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信仰及信仰教育现状研究

2018-01-02宋铁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育现状对策

宋铁毅

摘要:在我国社会与文化均处于转型期的历史特定阶段,大学生信仰问题已经发展成为无法被忽视的凸显的社会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主体,“90后”具有与以往各个年代大学生群体相迥异的时代特质,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为此,本课题组向某省J大学发放调查问卷200份,以期通过厘清当代大学生信仰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其对于目前信仰教育的态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实质,并以此为基础,尝试为理解和应对这一危机找寻出路。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现状;信仰危机;对策

一、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计三大部分,共计15题,第一部分着重了解被调查对象的信仰状态以及其对于自身信仰状态的定位和理解;第二部分着重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生活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第三部分旨在了解被调查对象对于当前信仰教育的认识以及对信仰教育的看法和意见。

首先,如何理解和定位自身的信仰状态,对于价值诉求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不仅是能否获得对这一核心问题的自觉态度的关键,也是定义和了解当代大学生多元化价值和信仰类型的重要参考依据。其次,由于所谓的“信仰危机”这一概念本身并未得到更加深入和系统的考察,难免使人对不同形式的信仰危机,如主体性信仰危机和总体性信仰危机产生混淆。作为一种总体性危机的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植根于深层次的文化土壤之中,并以某种独特的、与以往时代相迥异的日常生活方式为其具体表现。最后,作为对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积极干预的手段,当代信仰教育在使其对象自觉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和信仰导向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可见,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现象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当前信仰教育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已式微。事实上,信仰教育并非是一种僵化的程式,而应当以其对象为中心,从而同处在不断变化当中的对象达成历史的一致性。

基于上述理由,本次问卷调查将以上三个部分作为彼此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以厘清围绕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这一焦点的诸多问题为内在逻辑,并尝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基本的方向。

二、问卷调查所反映出的基本问题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97份。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在其信仰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换言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根本上是由于我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深刻变革所引起的文化危机。

首先,当代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信仰意识,致使其丧失了对于自身的信仰自觉。在有效的调查问卷中,近60%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没有信仰,另外有28.93%的受访者认为不清楚。这一数据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合理的解释:其一,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当代大学生群体对自身的信仰问题存在疏于自省和考察,以致对信仰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二,基于社会当下的一种普遍的错误观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亦存在着误区,即片面地将信仰与宗教等同起来,而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视为单纯的政治需要和要求。

其次,当代大学生群體缺乏信仰生成的自主性与主动性。调查数据显示,在具有宗教信仰的受调查对象中,如不考虑民族因素,基督教和佛教的人数分列前两位。并且,在19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占40.61%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因素是影响自己信仰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在当前我国基层宗教信仰发展形势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日益被裹胁于其中,宗教信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家庭因素对于当代大学生信仰的生成和影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信仰教育应当延伸至校门之外,延伸至家庭当中,并能够有效地引导教育对象逐渐确立起自主的信仰生成机制,以减小和抵御社会和家庭在信仰方面为其所带来的影响。

再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信仰教育的设置和授课方式日益无法满足受教育对象的需要和需求。在有效调查问卷中,仅有38.07%的受访者对目前的课程教育表示满意,另有14.72%的人认为不满意。42.64%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进,另有39.09%的人认为需要转变教学方式。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面,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理论十分了解的人仅占26.9%,有26.4%的人认为不了解,并且47.72%的人认为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理论的学习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另有39.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来自于网络。

最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渠道日益虚拟化,文化传播途径成为了影响当代大学生信仰的潜在因素。调查数据显示,网络已成为伴随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呈现出虚拟化的特质,并且,从网络获悉信息正逐渐发展成为其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然而,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缺乏信仰生成的自主性,往往疏于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的反思与求证,因此,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与影响。在此意义上,以网络为载体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改变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三、传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当代大学生群体所体现出的“信仰危机”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不同年代的大学生形成了迥然相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以至于使自发形成的相异的文化群体之间产生了鸿沟。换言之,文化的延续性中必然存在着文化的断裂性。与此相比,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由主体自身因素所造成的“信仰危机”则更加复杂。由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缺乏信仰生成的自主性,因此,极易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和掌控,在此意义上,当代的信仰危机并非是信仰的空白化,相反,恰恰是因为信仰形式的纷繁和复杂化所造成的主体在信仰形式选择方面的迷茫,换言之,当代信仰危机乃是一种主体的选择性危机,其本质乃是人自身的总体性危机。

因此,当代信仰教育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两个层面,即不仅要能够以由历史形成的既定的信仰形式弥合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并使其在最大限度上达成一致,更为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引导教育对象通过张扬自身的主体性,建立和形成自身信仰体系与信仰自觉。然而,传统的信仰教育却无法在第二个层面上有效地发挥作用。endprint

其次,传统教学方式僵化,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需求。目前,传统信仰教育往往以课堂的讲授式教学为主要手段,缺乏新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条地强调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填鸭的方式进行灌输,不但造成了受众的抵触,也为当代大学生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其他信仰形式的关系造成了困难。

再次,传统信仰教育忽视了当代大学生信仰生成的历史方法与视域。从某种程度来说,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最终形成并非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换言之,其乃是大学生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历史结果。因此,信仰教育的重点应在于充分彰显其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使之与个体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信仰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

最后,传统信仰教育忽视了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片面地强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外在教育,无法深入其日常生活进行有效引导。由于当代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中存在分裂,因此,单纯依靠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外在教育无法发挥其全部作用,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一方面接受教育,另一方面依然我行我素。另外,随着网络生活在大学生总体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通过网络传播所获得的信息的比重也在逐渐上升,因此,一旦信仰教育无法延伸至其生活领域,那么这块空白将由网络信息,极有可能被非主流的网络信息所填补。

四、应对当下大学生信仰现状的对策

1.转变当前应对思路。一是要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应对此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要从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着眼,尽可能降低此过程中不利因素的消极影响,并从源头上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形成进行干预,防止态势进一步蔓延;三是要深化对于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形成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晰内在根源及其作用方式;四是要充分重视和了解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方式,针对其中的消极因素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2.立足整体视域,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一是加强高校与家庭的日常沟通,建立学校与家长的信息共享机制;二是要强化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建立通过多途径对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辅导与培训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拓展高校与社会的交流渠道,建立高校社会实训基地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反馈制度。

3.立足历史视域,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一要走出课堂,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模式日常化;二要与时俱进,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内容时代化;三要转变方式,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形式生活化;四要有的放矢,促进大学生信仰教育指向具体化。

4.立足文化视域,抢占大学生文化市场。一是要完善监管机制,净化大学生文化市场;二是要正确认识网络游戏、动漫及影视作品等的正反两方面作用;三是要加大对于大学生文化消费品的投入,以主流文化产品对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進行潜在引导。

5.立足人本视域,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一要提高通识教育比重,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要树立过程平等观念,拓宽大学生自主选择与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三要丰富课余生活,提供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的条件保障;四要重视启发式教学,使大学生亲身体会自身价值实现与国家民族发展的一致性,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辑/王君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
浅析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政治教学的策略与途径
高校ACCA教育现状及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