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语中的时间量
2018-01-01芜崧,刘盼
芜 崧,刘 盼
(1.长江大学 语言研究所,湖北 荆州 434023;2.衡水志华实验中学,河北 衡水 053000)
时间量,是与事物、性状和时间有关系的量范畴;事物、性状在时间中存在和变化,事件在时间中发生、发展和结束[1]52。目前,学界对普通话和方言中的量范畴包括时间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对成语中的量范畴包括时间量的研究依然薄弱。笔者在探讨成语量范畴时提纲挈领地有所涉及,但语焉不详[2]14-21。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对成语中的时间量作一次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时间量包括时量和动量,以下分别考察:
一、时量
时量就是通常所说的时间量,分为大时量和小时量两类。
(一) 大时量
大时量是指人的动作行为所需的时间长,或者在说话人主观意识里时间很长(主观时间大量),表现为在时间轴上从起点推移到止点的距离大。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大时量:
1.大时量的种类
(1) 主观大时量
主观时量[3]88是人们对时间的看法,一般都带有夸张色彩,超过客观时量,如祝福某人“万寿无疆”只是一种夸张,是主观的看法,而事实上人的寿命再长也是有“疆”的;郭沫若的《洪波曲·后记》:“仅仅相隔两年,所写的东西,读起来就已经有隔世之感了”,客观上两年就是两个三百六十天,而“隔世之感”反映的是某人觉得两年(或其他时量) 就像隔了一个世代似的。类似的还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寸阴若)岁(一刹那像过一年)、(日长似)岁、(度日如)年。
相反,不带主观色彩的大时量就是客观大时量,如:积(整)年累月、经年累月、日积月累、春去秋来、古往今来、寒来暑往、年深月久、无时无刻、日以继夜、三年五载。
(2) 无界大时量
时间一般都是有边界即止点的,此谓有界大时量,好比数学中的线段,有始有终,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的“十年”和“百年”。相反,无界大时量是没有止点的,好比数学中的射线有始无终,如:万寿无疆、遥遥无期、猴年马月、永无止境、福寿绵绵、长生不老、永垂不朽、永永无穷、生生世世(今生、来世以至永世)。
(3) 未然大时量
已经过去了的时间大量谓之“已然大时量”,如:久而久之、久(经沙场)、历(经沧桑)。相反,还没有到来或没有经历的时间大量谓之“未然大时量”,如:来日方长、后会有期、白头偕(到)老、百年偕老、百年之好、寿比南山、没齿(一辈子)不忘、没世不忘、万古长存(青)、龟年鹤寿、猴年马月。
假设的时间大量也是“未然”的,如“长此以往”假设长期这样下去(定会出现某种结果),语出高阳《清宫外史》上册:“长此以往,必定搞成明朝末年那个样子……”。
(4) 满量
一个单位时间(如一天、一月、一年等)本来无所谓长短,但如果某种动作行为占满了整个单位时间,换言之,在某单位时间内只做了某件事没干别的事,就可以理解为时间长了,此谓“满量”[2]16,如“饱食终日”指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这种行为占满了整个单位时间——“终日”(一整天);“风靡一时”比喻事物在一个时期里极其盛行,表明事物的盛行占满了一个单位时间——“一个时期”。类似的还有:通宵达旦、名噪(重)一时、煊赫一时、轰动一时、冠绝一时、终日终夜、终日而思(不倦)、日坐愁城(整天都在忧愁)。
满量还指动作行为从开始到结束所持续的时间,如:自始至终、善始善终、从早到晚、从头到尾、始终不懈、始终不渝、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有的成语描写人的一辈子如何如何,属于时间满量,如:没世不忘(一辈子也忘不了)、从一而终、抱恨终天(终身)、终身大事。
2.成语描写大时量与动作行为的关系
时间总是与人的动作行为相伴,所以很多成语中都有描写动作行为和时间的:有的成语描写动作行为所花费的时间多,如“久居人下、久经沙场、久经风霜、久负盛名、历尽沧桑、朝思暮想、昼夜并行、从长计议”;有的成语描写动作行为所花费的时间大量造成了某种结果,如“日久见人心”中的“见人心”是“日久”的结果,“久病成医”中的“成医”是“久病”的结果,类似的还有“日亲日近(经常在一起就越来越亲近)、长治久安、大器晚成、久假不归”;有的成语描写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某种结果,如“久旱逢甘雨、与时俱进、蒸蒸日上、时过境迁、日甚一日、与日俱增、江河日下、别来无恙”;有的成语描写时间大量流逝而结果不变,如“世代书香、一成不变、依然如故、始终如一、善始善终、万古不变、始终不渝、流年(长年)不(吉)利、始终不懈、永垂不朽”;有的成语描写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如“名垂千古、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另外,有的成语中虽没有描写动作行为的动词,但其实是将动词省略或隐含其中,如“十日(画) 一水,五日(画)一石”;“十年寒窗”是对“十年苦读于寒窗”的省语。即便成语没有省略或者隐含动词,一旦进入言语交际也会与描写动作行为的词相伴,如“一直斗到猴年马月,天下一统”(古华《芙蓉镇》第四章) 中的“猴年马月”。
