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路径及个案分析

2018-01-01孙朝阳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汉语

孙朝阳

(安阳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研究的缘起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先后启动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建设工程,极大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但是,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我国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真正能称得上世界一流的学科很少,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社会服务水平亟须加强,特别是在政策分层、身份固化和资源分配“劫贫济富”政策的指引下,重点建设工程成为重点大学的豪门盛宴,地方高校上行流动受限,地方高校与“重点大学”的差距被迅速拉大。

为解决高等教育面临的痼疾,2015年8月,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方案指出“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持。”[1]因此,“双一流”建设是在新阶段、新任务和新使命面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211 工程”、“985 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个国家级战略工程,是新形势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支撑,为我国高等教育今后50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与以往发展战略重视学校整体实力不同,“双一流”建设重点关注学科建设水平,“双一流”建设指出“地方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中央财政通过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相关资金给予引导支持”。[1]这说明,“国家已经把建设一流的目光从原来的少数重点高校投向了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地方高校推进发展、建设一流将得到国家更多关注和支持”,[2]地方高校上升通道也因此打开。正如《方案》所言:“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1]教育部长袁贵仁强调,所谓的一流大学,不仅指综合大学,还包括民办大学、职业高校,也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只要有水平,能够说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都可以。[3]因此,“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不仅仅体现为对“优等生”的扶持,还在于通过对“差生”的特色培养,带动部分高校在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内实现“国际一流”的建设目标。

2017年9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名单,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在这些高校里,非“211”高校仅25所,新建本科高校无一入选。在此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该往何处去?“双一流”建设对新建本科院校是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还是行远可达的奋斗目标?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例,对新建地方高校学科建设路径进行了学理分析和经验探讨,以期对新建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借鉴。

二、安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的特色发展路径

新建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一般指2000年以后“专升本”的地方高校,其数量678 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55.6%,占据本科高校的“半壁江山”。[5]经过专科阶段多年积累和升本之后的奋起直追,与“985”和“211”高校相比,这些高校的学科建设总体水平显然差距很大,但在某些特色领域,不少新建本科高校已经具备一定学科优势,甚至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影响,为创建“双一流”建设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安阳师范学院地处甲骨文诞生地、周易文化发祥地、曹操和袁世凯陵寝所在地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2000年“专升本”后,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兼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的新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校立足地域文化,形成了以甲骨学研究、袁世凯及北洋社会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研究方向。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做出:“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等,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6]的指示后,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的支持力度,尽管该学科距离“世界一流”还有相当距离,但在国内外已经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安阳师范学院的甲骨学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甲骨学研究和甲骨学研究人才培养的三大基地之一[注]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关于落实支持甲骨学研究得工作措施得报告》(教技[2017]2号)指出:“以甲骨文研究和甲骨文研究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单位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先秦史研究室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河南安阳师范学院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等。”。以该校学科建设经验为分析文本,研究新建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般规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一)坚持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体化设计

有学者指出,任何大学和学科,都必须找到自己赖以生存的“根”,这个“根”就是市场,当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或普及发展阶段时,市场的作用就会表现得更加明显。[7]市场为大学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机遇,大学和学科也为市场提供着引导和智力支持,“实际上最有希望的学科的重要标志是拥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反过来,那些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学科之间也易于寻找合作点。”[8]因此,世界一流高校无一不从社会需求出发,以学科为基础,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社会服务,如被学者称为已从“永无止境的前沿”时代进入了“永无止境的转化”时代的麻省理工学院;[9]以及把本校办学经验总结为“社会服务”的伯克利大学。[10]在这方面,中国大学存在明显短板,管理体制、办学理念、学术积淀等诸多障碍和不足一直制约着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协调发展,存在着大学对社会需求藐视的顽固思想、大学究竟应该引领社会发展还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认识疑问、大学难以提供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服务等。新建本科高校更是普遍“存在重学术、轻应用,重科研、轻服务的现象,缺乏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意识……成果转化和学科创新的非均衡发展特征明显,社会服务能力普遍较弱,学科建设资源没有得到较好利用”的弊病。[11]鉴于此,新建本科高校必须立足国家特别是区域发展需要,科学设置特色学科和特色专业,以学科建设成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实现学科、专业与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体化设计,全面融入区域发展,“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扩大与行业的联系和合作领域,促进学科成果转化,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联盟的创新模式,不断促进学术价值向社会价值转化,科研成果向生产能力转化,学科智力向社会服务转化,实现学科特色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相统一,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级,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做出更大贡献”,[12]使学校成为地方的人才源、智能源和文化源。[13]

