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改后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8-01-02俞芳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俞芳英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关键词: 数学学习方式 主动探究 合作交流 时间和空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交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實践、探究、合作交流,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来。[1]

一、强化“生活化”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数学教育应该在它的实施过程中体现它的价值性,数学原本就来源于生活,能将数学教育得成果再运用于生活中。好的数学教育应该能让孩子具备数学的应用能力,能将数学知识联系实际,运用于实际,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所以,要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其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的编排设计也注重了选取现实、有意义的、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素材。例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加减法混合运算时,我们一起做了一个乘公共汽车的游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片段学生发现到某站既有上车的,也有下车的。这实际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加、减法,再通过游戏,表现出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这几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印象深刻。通过联想生活中的情景,对加减混合运算有了深刻理解,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作用,在表演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效果较好。

二、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通过动手实践学习数学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利用学具等材料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经历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例如《轻重》一节让学生亲手掂一掂文具盒与本,一大块海绵与一瓶水;两人互相背一背等感知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亲身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获得了轻重的感性体验;当两个物体重量差不多,掂不出谁轻谁重时怎么办?学生又积极动脑、动手,采用了许多办法来解决。利用皮筋或弹簧根据延伸的长短来判断,用台秤称、用天平测,还有一组学生想出了放两堆同样大的泥,谁陷的深谁重。多棒的思维,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借助工具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再如“生活中的数”、“加减法”等,教学中利用计数器、小棒等让学生摆一摆、拔一拔、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用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来感悟和探索算法。

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数学

学习离不开交流和讨论。说数学就是用口头语言去表达或与其他人交流自己对数学现象、问题与方法等等的看法,当学生与他人交流自己对某个数学问题的看法时,他们同时也在学习如何澄清、精确和表达自己的思维,并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愿意展示自己,希望他人的赞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有趣的情景、故事,教学时我们也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图意、说思考过程等。例如:教材安排了一幅神态各异的猴子图,学生看图后用自己的话叙述:第一只猴子拿着2个桃子非常高兴,第二只猴子拿了1个桃子也很高兴,第三只猴子一个桃子也没有,很不高兴,用0表示。不仅认识了0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让学生把今天所学知识说给家长听,把数学课上有趣的事、数学故事讲给家长、朋友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数学,提出问题,同时我也会注意引导学生用准确、简洁的数学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内容,应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课堂上我们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他的学习,在足够的时间空间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去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等各种活动,这样就使数学的学习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体验和认识,而不是单调的去听,自己去练,改变这种单调的这种学习方式。[2]

例如,在探索25+4的算法时,我把讲台让给了学生,让学生上台讲述算法,有的学生用计算器演示,有的在投影机上摆小棒说明,有的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用他所理解的语言来叙述,我只对关键性的语言进行规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养成。

五、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互动的过程学习数学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材设计了很多合作和交流的内容,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的知识和经验、思想与方法,获得自己反思和修正的机会与体验。例如:你说我摆,你说我拨,一起拼一拼等活动的设计。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先让学生把所带物体统一放到小组内,在小组内分一分,交流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搭一搭,认一认,从合作交流中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强调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逐步培养学生两人合作、四人合作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尝试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交流。例如完成“整理我的书桌”这一活动后,我又让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家长记录整理的过程或结果,从他们交回的纸条可以看出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去做了,家长在活动中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感受到与孩子交流的

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华东师范大学 2011.6 第20卷 第2期

[2]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堂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