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原因再分析
——以毛泽东的论述为核心的考察
2018-01-01高海艳
高海艳
(延安大学 历史系,陕西 延安 716000)
关于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学者们持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刘洪英在《人民公社的兴亡和历史的反思》一文中,认为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对于当时的农业干预过多[1];范晓春在《浅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公社解体的历史原因》一文中,从研究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消极方面着手,认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经过了一系列调整,但仍然是“左”倾思想的产物,并没有改变原有的弊端。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逐渐变得开放,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渐渐显示出它自身的优越性,因此她认为这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2];刘娅在《目标·手段·自主需要——人民公社制度兴衰的思考》一文中,阐述了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另一原因,即由于这种制度与现实发展不符所造成的[3];章征科在《人民公社骤兴速散的内在原因分析》一文中,认为是平均主义使得人民群众没有了干劲,导致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4]。总之,大多数学者是从经济学或者人民公社本身及其与客观实际的联系等角度来探究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很少有人以毛泽东的论述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因此,本文旨在以毛泽东的论述为核心来分析农村人民公社化失败的原因。
一、通过人民公社化运动试图实现前人的乌邦托想法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迅速兴起,与毛泽东的倡导及其思想是分不开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乌托邦思想成分。从毛泽东的思想和文化以及他的政治实践来看,使他产生成立人民公社念头的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其中,大同思想对他的影响最深。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受当时俄国的“泛劳动主义”“社会互助论”、日本“新村主义”的影响,希望在中国也建立一个类似的人间天国,而这些思想是带有浓郁的乌托邦思想气息的,但当时的条件并不允许,所以这也只能是一种愿望。
毛泽东曾有一个“新村”梦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并没有实现。在这之后,成立了“新民学会”团体,该团体大约有几十个人组成,他们打造的所谓的新生活是和当时的生活不同的,它的核心内容是如何促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的问题。“新民学会”团体所表现的大同并不是着眼于生活层面,而是着眼于提高和完善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境界,这个团体所想要反映的就是当时人们心中的理想社会。
毛泽东在“抗大”做报告时说:“……你们读书,叫学;开荒是农;做鞋子,是工;办合作社,是商;你们也是军,因为你们在抗日军政大学。你们是农、工、商、学、兵团结在一个人身上,文武配合,可谓是天下第一”[5],这种人才并不是人们所乐意看到的,这种现象在当时反映的是战争的残酷性。但是,毛泽东觉得这不是战争所导致的结果,他从这些人身上看到的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慢慢缩小,也是农村与城市差别的缩小甚至是消失。在他看来,这些差别的缩小或者消失就是共产主义一种最好、最直观的体现。
毛泽东在看了《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一书后有两点感想:一是“很有启发”;二是“模糊影响”,这是毛泽东的空想主义色彩的集中体现。“模糊影响”是指马克思等无产阶级领袖在这本著作中,并没有讲清什么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应该是什么形态。但在毛泽东看来,有些东西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未必就实现不了,有的也许可以实现。
对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拥有的基本特点,毛泽东是非常赞成的。1958年11月,他在郑州会议上曾指示印发《张鲁传》,其中说道:“我国从汉末到现今虽然已经有一千多年……但有些情况还是和汉末很相似的,例如贫农、下中农的一穷二白的问题”[6]。毛泽东说张鲁搞过吃饭不要钱的活动,凡是过路人,在饭铺吃饭吃肉都不要钱,并且这个活动搞了三十年。当时的人们很肯定这样的活动,他把这种现象当作是一种社会主义作风,这就说明人民公社的建立与古代的大同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陆定一同志说毛泽东和刘少奇同志谈到几十年以后我国的情景时说:“那时我国的乡村中将是许多共产主义的公社……若干乡村公社围绕着城市,又成为更大的共产主义公社。前人的“乌托邦”想法,将被实现。”[7]
毛泽东非常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也深知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他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中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就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所以他所提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难免会有空想的成分。事实证明,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毕竟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甚至是幻想,在当时是缺乏实现的基本条件的。所以,人民公社化运动必然会失败。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否定了基本的经济法则与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一大二公三纯”“一平二调三收款”的特点,还有“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制度,这种公共食堂也被视为社会主义的最后一块阵地。这就促使中共党内有些人要求取消货币,直接进行产品与产品之间的交换。而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国情,因此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批评了这种错误的思想,并指出:“在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并不发达,商品生产也极其不发达。而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又发展得很快。换句话说,继续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不可否认的”[8]。不久之后,他又指出:“有些人向往共产主义,不赞成在我国进行有关商品的一切活动,甚至他们觉得应该把商品完全消灭……毛泽东认为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思想或举动,是因为他们不懂商品的本质与重要性……这种行为是不承认客观规律与经济法则的表现……”[9]
