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实训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2018-01-02邓露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邓露

摘要: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学体系必须科学地安排实训项目,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结合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积极构建实训基地,便于学生第一时间参与实训课程,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教学情况,分析了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构建实训体系的现状,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教育。

关键词: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实训体系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产业调整阶段。在这一时期,社会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都需要充分结合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训体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实用性的人才。笔者结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分析了高职教育中构建实训体系的策略。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现状

1.岗位要求和职业判断能力有待提升

从当前的经济发展业务过程中可知,企业都在积极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对于会计专业的工作人员而言,他们不仅要适应社会大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情况,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结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岗位情况做好职业判断,通过合法和合理的途经有效处理各种业务,这也是会计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所要求的技能之一。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许多高职院校却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模拟实训项目,有的高职院校受到环境的限制,还有的高职院校自身没有高度重视实训项目,这就导致学生难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掌握会计信息以及职业技能。如在填列记账凭证中,出纳岗位、审核岗位、制单岗位以及记账岗位之间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学生难以在实训中切实感受到这些内容的联系与不同,只能单纯依靠理论来理解,对各个岗位间的关系理解不够透彻,所以在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2.实训支持力度不够

高职院校在构建实训体系时离不开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其中,政府的政策支持最为有力。但是,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的支持主要有物力、人力和财力,尽管这些帮助对于高职院校开展教学工作有所助益,但与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相比较,许多产业调整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高职院校最需要的是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训体系,不断促进学生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各地政府所出台的文件都难以和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进而影响了高职院校积极构建实训项目的及时性,所以,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最新的实践技能。除此之外,政府还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使得学生专项扶持工作和政策难以落到实处。

3.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不科学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教师对实训课程的设计缺乏整体性,对基础会计知识的认知不足,导致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學习不够重视;第二,在财务会计以及成本会计等课程方面的搭配不合理,如有的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在实践中没有良好的指导价值;第三,实训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即出现各自为政以及独立安排等情况,还有的教学内容模块出现交叉的情况;第四,课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对课时的安排以及实训搭配进行合理策划,学生在一个不良的学习体系中学习,不利于他们会计技能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构建实训体系的策略

1.从政府角度分析

第一,高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履行职责,并积极投入培养技能型人才相关能力的资源,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训能力,为经济发展输出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高职教育需要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更好地提升协同产业的发展和规划,逐渐从课程体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三,高职院校对构建实训体系有良好的认知,因为实训体系属于一个动态化的项目,它不仅需要结合会计专业的知识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还需要在长期投资过程中切实提升实训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运用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不断提升高职教育的投资效率,为高职院校培养出优秀的实训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强化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需要坚持灵活和开放的教育系统,并拥有技能型人才发展要求的资源,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尤为重要。如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的职业实训法规以及管理规定,并且能够量化评价,从而构建出技能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实训体系。

2.从高职院校角度分析

高职院校需要谨记自身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在实践教学中结合经济发展情况,积极调整会计专业教学的目标,即能够重新构建良好的教学实训体系。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清晰地认知高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差异性,即高职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给学生提供就业导向。如在教学会计电算化时,由于这部分知识在会计行业实践工作中运用的最为广泛,所以高职院校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让学生可以参与实训,使他们在良好的实训中掌握会计电算化的知识,进而在工作中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

其次,高职院校还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调整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处理好会计理论知识课时量与实训课程课时量之间的关系,并坚持以会计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为原则,通过认真筛选会计专业的教学实训知识点,促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学生的技能评价方面,高职院校应做出调整。传统的会计课程主要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在实训课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要改善评价方式,即融入实训评价的具体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实施课程改革,有效开展工学融合

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将学生的综合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结合起来,既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又让学生可以在实践工作中获得良好的实践技能。在“工学结合”指导下,高职院校需要制订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从会计专业的内容、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对应的改革。如将企业文化、精神以及行业技术等引入会计实训课程体系,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渐提高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需积极搭建良好的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学生在完成“会计知识中的核算账目”以后,高职院校可引导学生进入实训学习,学生在校外企业参与实训后,可以有效掌握核算账目相关的知识,更好地感受会计相关知识在实践工作中的运用情况。学生参与实习实训之后,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单纯理论教学所带来的问题,如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善实训教学,同时积极吸引社会其他力量参与合作,从而逐渐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結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的主要阵地之一,应该构建良好的会计实训场地,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同步增长。

参考文献:

[1]谌小红.基于隐性知识培养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南汽车工程职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7,(10).

[2]王玲.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3]钱美琴.基于现代职教理念视角提升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

[4]廖敏霞.高职技能型会计专业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业月刊,2016,(7).

[5]朱庆仙.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会计实训教学组织体系创新[J].会计之友,2012,(36).

[6]戚少丽,王海霞,裴淑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高职院校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