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视域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运行的实证研究

2018-01-02孙庆刚郭鑫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实证研究评价体系

孙庆刚 郭鑫

摘要:借鉴专业认证和学生学习效果目标导向建立的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大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评价模式。在新评价体系的指引下,本文结合D大学运行一年来的效果发现,学生对课堂希望与失望并存,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安排以及课程体系都有待完善。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课堂教学   评价体系   实证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是近年来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而提出的,它有别于传统研究型大学,顶层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人才的应用,在培养中强调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实现路径上强调与企业密切合作。这些不同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高校。在D大学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之际,我们借鉴国内外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构建出以课堂教学主体——学生;课堂教学主导——教师;课堂监督——同行;课堂效果评价——企业,以教师报课、教研室审课、督导听课为主要环节的“三个环节、四个主体”课堂评价体系,结合一年来的运行情况,笔者对构建应用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案

1.调查概况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于2018年4月在D大学2017级学生中进行。D大学是一所新建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开设了理学、工学、农学和经济学等社会急需专业。

具体调查方式为:利用全校教职工开展工会活动,本科生开展班会、社团活动等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发放问卷,问卷分五次发放,教职员工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08份,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51份。在被调查者性别构成上,男性占41.2%,女性占58.8%;从年龄构成看,教职员工样本年龄的中位数为29岁,最小者24岁,最长者52岁,学生样本年龄中位数为18岁,最小者17岁,最长者22岁。

2.样本收集

以课题组自制调查问卷为主要样本,问卷共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作为被调查者群体构成特征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等对课堂评价差异分析的基础。第二部分,被调查者对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被调查者就课堂教学直接给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直观评价,包括课前准备评价、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评价、学习效果以及课堂教学管理评价等。第三部分,主观内容。希望被调查者就课堂教学问题给出自己的意见。

3.数据处理

问卷回收后,课题组运用SPSS.19录入数据库并分析,主要进行频数统计、描述分析等,展现数据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结果与讨论

1.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

研究分教职员工和学生两个维度進行评价,教职员工总体评价远高于学生总体评价。教职员工中高达76.3%选择了基本满意及以上,认可课堂教学,而学生选择基本满意及以上认可度只有50.6%,两者相差近30%,这说明教和学依然分离。

2.课前准备的评价

对于问卷调查中教师和学生对待教学的态度,教师是否尊重教学规律认真准备,学生是否认真准备,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调查结果也不如人意,问卷中“教师上课是否与教学计划基本一致”,学生选择基本一致及以上者仅为41.6%;“学生是否主动自我预习、学习或讨论”,教职员工选择学生一般会及以上者仅为23.1%,这说明普通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学风建设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3.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于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师选择满意及以上的为85.9%,而同一问题,学生选择满意的仅为45.2%,可见,师生认知差距之大超过预料。这一现象在教学管理评价、教学内容评价等方面也有所反映。

4.主观反映的问题

教职员工普遍反映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价的不合理性。教职员工认为,以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作为课堂教学导向并不科学,这一比例高达63.7%,理由普遍是生源基础不同导致学习效果不一致,教学需要灵活性等。

学生普遍反映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仍与传统大学基本一致,没有体现出应用技术大学一直提倡的产教融合模式,这一比例为56.7%;教学内容死板,尤其是专业课程,与教材基本一致,没有与现在社会企业、行业潮流进行有机融合,不能体现当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这一比例高达77.1%。

三、研究结论

第一,学生和教师对课堂教学存在希望与失望并存的矛盾心态。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和学生都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改革的迫切性,均希望通过转型发展改变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希望改进教学模式,本着“实用、够用”原则,减轻理论教学工作量;学生希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减轻学习压力,真正掌握步入社会时所需要的技能。教职员工和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和认识是一致的。

在实际运行中,双方又存在希望的情绪,教职员工普遍认为,由于生源素质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客观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有着极大抵触。学生认为,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这说明应用技术大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在维度建设上仍要努力,需协调好学生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

第二,教学手段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仍存在改进的空间。再以学习效果和目标导向建立起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手段,不应该是单一的督导和评价体系,需要配合教学手段的改进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如建立起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数据科学规划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D大学应向西方国家社区大学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应用科技大学学习,打破传统课堂组织模式,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让课堂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既可以在课堂学习,又可以在工厂、社区,甚至科研院所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自学。

第三,打破教务管理思维。应用技术大学立足于对应用人才的培养,教务管理也应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改变,及时调整。教务管理应做好服务职责,做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联系好实践教学并做好准备工作,协调和监督好企业导师工作,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要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D大学首先应强化实践教学,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校企双方组建校企合作集团,实行“行业学院”合作教育创新模式。在人才培养设置上,主动征求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用人单位的企业最有发言权。企业掌握最权威的用人评价指标,用人标准按照通用素质、专业核心素质划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教学中不断强化。吸纳企业、行业专家进入学校专业设置委员会,请他们审定、修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其次,校企双方精心设置课堂教学体系。共同设计企业课程模块,按照学科特色和企业、行业要求,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将企业员工基本素质融入素质课程,行业人才要求和学科要求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及素质课程中,企业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选修、辅修多门企业课程或专业基础课程。打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的现状,鼓励各类专业课程、实习课程、企业课程进入企业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边教学、边实践。

在教学方式上,D大学应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采取校园+办学单位的授课模式,理论课集中于大一、大二,以学校教师为主,企业专家进校讲授为辅,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大三、大四后,学生进入合作办学单位,边学习边实践,以合作办学单位教师为主,校内教师深入企业授课,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实现学习——实践——学习——实践的过程,学生边验证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边运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应用。

再次,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通常有两种做法:第一,聘请企业技师、工程师到校兼任教师;企业人员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方法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第二,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了解最新技术和技能,并获得相应从业资格或职业职称。应用技术大学还应加上第三种做法,改变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将获得企业职称或从业资格列入职称晋升的必备条件,快速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校企双方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利用实践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最后,校企双方制定灵活的学籍管理及考核制度。D大学应建立并完善服务于学生在校全过程学习的学籍、注册及考核管理体制机制,创设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学习和成长的氛围与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按照个人兴趣参与企业项目,灵活选择课程学习,在企业继续参与实习并完成企业课程学习,组建校企双方人员构成的学生能力评价小组,以操作的形式进行专业通用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考核。

只有按照應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坚持产教融合道路,做到校企真正融合才能走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胡子祥.高等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6,(2).

[2]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

[3]方莉,元青青.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四维空间评价体系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作者单位: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实证研究评价体系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