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对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影响

2018-01-01刘建成刘柏炎李子牛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刘建成,刘柏炎,李子牛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课部,湖南 益阳 413000)

意识形态话语权,即意识形态在影响社会思潮发展方向和社会受众做出选择时产生的话语效力。习近平总书记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视话语权的构建为意识形态工作的灵魂。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就意识形态话语权做出重要指示,阐述了一系列新见解、新理念、新策略、新举措。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构建的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意识形态历来都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筑魂工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对于立党立国具有非比寻常的重要意义。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又是前沿阵地中的“排头兵”,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持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主导地位,对国家兴旺发达和政党永葆青春活力具有决定性意义。今天,我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关键期,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错综复杂,我国还存在一些短板和缺陷,需要我们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干扰面前,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以更有效的举措、更有力的领导,坚决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相关职责,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社会实践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p15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p9)习近平始终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主导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核心,他提出:“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受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成果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1](P119)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究其原因它不是固守僵化、恪守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推陈出新,蓬勃发展的科学理论。习近平要求新时代要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矛盾、新问题,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为契机,谱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一些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诋毁的认识,比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说教论等,甚至把马克思主义妖魔化,这都是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对此鲜明指出:“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的全过程。”[2](P329)同时,他又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如果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就会迷失方向,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1](p329)习近平对污蔑、扭曲、怀疑马克思主义的言论和行为给予了有力的还击,捍卫了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主流话语的地位。

习近平指出:“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2](P329)所以,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弘扬社会主旋律、突出主导思想、形成引领话语,只有这样才能引导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发展,人民群众才能看得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永不变向。而落实这个任务的关键就是要毫不动摇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中国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的中国经验;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读我国的社会实践,向世界传递蕴藏民族特色的中国声音,让人民群众坚决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彰显马克思主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

二、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是构建反映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话语体系

当代世界的竞争不仅仅停留于经济和科技层面,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是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文化软实力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同样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2](P338)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性,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识形态特性在指导实践中体现得更为明朗。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要通过特定话语方式得以呈现,那么哲学社会科学浓厚的意识形态性也决定了其话语体系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特性。

就现状而言,虽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是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话语等方面的发展能力和水平与我国综合国力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习近平要求:“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P338)黑格尔说:“一个民族要想真正拥有某一门科学,就必须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掌握这门科学,对于哲学来说这是很有必要的。”[3]所以,我们要以反映中国气派的语言来解读中国的社会实践,以富有时代特色的话语来阐述社会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纵深发展提供理论保障。构建反映中国气派、彰显时代特色、展现中国风格的话语体系不仅对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起关键作用,而且也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和主导力的巩固起促进作用。

今天,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迅猛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转型期,人们的个性化更加明显、思维更加活跃,思想独立性和差异性显著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撞击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化思潮长期并存、相互激荡的趋势会更加显著,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实乃任重道远。习近平指出:“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4]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思维,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紧紧围绕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凝炼出一系列打有中国烙印的标志话语,构建了极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

三、引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点是抓好宣传思想工作

伴随世界局势的千变万化和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更加凸显,全力以赴做好意识形态的创新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意识形态工作创新要以宣传思想工作为着力点,抓好宣传思想工作是引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点。

习近平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宣传思想工作职责神圣、事关全局、地位重要。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5]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p332)这又再次表明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相当重要的工作,是定国安邦、治国理政的大事,丝毫都不能马虎。习近平不仅明确了宣传思想工作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和地位,并且结合新形势特点为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指明了方向。

首先,习近平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要以人民火热的生活为宣传的主要内容,以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为主要元素。他指出:“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1] (P154)

其次,习近平倡导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新形势,要加强正面宣传,多摆事实、多讲道理,提升话语的精度和温度,以真诚动人,以亲切感人。他强调:“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2](P332)同时他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P332)至于如何凸显正面宣传,如何创新话语表达,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做好正面宣传,要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2](P333)。创新宣传话语方式是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他又指出:“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2](P334)把人民摆在中心位置,及时转变话语方式是抓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思路,也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抓手。要努力构建对外话语的表达方式,采用融通中外的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要讲的和群众想听的融合起来;把“我讲”和“他讲”结合起来;把“叙事”和“讲理”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诠释中国的理论,使国内外更多受众所认同。

四、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借鉴意义

“话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6]教学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最基本手段,它通过表达、互动、交流等方式联动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情怀。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是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话语,直接决定思政课能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习近平从我国现状出发,就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提出了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构建反映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话语权、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话语方式等指导思想,理论博大深邃,既具政治性,又具科学性,既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的重构产生着重要影响。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要富有政治性和体现科学性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又紧密结合中国的社会实践。将马克思主义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始终,在实践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突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中的核心地位,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多讲政治话语和科学话语提供了经验。

