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探究

2018-01-02方惠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

方惠珍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课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使我们的课堂生成越来越丰富和多变。因此,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要关注课堂教学生成的有效性,避免教学形式化,防止无效和低效生成,促使课堂生成有目标、有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 探究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新目标教学的深入实施,“探究”这个词已走进各学科,同样也走进了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性地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实践探究性活动解决问题,提高技能、优化思维、培养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有效性是要求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培养学习兴趣,提升信息素养,促成学生主动发展。

一、探究活动的低效性一些表现

1.探究活动目标不明确、盲从。认为只要学生动起来,操作起来了,认为课堂上有热热闹闹、围在一起讨论的气氛,就认为是在探究了。殊不知,因为教师没有给定具体的、细化的要求,学生有的围在一起只是图个热闹而已,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探究。

2.探究活动的形式主义、合作的方式低效,停留于表面,随意分组、无序合作。因为学生有个性的差异,有能力的差异,教师进行分组只是按座位这样随意分组,学生之间某些小组的合作探究必然效果不佳,而且会显得分工无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探究活动的内容、教学目标被教师圈固住了。认为每堂课都要学生探究,其实不然,这要决定于问题的难易度,不要认为一有问题要解决,便采取探究的模式,这样就显得探究是被动的,或是被老师强行规定的,反而浪费有效时间。

二、如何开展有效探究活动

1.探究任务的目标必须有效、明确

目标确立要明确、要有层次性、目標有效性。信息技术课程讲究的是任务驱动,那么可以把具体的任务一个个细化,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将任务逐个解决。之前听过一位老师上“美化文档”这一课,让学生做艺术字,图片,美化文档时,没有给出明确的美观目标,没把任务细化,看上去课上热闹,围在一起讨论,可做出来的效果有的还真是太夸张了,更有甚者看得眼花缭乱,凌乱不堪。

2.教学设计需老师精心设计,精心备材

把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内容,问题和练习具有挑战性,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确实提高探究的实效性。这里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或学件,让学生通过课件或学件进行有效探究活动。我在《设置动画效果》这课的教学中,制作了一学件,设计了龟兔赛跑的童话故事情节,让学生针对动画对象:乌龟、兔子、小鸟裁判,根据动物的动作设计自定义动画。这一环节我充分放手让学生通过这个学件来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学、自练、自批、自评。发现利用学件,不会的同学可以单击“操作演示”的视频演示再次学习,最后都能独立做出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

的栏目机动地、有选择性地来操作学习,分层教学更显得灵动了,再次发现学生能自主地运用学件,学得更加灵动了。通过探究,学生的思维也不断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新教材scratch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地研究,怎么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的思维在此得到真正的开发和升华。为了便于学生在课上做有效探究,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一些课程设计、任务。例如在“穿越迷宫”这一课,通过猫抓老鼠游戏的情景导入,设置任务驱动,我设置了让学生先讨论迷宫游戏的游戏规则,从而引出小猫脚本的“判断语句”和“侦测语句”的学习,也就是如何利用这两个语句来制定游戏规则。在最后实践拓展的环节中,我也设计了更具有合作探究性的内容: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让这个迷宫游戏再做得更加生动形象,发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汇总出了好几种方案:方案1:修改迷宫线路,如添加一些岔路等。方案2:增强角色的形象性,如:小猫、老鼠的语言、走路时切换造型、更改颜色特效等。方案3:增加障碍物或怪物(如狮子),并给小猫设置遇上怪物(狮子)后的语言、动作脚本。方案4:可改用键盘方向来控制小猫的运动。发现教师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切实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性。