长期以来,安阳师范学院始终坚持并不断完善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和社会服务一体化建设方案。学科方面,该校以重点建设的中国史一级学科为特色,以甲骨学和殷商文化研究为抓手,努力促进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体育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以考古学、文字学、甲骨文信息处理、青铜器修复与保护、商代体育、甲骨书法等新学科方向为支撑,形成了“汉字信息处理与汉语海外传播”特色学科群;专业建设方面,以特色学科群为基础,大力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在相关学院先后形成汉语海外传播、商代考古、甲骨文信息处理、文物修复、殷商舞蹈、甲骨书法等特色本科专业或特色课程,汉语海外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把优势学术成果和汉字信息处理技术融入专业建设,形成了以汉字文化传播与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国别汉语教学需要,开发编写了一系列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软件及汉语国际教育辅助教材,一些教材被海外各国孔子学院长期采用;

社会服务方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响应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长期承担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建有汉语国际推广汉字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接待海内外汉语海外传播机构、专家和汉语爱好者来访,开发了系列海外汉语传播数字化技术软件和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先后向16个国家派出280余名汉语教师志愿者,2013年启动《汉字》国际巡展工作,先后在加拿大、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积极参加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和世界语言大会,为汉字文化海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积极服务区域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为安阳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申报和建设、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字博物馆建设等重要文化建设项目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承担“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建有4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基地,培养了一批既有丰富的汉语言文化知识,又有较强的汉语教学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和中华文化传播者。

安阳师范学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体化设计的建设思路,在不断提高学科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为专业特色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满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特殊需求奠定了学科基础和人才基础,形成了学科与专业、学术与社会贡献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了以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和一流社会服务为主要建设目标的综合性系统建设格局。

(二)坚持“特色——优势——一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在一定意义上,特色既是一个学科的立足之根,又是一个学科的竞争之本。”[14]新建本科高校在任何传统学科领域都无法与一流高校开展竞争,只能从学科交叉融合和地域经济、社会及文化特点出发培养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实施重点建设,用10-20年左右时间,形成国内特色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再用10-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国际一流学科,进而实现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杨振宁先生曾言:“一个大学的某个系能够在全世界各个学校的同一个系里排名进入前 20 名,那么我们就把这个系定位世界一流的系。如果一个学校能有 5 至 10 个系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中,它的其他系也不会太差,就可以被称为世界一流学校。”[15]因此,基于学科基础差、底子薄、优势不明显的基本现状,新建本科高校应坚持“特色——优势——一流”三步走发展战略,选择少量特色学科,加大重点建设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建设一流学科并进而向一流高校建设迈进的奋斗目标。

安阳师范学院在2000年升本后,以“汉字信息处理与汉语海外传播”特色学科群为基础,努力提高学科原始创新能力和学术影响力,学科群拥有中国史、中国语言文学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2个,计算机应用技术河南省二级重点学科1个;获批包括教育部“甲骨文信息处理”创新团队在内的省部级创新团队3个,获批包括河南省甲骨文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在内的省部级平台十余个;创办的《殷都学刊》发行到全球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被确定为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会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质期刊,成为甲骨文和殷商文化研究的重要学术阵地;学科以中华书局等国家重要出版社、《中国史研究》等国家重要期刊为载体,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先后主办、承办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十余场,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影响。2012年,该校顺利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突破和提高。目前,该学科已经在自己特色领域内成为具有较为明显比较优势和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河南省一流学科,从而为实现国家和国际一流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坚持有所作为、重点引领的建设思路

新建本科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普遍出现新浮夸主义倾向,亦即盲目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实现全面发展的建设目标,以至于千校一面,学科同质化问题凸显,学科竞争力不强,比较优势难以显现。因此,新建本科高校绝不应该在全学科领域平均发力,而应握紧拳头,凝聚实力,找准着力点,在少数特色学科领域重点出击,有所作为,形成优势,引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整体发展。

