersity and high free-radical scavenging capacity[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6, 83: 94.

[27] Liu S, Cheng X. Application of lignin as antioxidant in stryrene butadiene rubber composite[J].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010, 1251(1): 344.

[28] Sadeghifar H, Argyropoulos D S. Correlations of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softwood kraft lignin fractions with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its blends with polyethylene[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5, 3 (2): 349.

[29] Gordobil O, Delucis R, Egüés I, et al. Kraft lignin as filler in PLA to improve ductility and thermal properties[J].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5, 72: 46.

[30] Gadioli R, Waldman W R, De Paoli M A. Lignin as a green primary antioxidant for polypropylene[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16, 133(45): 28.

[31] Xie Y, Lü Q F, Jin Y Q, et al. Enzymatic hydrolysis lignin epoxy resin modified asphal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239-242: 3346.

[32] Mccready N C, Williams R C. Utilization of biofuel coproducts as performance enhancers in asphalt binder[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08, 2051: 8.

[33] Nahi M H, Kamaruddin I B, Madzlan N. The utilization of rice husks powder as an antioxidant in asphalt binder[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2014, 567: 539.

[34] Pan T, Yu Q, Lloyd S. Quantum-chemistry-based study of beech-wood lignin as an antioxidant of petroleum asphalt[J].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 2013, 25(10): 1477.

[35] Fink J K. Petroleum Engineer’s Guide to Oil Field Chemicals and Fluids[M]. Oxford: Elsevier Inc., 2015, 641.

[36] Borgfeldt M J. Cationic bituminous emulsions, US: 3126350[P]. 1964- 03-24.

[37] Cavagna G A.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of lignin, US: 3407188[P]. 1968-10-22.

[38] Chen X, Liu J, Lin J, et al.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cold-recyc-ling asphalt mixture influenced by activity sites of lignin via chem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Testing and Evaluation, 2016, 44(1): 498.

[39] Liu Y, Liu M, Wang F Z, et al. Effect of water phase of cationic asphalt emulsion on cement early hydration[J]. Advances in Cement Research, 2016, 28(1): 43.

[40] 惠会清. 木质素的改性及其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 2005, 31(19): 155.

[41] 蔡广楠, 刘 杰, 李 林, 等. 一种新型妥尔油沥青乳化剂合成方法的研究及表征[J]. 石油沥青, 2013, 27(6): 54.

[42] Xu M, Xie Y, Jin Y, et al. Study on synthesi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lignin modified amine as an asphalt emulsifier[C]//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5394.

[43] Liu Z, Lu X, An L, et al. A novel cationic lignin-amine emulsifier with high performance reinforced via phenolation and mannich reactions[J]. Bioresources, 2016, 11(3): 6438.

[44] Tao X, Shi L S, Sun M J, et al. Synthesis of lignin amine asphalt emulsifier and its investigation by online FTIR spectrophotometry[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909: 72.

[45] Yuliestyan A, García-Morales M, Moreno E, et al. Assessment of modified lignin cationic emulsifier for bitumen emulsions used in road paving[J]. Materials & Design, 2017, 31: 242.

[46] 弓 锐, 弥漆晨, 郊彦强. 胺化木质素类沥青乳化剂的制备及乳化性能研究[J]. 石油沥青, 2013, 27(3): 11.

[47] Honma Y, Tamaki R, Sasaki H. Asphalt Emulsion Composition: US, 6840991[P]. 2005- 01-11.

[48] 姚秀杰, 王 凯, 韩 凌.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6, 43(20): 136.

[49] 哈斯图雅, 木质素与橡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 公路工程, 2014, 39(6): 170.

[50] Putra W N, Syahwalia R, Hendrasetyawan B E, et al. Comparison study of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addition on asphalt with lignin as coupling agent[J]. Macromolecular Symposia, 2017, 371(1): 140.

[51] 王建伟, 于 力, 罗 桑.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服役13年回顾[J]. 公路, 2015, 8: 37.

[52] 王 辉, 任亚宁. 崇启大桥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对钢桥面板疲劳应力幅的影响研究[J]. 公路工程, 2015, 40(1): 92.

[53] Xin J, Li M, Li R, et al. Green epoxy resin system based on lignin and tung oi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poxy asphalt[J].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2016, 4(5): 2754.

[54] Yuan Y Q, Li X C, Li W, et al.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perfor-mance of open graded asphalt friction course[J]. 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 2012, 253-255: 621.

ResearchProgressonApplicationofLignininAsphalt

WU Wen-juan1,2,*YI Yong-gang1WANG Chen1JIN Yong-can1

(1.JiangsuProvincialKeyLaboratoryofPulpandPaperScienceandTechnology,CollegeofLightIndustryandFood,NanjingForestryUniversity,Nanjing,JiangsuProvince, 210037; 2.StateKeyLaboratoryofPulpandPaperEngineering,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Guangzhou,GuangdongProvince, 510640) (*E-mail: wenjuanwu@njfu.edu.cn)

The review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lignin in asphalt as extender, antioxidant, emulsifier, and so on. It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to make full use of lignin for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hich coul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waste water from papermaking on the environment, and decrease the cost of modified asphalt.

lignin; asphalt; modifier; emulsifier; antioxidant

刘振华)