3.通过开展学生之间的小组内的分工合作等,提高小组探究的实效

个人觉得,要真正让探究得有实效,还得在小组合作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教师在分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搭配,每组内要安排一些动手能力强,探索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一些稍弱的学生。探究活动前,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次活动的具体任务,需要做什么,怎样做,注意什么问题,然后让组长带领小组人员确定任务的分工,争取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都感觉自己是缺一不可的,都能为组内贡献一份力,这样,每一位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都会有所收获,都会感觉到自己在小组中的地位和作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的有效性。例如,在这学期做幻灯片专题小报“三国演义”时,首先我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成了6大组,每组8人进行分工合作、探究。先小组共同研究,确定幻灯片每张的纲要,然后给每位同学分配不同的任务,如查找并下载好封面、背景图,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等历史人物图片;下载相关历史人物简介文字;经典成语故事文字或视频;准备背景音乐、主题曲或插曲等;最后将进行PPT制作,将这些文字、图片都按提纲插入到幻灯片中,美化幻灯片并设置动画和超链接。相信通过这样分工合作探究,学生探究活动才真正达到高效。

4.通过探究,进行学生探究思维训练

给足时间,保证探究空间,力求实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寂静无声,同学们在静静地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候。不要因为上课时间不够的原因而对学生的学习探究只是走一过场,走一形式。针对这一观点,我也比较认同,并且在学生中展开了实践,我就“插入图片”那一课进行比较,前两个班我采用的传统教学法,我按照常规,让学生先看书自学一下“插入图片”的方法——学生试操作——发现问题,于是我就直接进行教师广播教学,演示操作的过程,操作中的注意点,学生看得一目了然,知识点也很清楚了,最后学生再操作——在文中插入图片。整堂课下来,教学过程比较流畅,课堂也井然有序,学生也学得较认真,教学效果也比较满意,95%的人都能完成的较好。后两个班我则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最大尺度得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训练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看书自学“插入图片”后便直接出示几个细化的任务。——学生试操作——发现问题后,教师不直接广播教学,而是先给学生分好组后,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许多,但有些学生遇到了问题,更有些小组同学则不再去动脑,而是坐等着老师来给他们广播讲解;更有甚者出现了烦躁不安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我只做了几个要点提醒后再次抛出一个要求:这个任务老师不广播讲解,但同学们可以通过自己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尝试解决。接下来的同学们只能放弃求救老师的希望,于是展开他们探索、他们利用智慧的过程,终于课堂结束后,仅85%的人能完成任务,但显然他们完成任务的兴奋度不亚于前者,因为这是完全靠他们自己的能力解决的问题。虽然这节课的暂时性效果似乎不佳,但在接下来的几堂课我继续让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如“美化文档”、“设置版面”这两课时,明显较前两个班同学自学能力增强,更有创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真正得到了提高,真正将探究做到实效。

5.注重探究活动过程中的评价

探究过程中的评价也很重要。一方面来自教师的,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课堂上我也经常鼓励、表扬学生。如学生画了一幅漂亮的画,你可以说:“你真棒!”,“你画的这幅画真美!”学生设计了漂亮的艺术字,制作了一份小报,可以说:“你的想法真有创意!”“你设计的艺术字真有个性!”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会对学生的探究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发现学生创作的不太令人满意,也不要直面批评,可以勉励对方:如你的想法很新颖,但如果画面布局能再合理些就更好了,等等。

另一方面来自学生之间的互评,这也是多元评价的一种,例如在上“文字的修饰”这一课时,学生设计好艺术字,教师广播展示,就让学生先自评,设计时是怎么想的,认为这样设计有什么特点,然后让学生互评,用欣赏的眼光去评,说说认为别人比自己设计好的地方,哪些是有创意的,值得学习的,哪些是需要大家注意的,需要改进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评价水准,也真正做到探究的实效。

三、开展有效探究的成效和意义

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本,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通过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有效探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给学生一种探究的需要,形成一种多想多问的习惯,真正把信息技术和实际生活学习需要结合起来,真正提高的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姚雪华.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4(7):78-79.

[2] 汤小燕.开展信息技术课形成性量化评价的实践探索[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6):104-106.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