毛泽东的这些论断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否定了价值法则和等价交换的经济法则,同时也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尊重基本的价值规律和经济法则,必然会遭到失败。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有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现象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逐步开展之后,全国各地刮起了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的“共产风”,它的主要内容有三条:一是穷富拉平;二是积累太多、义务劳动太多;三是“共”各种“产”。所谓“共”各种“产”,是有诸多不同情况的,如有些东西是应该归公社的,就像大部分自留地;如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等公社是必须借用的,人民却不乐意;如一些鸡鸭和猪不应该归社却归了社。这种现象实际上表明了穷队占有了富队的劳动成果,贫员无偿占有了富员的劳动成果,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无偿占有了农民的劳动成果。这样一来,“共产风”就刮起来了。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建立后实行的一系列“大办”活动,也促使“共产风”刮得越来越严重。对此,毛泽说这“实际上造成了一部分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成果的情况”[10]。这种情况是广大农民所不满的,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毛泽东在1959年2月的郑州会议上指出:“无偿占有别人劳动的情况,是我们所不许可的……”[11]对于较穷的社员和队,毛泽东希望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富足的生活,不要产生“共”别人的“产”的念头。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他决定实行退赔的办法。而有些社和队却不愿意退赔,对此毛泽东曾说:“不要‘善财难舍’。须知这是劫财,不是善财。无偿占有别人劳动是不被允许的”[12]。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于“共产风”所带来的无偿占有农民的劳动成果这一严重后果是有一定的认识的,而这些认识也恰恰表明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原因,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受到侵犯,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四、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恰当地处理好社员的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一大二公”“政社合一”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基本的特点,它的经济政治组织是相结合的,并且带有浓厚的军事主义色彩。如生产与生活组织,农村的许多地方都高估了农民对社会主义生产的积极性,对他们组织“苦战”与“夜战”,这种措施是不正确的,它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原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给他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1958年的秋天,河北省邯郸发生了伤寒疫病。痢疾、肠胃炎等疾病也时有发生,这次患病人数众多,蔓延速度非常快,这种现象是历年来所没有的,疾病的流行严重影响了钢铁生产和农业生产。而发生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领导干部,他们只注重让农民提高生产水平,却缺乏对人民群众应有的关心。对此,毛泽东认为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只注重工作,却忽视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个问题必须立即引起全党各级负责同志的注意,尤其是各个基层地方的同志的注意,必须做到“工作生活同时并重”[13]530。1958年,云南部分地区发生了肿病,毛泽东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不要给农民太重的生产指标,要为群众留点生活余地;生产、生活同时抓……两条腿走路,不要片面性……”[13]585
从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以来,人民群众的生产负担愈发承重。吃饭、睡觉、带小孩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吃饭和休息时间加起来必须有四小时,睡眠时间一定是八小时,总计十二小时,这个时间一定不能被占有。劳动时间一般为八小时,比较忙的时候可以增加到十小时,但再怎么忙,也不能超过十二小时,必须保证群众的生活方面有充足的时间。他还指出:“生产和生活两方面,必须同时抓起来。不抓生活,要搞好生产是困难的。生产好,生活好,孩子带得好,这就是我们的口号。”[13]547
由上述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关系的认识是很到位的,当他认识到出了问题,也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之,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总体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五、结语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是试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类似于大同社会的新社会。实践证明,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本无法实现,它超越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实际发展水平。虽然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曾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作出一系列的调整,也纠正了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想与行为,但这些都是毛泽东在充分肯定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作出的调整,这种调整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毛泽东之所以坚持人民公社化运动,首先与毛泽东根深蒂固的大同思想是分不开的;其次是毛泽东认为“穷则思变”;最后是赶美超英的思想,最根本的是迎合了小农的平均主义心理。但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步步的发展中,毛泽东也逐渐认识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空想性,违背了深入调查与研究的科学方法,犯了混淆三大界限的错误,否定了基本的经济规律与价值法则,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终逃脱不了解体的命运。这个失败启示人们,无论何时的建设,所做的决定与措施必须符合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也必须符合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更加必须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中国不仅要防止“右”倾错误,更要防止“左”倾错误及其所带来的各种危害,坚持用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