《造纸信息》杂志举办的“2017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由中国造纸杂志社《造纸信息》杂志举办的“2017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活动正在进行。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活动自2001年举办以来,在各级领导和业界同仁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在广大读者的热心关注下,已成为造纸行业的品牌活动,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与关注。“2017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首先经全国部分省市造纸协会、造纸学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领导及专家推荐,并经京津地区专家评选会讨论,最终确定中国造纸工业年度10项要闻。“2017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活动目前正在进行,评选会将于2017年12月26日召开,评选结果将刊于《造纸信息》2018年第1期,并同时在中国造纸杂志社网站(wwwcppmpcom)及中国造纸杂志社官方微信(bjcppmp)上公布,敬请广大读者关注。《中国造纸》2017年度“山鹰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正在进行 《中国造纸》作为我国造纸行业权威性的科技期刊,多年来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厚爱与支持,广大造纸工作者及相关行业的科技人员踊跃投稿,有力地推动了造纸工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为鼓励广大造纸工作者的创作热情,促进《中国造纸》的稿件质量不断提高,巩固和提高《中国造纸》的办刊水平及造纸科技论文的质量,本刊将继续举办201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目前《中国造纸》优秀论文评选的初评工作正在进行中。本次优秀论文评选仍坚持创新与实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使评选活动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更能反映当前我国造纸行业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创新及应用的情况,邀请中国造纸杂志社编委会委员参加初选,同时广大读者、作者也可以对自己认为好的论文提出推荐理由进行推荐(发送至cpp2108@vip163com。邮件发送主题为:“优秀论文评选”)。最后由我国造纸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优秀论文15篇,将在《中国造纸》上公开表彰并给予奖励。为了鼓励造纸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投稿,本次评选仍将生产实践栏目的论文列入评选范围。评选结果将刊于《中国造纸》2018年第2期,并同时在中国造纸杂志社网站(wwwcppmpcom)及中国造纸杂志社官方微信(bjcppmp)上公布,敬请广大作者、读者关注。

《中国造纸学报》征稿启事

《中国造纸学报》是由中国造纸学会主办、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承办的造纸专业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6年。主要刊登造纸专业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及综合性学术评述,反映我国造纸工业在原材料、制浆、造纸、废液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机械设备、分析检验、工艺和质量控制自动化以及制浆造纸专业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我国造纸工业理论性强、水平高的学术性期刊。它为我国造纸工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交流平台,对国内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做出了较大贡献。本刊的固定栏目有:研究论文与综述等。

《中国造纸学报》连续多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评价数据来源期刊”,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第四期(2015—2017)项目”,并被Scopus、CA等国外著名的期刊索引收录。

为进一步适应期刊国际化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请广大作者按如下方式向本刊投稿。

1投稿要求

1.1文稿的组成部分和排列顺序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1.1.1题名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英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

1.1.2作者署名 包括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市名称及邮政编码,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及工作单位前用阿拉伯数字标明。英文的作者署名应与中文的一一对应。

1.1.3摘要 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宜用“介绍了……、探讨了……、对……进行了……”等表述方式,而不用“本文、本作者”等第一人称。摘要以100~300个汉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要文意一致,一般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1.1.4关键词 一般选3~5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以“;”分隔。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要一致。

1.1.5中图分类号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方,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第4版)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

1.1.6正文 正文的标题应控制在三级或四级以内;一级标题按1、2、3…排序,二级标题按1.1、1.2…、2.1、2.2…排序,三级标题按1.1.1、1.1.2…排序,以此类推,引言不排序。正文总字数一般不超过6000字,最多不超过8000字(包括图、表);图表均应编排序号。图、表及正文中的字母变量均用斜体表示。

1.1.7参考文献 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中文文献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著录。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列前3名,后加等;姓名之间用逗号“,”分隔。著录格式如下:

a.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b.期刊[序号]作者.文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始页码.

c.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题名[C]//论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始页码.

d.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 出版日期.

e.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f.技术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

1.2基金项目 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分号“;”分隔;项目后给出编号,编号用“()”括起。

1.3向本刊投稿时,在没有告知是否录用前,请不要另投他刊。

2投稿方式

投稿作者首先点击“作者登录”(http://zgzzxb. ijournals.cn/),进行新用户注册,然后进入投稿界面,按照投稿提示填写相关信息后提交即可。如需了解所投稿件的审理情况,可通过“作者登录”进行查询。

3注意事项

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社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并支付。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的行为即视为同意我编辑部上述申明。

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期刊以优先数字出版方式进行网络首发,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投稿时,如果未明确表示不同意的,即视为默认同意。

4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启阳路4号中轻大厦607室 《中国造纸学报》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102

电话:010-64778162/8163

E-mail:tcpp@vip.163.com

TS79;U414

A

1000- 6842(2017)04- 0060- 06

2017- 07- 15

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6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1853)。

吴文娟,女;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质资源化学与工程。

E-mail:wenjuanwu@njfu.edu.cn

猜你喜欢

乳化剂木质素沥青
◎维美德为Mercer Rosenthal公司交付木质素提取生产线
复合乳化剂对草鱼生长及脂代谢的影响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冷拌超薄沥青混合料乳化剂剂量研究
第九章 沥青湖
木质素在制备子午线轮胎中的应用
食品乳化剂复配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高效沥青加热器在沥青生产及储运中的应用
木质素基本结构、热解机理及特性研究进展*
木质素清洁高效分离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