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8-01-02李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丽

内容摘要:基于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的变化不适应呈现的五大矛盾关系,尝试性构建了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对复合型传媒类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 古代文学课程 五大矛盾 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历来是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传媒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加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情感,进一步推进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后备人才,为推进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和融媒体的发展,传媒类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前面向传媒类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还未能担负起培养具有较强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新闻传播人才的重任。

当前面向传媒类专业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几个方面的问题和矛盾:

第一,教学内容多与课时量不足的矛盾。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推进,大量通识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大幅增加,而古代文学等传统课程的教学时数被大幅缩减。与此同时,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却没有太多的删减,却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教学内容多与课时量不足的矛盾。

第二,学生学习模式的变化与教学方法陈旧之间的矛盾。传媒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时,会经常拷问学习的意义。如若古代文学任课老师忽视学生的变化,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来创新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进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第三,培养人文素质、创新能力与学生专业文献阅读不足的矛盾。古代文学经典文献阅读不足,传媒类专业学生将会失去获得文学阅读、文学思考的能力,而在新闻传播工作中缺乏文化底蕴和厚积薄发的潜质。

第四,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衔接不足的矛盾。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文学教育仅仅止步于课堂,缺乏课外实践环节,致使传媒类专业学生缺乏了对学生古典文学阅读、理解和认知的能力,从而也无益于新闻采写、制作等方面的能力的培养。

二、建构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针对传媒类专业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新模式可以尝试性地从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相互沟通的多层次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创新教学考核评价模式等方面构建,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满足融媒体时代下对复合型传媒类人才培养的需求。

第一,彻底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展课程信息内容,缓解课时限制以及教学任务之间的矛盾。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利用形象的画面、直接的音频来进行教学,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欲望。第二,依托网络技术构筑多层次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和老师个人的微信微博平台,适时地提出与古代文学学习专题,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引发传媒类专业学生以问题意识来促进专业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从而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第三,重视教学平台的内容建设,实现各种教学平台的有效对接。高等院校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平台建设在推动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古代文学的经典文学资料库,为学生提供文字可靠的文學经典供其阅读;通过建设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多媒体课件库,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成果;通过设置作品背诵篇目和相关参考书目,指导学生阅读经典;通过设置相关问题讨论板块,为学生答疑解难。

第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是古代文学课程改革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为了真实全面地反映出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课程的效果,有转变以往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的比例,更加关注学生的平时成绩。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实时鼓励学生发表文学评论,进行专题讨论等。乃至于发挥自身专长,制作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小视频和成果小论文,并且按照学生学习成果的水平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又能增强传媒类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