更有甚者,有些成语仅描写动作行为(事件),字面上并没有时量词和动量词,但其实动作行为(事件)中蕴含着大时量——这是对时间量隐晦或隐蔽地表达,如“磨杵成针”就间接地表达了把铁杵磨成一根细细的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意思。类似的还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水滴石穿、磨穿铁砚、冰冻三尺、钟鸣漏(滴漏,计时器)尽(比喻已到晚年)、历尽沧桑、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能把整个城市淹没)、长途跋涉、马不停蹄、苦思冥想、前思后想、苦尽甘来。
此外,有的成语通过描写时间大量形容事物,如: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久梦初醒。
(二) 小时量
小时量是指人的动作行为所耗费的时间或者持续的时间短,或者事件发展的时间短(开始到结束时长小),或者人感觉时间短,表现为在时间轴上从起点推移到止点的距离小。以下从不同的角度分类观察:
1.时量的起点到终点距离短
有的成语描写时间量的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短,指人的动作行为或事件存在、持续的时间短。如“朝令夕改”,意思是早上(起点)发布的命令,晚上(终点)就改了。类似的还有:朝过夕改、朝发夕至、朝谇(su ì) (进谏) 夕替(遭毁弃)、夏虫(从出生活不到冬天)朝菌(朝生暮死) (比喻极短的生命)。
有的成语没有明确的时点(起点和止点),但描写的时段是由时点构成的(起点→止点),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中的“一天”、“一日之雅(交往)”(指交往的时间短暂) 中的“一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中的“三日”、“五日京兆”(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官员,比喻任职时间短)中的“五日”,都是以时段显示小时量的。
有的成语字面上描写两个表示小时量的时段,组合之后仍表示小时量,如:一时半刻、一年半载、一时半晌、一朝一夕、旦夕(祸福)。
有的成语描写一种极短的时量——瞬时量,如:俯仰之间、转眼之间、瞬息(万变)、一眨巴眼、弹指一挥间、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电光火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寸阴(一刹那) (若岁)。也有的成语表达瞬时量较为隐蔽,如“白衣苍狗”的深层含义中就有瞬时量:浮云如白衣,一转眼又变得像苍狗,比喻变化无常。
2.时间的起点到现在(说话时)的距离短
有的成语描写从过去的某个时点(起点)距离现在(止点) (说话时)的时间很短,如“初出茅庐”描写某人从离开家庭到现在(的单位工作)时间不长,类似的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新来乍到、初露头角。有的成语表达得很含蓄,如“一面之识”指仅仅见过一面,表明从认识到现在的时间很短;“久梦乍回”本指刚刚从梦中清醒过来,比喻刚刚明白过来。
3.速度快所显示的短时量
人的动作行为有快慢之分。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的物理公式可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也就是说在路程一定的情况下,速度快时间就短,速度慢时间就长。下面一些成语都是反映快速的,其中隐含着时间小量:一目十行(阅读的速度快)、眼疾手快、大步流星(走路的速度快)、风驰电掣、快如闪电、流星赶月、追风逐电、雷厉风行、迅雷不及掩耳、翻云覆雨、跳丸日月(形容时间过得极快)、云合雾集(比喻聚集迅速)、白日升天(比喻一下子富贵起来)。
相反,有的成语表现的是动作缓慢,自然隐含着时间大量,如:慢慢吞吞(腾腾)、慢条斯理、慢工出细活、蜗行牛步、老牛拖破车。
4.主观小时量
主观小时量指人感觉或者认为时间短暂,而事实并非一定如此。如“长绳系日”描写某人觉得时间少了不够用,于是就用长绳子把太阳拴住,比喻想留住时光;“惟日不足”义谓只觉得时间不够;“曾几何时”义谓“才过了多久”,即没过多久。类似的还有:光阴似箭、岁月如流、日月如梭、白驹过隙、岁月不居。
有的成语描写的是在人们看来时间虽短但价值极大,典型的如“一刻千金”“一寸光阴一寸金”。
有的成语描写有人在比较大小时量之后选择小时量,如“长痛不如短痛”。
5.未然小时量
未然小时量是指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某件事,如“指日成功”,指说话人期待不久即可成功;“明日黄花”义谓今天(重阳节)的菊花开得如此鲜艳,可是明天就可能凋谢了。类似的还有:有朝一日、指日可待、计日而待、计日程功、行将就木、毁于一旦、刻不容缓、事不宜迟、只争朝夕。
