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2018-01-02孙楠,徐丽君,王子龙,关英红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网络

孙楠,徐丽君,王子龙,关英红

摘要:选取反馈管理、课程质量、绩效预期、认识负荷、易用预期等12项指标,构建网络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评价网络教学效果。结果表明在评价体系中教学系统准则模块下的反馈管理指标、学习内容准则模块下的课程质量指标对网络教学效果影响最显著;教学政策模块、学习用户的学习风格影响程度最小,该评价体系为网络教学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网络;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网络教学效果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综合评判评价问题,评价指标繁多,易受主观因素影响,通常是定性描述,此外,一般的统计分析结果片面、不系统。

1 指标体系的构建

1.1构建模型,细化指标

根据已有相关文献与网络教学理论研究成果,选定影响因素,即学习用户、教学系统、教学政策与学习内容,针对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代表性等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层次结构模型,见图1。

如图1所示,指标内涵解释如下:(1)学习风格:研究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可以用来提高网络教育系统的适应性,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绩效。(2)认知负荷:在一个特定的作业时间内施加于学习者认知系统的心理活动总量被称为认知负荷;探讨影响认知负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利于优化网络学习设计,提高学习者学习有效性。(3)帮助条件:是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所能获得的来自组织系统的帮助,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4)绩效预期:是指个人感觉使用系统对工作有所帮助的程度(5)易用预期:是个人对系统使用所必须付出努力的程度(6)反馈管理:教学系统只有通过学习用户的不断地反馈才能不断完善,从而塑造更好的教学效果。(7)教学经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都会在教学政策的变化下间接影响网络教学的效果。(8)课程质量、教学模式、学习资源:最终的教学效果根本取决于课程本身的质量。

1.2确定判断值,构建判断矩阵

建立了系统模型后,对同一层次的因素进行两两对比,确定其相对重要性程度,采用1~9标度(表1)进行赋值并两两比较,获得判断值即下一层元素相对上一层元素的权重值,构建判断矩阵。

构成判断矩阵如下:

1.3层次单排序与一致性检验

构建的矩阵需要具有相对一致性,检验指标为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CR=■,式中CI表示为度量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的程度,引入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以外的其余特征根的负平均值,计算CI=■,其中λmax为矩阵的最大特征根,n为矩阵的阶数;RI表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为一常量,4阶矩阵的RI取0.8931,3阶矩阵的RI取0.51491;当CR<0.1时,即保持显著水平,对比矩阵是保持一致性的,否则就不具有满意一致性,需要调整判断矩阵。

计算各矩阵CR:CRA-B=0.0054,CRB1-C=0.0178,CRB2-C=0.0178,CRB3-C=0.0178,CRB4-C=0.0913,上述结果表明所有矩阵CR均小于0.1,通过一致性检验。

1.4层次总排序与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层C对目标层A的层次总排序,即指标权重Wji,按公式 计算,式中,bj表示准则层B对于目标层A的权重,为准则层B1、B2、B3、B4分别所占的比重;cji表示方案层C对于准则层B的权重;n、m、i、j分别表示准则层指标数量、方案层指标数量、列数与行数,具体结果见表2。

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教学效果评价分析

2.1网络教学指标权重分析

教学系统准则模块下的反馈管理指标C23所占权重达30%,相对而言是最重要的影响指标。教学反馈在现代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過持续及时的反馈信息,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优点和仍须需改进的地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教学积极性,更好掌握驾驭课堂的能力。

权重仅次于反馈管理的指标C23是学习内容准则模块下的课程质量指标C41。网络教学课程的质量是关系教学成败的生命线,向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程是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第一要素,如果罔顾课程质量而片面去追求多元化教学方式,相当于本末倒置,忽视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认识负荷C12和绩效预期C21各占权重的9.81%、11.52%,是不可忽视的影响网络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存在上限,一味的追求教学高度,施加了超出限额的学习负荷便会影响教学效果,不仅达不到预期设想甚至有可能引起排斥;教学系统是学生在自学时最重要的知识来源平台,因此能提供给学生的有效帮助越多,学习效率便越高,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积极性。

在所有指标所占权重比例中,教学政策模块B3、学习用户B1中的学习风格C11和学习资源C43比重偏小,仅跟部分地区和学生类型有关,根据评价结果认为,对这些影响因素应该另外考虑教学方案,而不应投入过多精力。

2.2评价体系可行性验证

在176份有效问卷中,分析得到结果与本评价体系高度相似:(1)对于《水力学》课程应用网络教学模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表示支持,认为学习时间和空间更广泛,资源获取方便,但同时也提出了不足之处,如课件的互动性不够好,网络教学系统后期维护不够等,即反馈管理需要加强;(2)网络课程中的水力学实验方面,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意义,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学习内容,81.7%的同学反馈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提升。高质量的教学课程会让学生得到更佳的学习体验,保障课程质量是关键;(3)74.5%的同学认为课程作业安排次数合适,52.2%的同学觉得难度适中,即认知负荷适当;97%的同学认为提交资料是便利的,学习资源利于自主学习,即系统提供的帮助是有效的,绩效预期理想。

3结论

在12项评价指标的排序中,反馈管理、课程质量、绩效预期、认识负荷排在前面,这四项指标权重之和达到总数的71%,与实际情况相符。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结果直接、客观,为改进网络教学技术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同时,层次分析法有其应用的局限性,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编辑/岳 凤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分析法评价体系网络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