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商业银行柜台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2018-01-02曾小琦

商场现代化 2017年23期
关键词:操作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曾小琦

摘 要: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蓬勃发展,银行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需求,因而银行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不断开发新业务,在此过程中业务操作的复杂性、多样性随之上升,银行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风险防范预案。本文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现状的情况下,结合风险的详细分类做出风险防范具体措施建议。

关键词:操作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一、商业银行柜台的操作风险现状分析

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多指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过失、操作系统出错或者诸多外部因素的不稳定,最终导致金融风险发生。目前各大商业银行在操作流程上虽已进行详细划分、岗位之间也有明显的制约限制,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用以规避金融风险的发生,但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下文,考虑到风险原因的不同,对商业银行柜台的操作风险进行分类。

二、柜台操作主要风险分类

1.业务风险

银行的基本业务有些还需银行柜员来完成,因此个人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了业务上出现的差错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业务风险是柜台风险中比较多发的一种风险,具体包括少存、多存、误存等现象,这种失误都会造成实际的存款情况与系统记录的不相符。

2.职员道德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指银行柜员因贪图个人利益,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的行为,这种风险不仅仅会给员工所属银行带来巨大损失,还会令该员工因触犯我国法律法规而锒铛入狱。

3.员工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不少员工风险防范意识还比较薄弱,不少柜台人员只在乎是否熟练业务操作流程,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之后,往往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因此,常常会发生办理业务时错报或漏报的现象,给个人和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害。据不完全统计,商业银行由于员工出现柜台错误操作而发生风险的案件占银行操作风险的20%,可以看出由于自身风险意思的淡薄导致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较高。

4.员工无法区分不同业务的注意事项

不少员工在业务办理中无法准确分辨不同业务的核心注意事项,导致风险的发生。例如在对公业务办理的过程中,需要员工每天对比票据真伪,对比入账出账单金额及客户名称是否一致,客户的预留印鉴是否相符,一些柜台人员在业务办理时没有及时查看相关验证信息,盲目操作,造成损失。另外,在个人业务的办理中,应主要注意银行柜员替代员工签单、违规查询、泄露内部信息等问题。这些操作都是不按程序执行的违规操作,严重会导致风险发生。因此正确掌握注意事项并遵守操作规则,及时防范风险,是柜员必备的重要交易技能。

5.系统风险

银行的操作系统作为业务办理的重要支撑工具,各大银行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系统维护之上,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的金融系统是保持稳健运行的,但如出现一些突发性状况,系统也有可能会出现崩溃,这对金融系统运营往往是致命的,严重的会给银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6.外部风险

随着当今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高,但同时,不法分子依托新的技术手段研发出了更多的作案方式,例如假币制造、单证伪造等,而且许多伪造物件真假难辨,导致了柜台人员的失误操作,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三、柜台业务的主要操作风险点及防控方法

1.授权卡不规范使用导致的风险

在日常操作中,应当定期检查柜员的授权卡,确保一人一卡,避免一个柜员持有多卡的状况,严禁杜绝授权卡的串用和混用情况。

2.柜员库存现金做到账实相符

每日盘点柜员的个人现金和库存现金数额,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3.验证空白凭证是否账实相符

每日检验或日常抽检,验证柜员重要空白凭证实际数量、对照系统账目,确保两者相符。

4.检验空白凭证是否及时处理

检查包括废银行卡,废储蓄存单等重要空白凭证,做到账实相符后,继续查验是否逐份加盖公章,按时提交,审查是否妥善等。

5.是否安全存放重要空白凭证

在银行的日常营业时间内,检查会计专用印章是否安全存放保管,在非营业时间内,审核确认工作中是否按照规章制度管理会计印鉴。

6.是否违规加盖印章

检查重要空白凭证,杜绝空白印鉴上提前加盖印章的情况。

7.严格实施印、押、证分管制度

抽查或日常检查具体业务相关的业务印鉴、单证等,确保以上资料由不同人员管理,在物理环节形成制衡模式。

8.定期抽查监控录像

定期抽查监控录像,查看资料存档处监控录像是否完备,确保监控无死角。

四、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效果建议

1.强化基层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要强化柜员操作风险防范工作,首当其冲的是提高基层员工的风险意识。第一,对员工进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综合培训,或邀请金融界专家学者定期到银行开展专题知识讲座,让每一个员工都掌握柜台操作能力,熟悉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增加风险重视度,尤其重要的是加强新员工的岗前技能培训;其次,对于金融风险高发的重点环节进行分解讲解和分析,让每一名员工真正了解操作风险的具体节点,发生原因,提高员工业务办理中的谨慎态度。最后,银行应定期组织专场宣讲會,进行风险防范的宣传教育,结合实际案例,让员工真正了解风险防范重要程度,在业务操作中增加警觉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制度

完善现行的风险防范制度是做好银行风险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金融机构要先建立规范制度,避免此部分的缺失现象,随后在实际的应用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完善,最后,要制定制度检查督导机制,保证政策的落地执行。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现阶段银行管理人员应结合本行发展不断建立、完善制度,尤其是针对某些新型业务,要根据实际情况增添和修改管理条例,从根本上解决检查不全面的现象,使相关督导人员掌握检查标准,有法可循,避免手足无措现象。此外,针对银行现阶段的新型业务,相关人员应提前进行系统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关键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操作规程以及监督办法,杜绝不同时间、地点反复发生同一种失误情况。最后,依据相关监管部门的规定,排查风险隐患,未雨绸缪,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此外,在当前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除了需要经常内部自查,还应强化银行信息团队建设,加强电子信息系统的转型和升级,确保业务信息的安全,营造稳定操作环境。

3.提升员工操作水平

多数情况,柜员的业务水平是制约操作风险防范的关键点,因此,银行管理人员应以提升各个员工的业务水平来带动其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首先,对专业技能进行反复培训和强化,让员工能够清楚了解风险原因并掌握基础的风险解决方案。其次,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普及宣传力度,让员工熟记岗位操作要求,提升业务操作水平,增加风险防控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最后,完善银行各项业务操作规程,让员工操作时,有例可循,从根本上杜绝员工水平致使风险增加的状况。

4.加强内部风险防范

通过加强银行内部风控防范操作风险发生,其一,加强银行员工岗位职责管理,做到岗位职责明晰,权责分离,避免资源浪费;其二,加强对重点员工业务操作的监督,促使员工形成科学规范化操作习惯;其三,设立内部监督管理部门,防范各项金融风险,事前、事中、事后监控,全面降低金融风险。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柜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稍有操作不慎可能会导致风险发生。银行柜台是银行业务办理的发生场所,也是风险发生的关键节点,因此,银行应当将柜台操作风险防范做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这要求银行管理阶层从实际工作任务入手,不断做出风险发生预警,改进风险管理机制,完善落地执行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红梅.中国商业银行整体风险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10.

[2]曲国权.探究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时代金融旬刊,2014(27):75-76.

[3]韩焕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7X).

[4]杜晓玲.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5]杨秋利.论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核心方法RAROC[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6]程普.浅谈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8(9):49-50.endprint

猜你喜欢

操作风险风险防范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浅谈统计测量法在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