有的成语表达小时量很隐蔽,如“土埋半截”“油干灯草尽”和“漏尽钟鸣”均比喻人在世不久了;“危若朝露”义谓危险就像清早的露水很快就会消失;“风卷残云”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一口吸尽西江水”比喻过于性急,想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有的成语中未然小时量较为隐蔽,如“锥处囊中”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久就会显露头角;“跷足而待”描写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此外,还有时间等量[2]16,如“寿比南山”,意思是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还有时间的减量,如“兼程前进”义谓加快步伐,把两天的路程用一天走完。
二、动量
关于“动量”,朱德熙认为指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4];李宇明称为“动作量”,“是计量行为动作等的力度,涉及的范围、活动的幅度、反复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长等的量范畴”[1]59。李氏的看法比朱氏的要宽泛。其实,所有的时间都是动作行为持续的时间,所以,我们从朱德熙的观点,把动量限定为动作发生的次数——频率。动作的频率是间接地表达时间量的,如“看了三次”中的“三次”为频率,而其中的任何一次都是需要时间的;再看网络词典对“万劫不复”的解说:佛教指人一旦堕入地狱,虽经一万次世界毁灭那么久的时间,也不易投胎为人,其中的“万劫”所蕴含的时间大量为“万次世界毁灭那么久的时间”。据此,我们把动作的频率看作是隐性的时间量。频率常常靠动量词来体现,动量词分为专用动量词(如次、回、趟、番等) 和借用动量词(如眼、拳、腿、脚、刀等)。同时,频率又有高低之分。
(一) 高频率(隐含时间大量)
动作反复的次数多,即频率高,花费的时间就多,所以高频率隐含着时间大量。成语中的高频率量有的是“已然”的,如“一日三省”,而有的是“未然”或虚拟的,如“百身何赎”“九死未悔”“万死不辞”。
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示动作反复的语法结构为“数词+动量词”,如:两次、三趟、五遍;表示动量的语法结构为“动词(+了)+数词+动量词”,如:看了五遍/去了三趟。由于四字格的同化作用,成语表示动量时常常省略动量词,如“万劫不复”就省略了“万”后的动量词“次”;“日转千阶(官阶)”描写官职一天升迁一千次,省略了“千”后的“次”。类似的还有:三顾茅庐、三思而行、九死未悔、三翻四覆、千叮万嘱、千虑一得、千刀(借用动量词)万剐、三缄其口、一日三省、百闻不如一见。不省动量词的成语也有,但数量极少,如:三番五次、屡次三番。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中的“三、九、百、千、万”等数词一般为虚指,表达的是“时间虚量”[3]89,也是模糊的时间大量,如“一岁九迁”表示一年内升官多次。
有时,一条成语用两个相同或邻近的准(确)数词对举,表达“全量”[2]16——每一次都如此,典型的有“百战百胜”,义谓战一次胜一次(每一次都获胜),还有“百发百中”“八攻八克”“十拿九稳”“三天两头”(形容动作频率极高)等。
有的成语表达高频率时相当隐蔽(在成语的深层义),如“白蜡(喻空白) 明经(科举考试科目)”(比喻屡试不中)、“觥筹交错”(频频举杯,开怀畅饮)。
除了表准(确)数的数词,成语中还有表模糊高频率的副词,如“屡见不鲜”的“屡”义谓多次。类似的还有:屡教不改、屡试不爽、屡战屡败。
有的成语用表重复或频率的副词“再、复、重”表示重复,如:东山再起、再三再四、再作冯妇(比喻再干旧行业)、再衰三竭、老调重弹、旧病复发、卷土重来、循环往复、旧雨重逢、旧地重游。该类成语中的动作具体反复的次数可能是第二次(隐含着时间小量),也可能是多次(隐含着时间大量)。
上述成语中都有数词或频率副词,表达的是明确的高频率,而有的成语中虽无数词或频率副词,却也隐含着高频率,如:辗转反侧、翻来覆去、颠来倒去、徘徊不前。
此外,动词的AABB复叠式成语常常表示动作的重复或动量的加大①关于动词AABB复叠式的语法意义,张静指出:“有的表示动作的轻松或随便,如说说笑笑、缝缝洗洗;有的表示动作的反复(多指轻松动作),如出出进进、来来往往;……”(参阅张静《论汉语动词的重迭形式》,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3期,第15-24页);李宇明和孙宜志都认为动词的AABB式(出出进进、走走停停、来来去去)表示“加大动作量”(参阅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4页;孙宜志《动词AABB复叠式的语法意义及动词的特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第66-72页)。,即隐含着高频率和时间大量,如: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反反复复、打打闹闹、推推搡搡、说说笑笑、蹦蹦跳跳、嘀嘀咕咕、嘟嘟囔囔。
(二)低频率(隐含时间小量)