在学科建设领域,有一句被奉为圭臬的名言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被普遍理解为突出建设重点,在重点领域有所作为;但如何理解“有所不为”,看法却不尽相同。实际上,对学科建设来讲,“有所不为”的真正含义应是顺势而为,以“有所为”学科为重点建设领域,引领“有所不为”学科顺势而为、交叉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催生新兴学科方向、形成特色专业、提供特色社会服务,以学科(群)构建专业(群),服务产业(群)。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以农业研究为引领,带动学校跨入了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 2015 年的 US News 全球大学排名中,两校分列第88位和109位。自1981年以来,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后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以工程教育为重点,迅速成长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2003 年与斯坦福大学建立战略联盟,迅速在生物材料、纳米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功能性陶瓷等诸多领域成为国际一流学科,在这些“有所为”学科带动下,南洋理工大学在短短数十年间就成长为世界一流高校。与这些学校类似,安阳师范学院以“有所为”的中国史学科为引领,与其他“有所为”的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化学和“有所不为”的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体育学等学科相交叉,先后形成汉语海外传播、甲骨文计算机考释、文物鉴定与保护、甲骨书法、商代音乐和体育等新兴学科方向,从而使安阳师范学院成为国内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的重要基地。

(四)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自主创新是学科特色形成的基础,协同发展是学科为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目标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有效组织模式,开放、合作、共享的协同发展模式是有效提高高校学科建设水平、以较低学科建设成本实现丰硕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途径。新建本科高校学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协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准确把握学科领域发展的战略机遇,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方向,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合理高效配置校内资源,以协同发展为助力,充分利用企业、政府、高校、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各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以及国际优势创新资源的深度融合,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建立协同联盟,实现效能的最大化和协同单位的“多赢”,在攻坚克难中提升学科建设能力。

安阳师范学院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拓展协同发展空间。

1.以牵头和参与两种形式,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中心工作

2012年,安阳师范学院以中国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基础,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少林武术职业技术学院、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等单位合作,牵头组建了“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两年之后,该中心顺利获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的成立为该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卓越平台,为解决我国汉语海外传播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建设性方案。2013年,作为参与单位,与牵头单位河南大学联合申报并获批建设“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2.以“海外协同”和“借船出海”两种形式,建设一流专业实习实践平台

通过实施“海外协同”,与加拿大、荷兰、美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与汉语海外传播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成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等在海外设立的孔子学院和国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国内外专业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汉语志愿者项目“借船出海”,派遣学校师生赴北美、东南亚以及非洲的部分国家开展汉语教学,为学校相关专业本科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一流实习实践平台。

3.设立“殷都学者”和“特聘教授”两种岗位,引聘国际一流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人才

学校除通过引进高水平博士和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培养外,设置“殷都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重点引进一流学科建设和专业教育人才,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和美国、英国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先后受聘为“殷都学者”或“特聘教授”,为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撑。

4.以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两种模式,不断积累研究生培养经验

学校不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每年派出大批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合作高校学习培训,提高学校研究生自主培养能力;同时,积极开展与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与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签订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一批重点学科成员先后被南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聘为研究生导师,为学校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积累了经验。

三、安阳师范学院学科建设之路对新建本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与过去“985”、“211”建设重视高校综合实力的思路不同,“双一流”建设以学科实力为重点的评价机制为地方高校实现提质进位提供了公平的竞争舞台,以绩效为杠杆的动态竞争机制为地方高校的部分学科成为“国家重点”和“世界一流”提供了发展机遇。安阳师范学院“双一流”建设虽然任重而道远,但却走出了一条地方弱小高校建设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以至于“一流学科”的发展道路,为大量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只要保持高度自信,实行学科与学校分离发展的建设模式,不在综合实力上与高水平大学开展全面竞争,而在特色和优势学科领域层面与其一较短长,以一流师资、一流成果、一流专业、一流社会服务为建设内容,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就能在“双一流“建设中脱颖而出,有所作为。在这一过程中,新建本科高校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重点抓“关键少数”,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重点,绝不能盲目求大求全,不顾自身实力,全面建设铺摊子。二是重视抓工作实效,“一流学科,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新建本科高校不能动辄“跨越”,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效果都不是随便就能“跨越”的实务型工程,而必须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选择“省内一流、国内一流和国际一流”建设作为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不断积累建设成果,为真正实现“双一流”建设的长远目标奠定基础。三是重点面向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必须立足地方,学科建设、专业设置都应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相契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汉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