1.教学话语要富有政治性。习近平提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多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2](P328)在社会思潮如此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要使中国话语体系异军突起,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意识形态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习近平强调:“无论科学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7]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始终,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流话语。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主渠道,肩负宣传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任务,承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用科学的政治话语武装学生的头脑,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种自信”。

2.教学话语要体现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伴随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不断进步,并且与各国具体实践结合实现了理论的飞跃,形成了不同的理论体系。我国高校思政课是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核,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2](P344)因此,思政课教学话语不仅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为视域,而且要使教学话语既有政治性又具科学性;不仅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要丰厚中国化理论体系的表达方式;不仅要讲理论,而且要讲实践。习近平提出:“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作用,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思政课教师要多讲案例、多讲数据;常讲经典、常讲历史;通过举例子、摆事实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提升教学话语的科学性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向心力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要体现中国化和充满时代感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的思想,既执着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深深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既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亮的中国风采,又散发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的时代气息,这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现中国化和充满时代感提供了新理路。

1.教学话语要体现中国化。习近平在谈及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时,经常使用古语、谚语、民间用语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使话语既具中国化和民族化的特色,又富深邃的内涵,从根本上触动了老百姓的心弦,产生了强大的思想力和感召力。习近平在谈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时告诫全党:“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2](P326);他在谈到西方价值观对我们影响时说:“是非疑,则度之以远事,验之以近物”[2](P327);他在提及治国理政时,巧妙地应用《老子》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1](P409)的典故,形象说明了自己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对全党寄予的要求。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体现出浓厚中国化的特色,对于思政课教学话语具有重要启示。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化抽象的说教话语为形象的中国化话语,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巧妙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要把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中。以极具中国特色的睿智思维来审视中国的实践;以极富人民情怀的通俗话语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饱含民族感情的话语来传递中国的声音。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既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动摇的底气,又要有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放松的豪气。

2.教学话语要充满时代感。“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8],首先,思政课教师要严格贯彻习近平关于思政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指示精神,以时代的睿智解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以深邃的思维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创新教学话语,使话语充满时代感。思政课教师始终要以新时代的新问题为焦点,坚持教学回归实际、回归生活、回归学生的理念;使教学内容对接实际问题,教学话语贴近朴实生活,教学中心凸显学生。让课堂既有神又有形,既有魂又有体,思政课教学才能真正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其次,思政课教师要以时代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深邃的思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脉搏。教学始终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素材、探索新问题、凝练新观点、阐述新理论。教师努力将反映时代变革的话语融入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话语从“固态化”向“动态化”转变,展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教学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生活化,增强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要彰显真实性和富有亲切感

习近平坚定引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点就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并且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要求,要转变话语方式,凸显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习近平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话语要真挚诚恳、实事求是,这体现出了强烈的求实风范和蕴藏了浓厚的人民情怀,为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要彰显真实性和富有亲切感提供了新思路。

1.教学话语要彰显真实性。思政课是培养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如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凝结成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将枯燥的原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价值追求,顺利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对思政课的科学认识,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价值认同。“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用理论来分析现实,而且要通过现实来说透理论,增强话语的真实感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和客观对待历史,如实向学生阐述中国历史,使学生从历史中了解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教师要科学和理智对待现状,如实向学生讲授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矛盾。通过讲道理的方式真诚地把抽象理论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便化,真正达到以小博大的效果。比如,习近平把人民比作成历史的“剧中人”和“剧作者”形象地突出了人民在历史中的地位;关于最高的理想,他用“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简单,不能一蹴而就”[2](p364),形象表明了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道理。

2.教学话语要富有亲切感。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内容要真挚、态度要诚恳,而且话语表达要亲切。思政课归根结底就是做学生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向,直面学生的殷切关注,善于解决学生的疑问。“一定要把准学生的‘脉搏’,找准学生的‘病因’,方能开好治病的‘处方’。”[9]首先,教师要因宜适变,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语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阐述理论知识。用真挚的话语温暖学生,换取学生的信任;以亲切的表达打动学生,博取学生的尊重;努力把思政课奏成师生协同的“交响曲”。其次,教师要变换角色,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教师不是课堂话语的“主导”,而是话语的“引导”;教师不是“传声筒”,而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教师要沉下心与大学生平等交流,俯下身与大学生诚心对话,唤醒学生道德的理性,提升学生思索的激情,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教师要促成课堂话语交锋、话语酝酿、话语激荡,让智慧的火花、思想的精髓、灵魂的力量在思政课起舞,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中国不断提升国际宇航话语权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