低频率是指动作反复的次数少,完成这个动作所需的时间短,隐含着时间小量。如“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中的“一朝”(一次)就是小频率的时间小量。受篇幅所限,成语中的动量词(如次、回、趟等)常常省略,如“一失足成千古恨”,省略了动量词“次”,义谓失足一次,就会成为千古的遗憾;“百闻不如一见、一举两得、百动不如一静、成败在此一举、一落千丈、千金一掷、一泻千里、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等成语中的数词“一(次)”,都是实指,是低频次的隐性时间小量。
临时或借用动量词可以进入“一+动量+VP”格式,表示动作快捷,是一种主观隐性短时量[3]117,如“一刀两断”(比喻彻底断绝关系) 中的“一刀”,为动词“斩”或“砍”(省略了)的借用动量词,义谓“用刀斩(砍) 一次”,隐含着时间小量;“一网(打尽)”义谓用网打一次(就把鱼打光了)。类似的还有:一蹶不振、一棍子打死、一炮打响、一醉方休、一气呵成、一眨巴眼、一呼再喏、一竹竿打到底(指一次就做成功)、一掷千金、孤注一掷、一予一夺(一次给予,一次夺回,指反复无常,不讲信用)、一拥而上、一噎止餐、一笑倾城、一笑了之(事)。
此外,有的表频率的成语从客观上说是低频率,但从主观上说是高频率,属于主观频率大量,如“一之谓甚”(做了一次已经过分,岂能再做)、“一失足成千古恨”和“下不为例”中表低频率的“一(次)”和“下(一次)”在说话人看来是高频率,因为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多的、不应该的,隐含着时间大量。
三、成语描写时间量的特点
(一)一条成语含有两种时间量
有的成语描写大时量配小时量,如:一树百获、一失足成千古恨、百年一遇、“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万世(千载)一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百闻不如一见、一劳永逸、一日夫妻百日恩、“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千日斫柴一日烧。
有的成语描写大时量配大时量,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中,表时间的数量词“十年”“三十年”是虚指的时间大量。
有的成语字面上是小时量配小时量,深层含义仍表示一种小时量,如“一时半刻”的深层含义是指很短的时间。类似的还有:一年半载、一时半晌、一朝一夕、初来乍到。
(二) 一条成语描写两个时点(起点和终点)构成一个时段
有的成语描写两个时点构成一个时段(时量)以表达时间量。有表小时量的,如“朝发夕至”,是指早上出发晚上就可以到达,表达时点的词语“朝”和“夕”共同构成了时段(时间小量)——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到达的时长。类似的还有:朝令夕改、朝过夕改、朝生夕死、朝秦夕召(早晨上书帝王,晚上就被召见);有表大时量的,如:起早贪黑、早出晚归。
需要注意的是,时点相同的成语,表达的时间量不一定相同。如同样以“朝”和“夕”为时点的“朝夕相处”则表达的是时间大量——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在一起的时间多;类似的还有“朝乾夕惕”(指终日勤奋谨慎——满量)。又如“朝秦暮楚”描写某小国早上倾向秦国,到了晚上就倒向楚国,表示倾秦或事秦持续的时间很短,“朝三暮四”同理。而“朝思暮想”同样由时点“朝”和“暮”构成,但其表达的却是时间大量——早上在想晚上也在想,形容时刻都在想着。
此外,还有一条成语描写两个时段以表达时间大量的,如“日省(检查)月试(考核)”“日削月朘(juān)”(日日削减,月月缩小,形容长期受到搜刮)中的“日”和“月”对举,表达的就是时间大量——每日如此、每月如此。
(三)一条成语含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时间量
有的成语的字面只出现时间小量,但隐含着(深层义中存在)时间大量,如“毁于一旦”中的“一旦”(一下子)是显性的短时量,但深层义中存在或者说隐含长时量——多指长期(隐性)的劳动成果一下子被毁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词面只有两个小时量“朝”,深层却隐含着一个大时量——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
有的成语字面描写显性的低频率(隐含时间小量),而深层描写高频率(隐含时间大量),如“毕其功于一役”描写把应该分成几次(隐性高频率)做的事一次(显性低频率)做完。
有时低频率(隐性的时间小量)与明显的时间大量出现在一条成语之中,如“一(隐性小时量)失足成千古(显性大时量) 恨”“听君一席(一次) 话,胜读十年书”。
也有成语只有一种隐性时间(大) 量的,如“足音跫然”描写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高兴;“停留长(zh ǎng) 智”指事情耽搁久了,就会想出主意来;“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指代经常地辛勤劳动。
(四)一条成语中动量或时量与物量搭配
有小动量配大物量的,如“孤注一掷”描写把所有的钱(大物量)一次(小动量)押上去决一输赢。类似的还有“一掷千金”“一举两(多)得”“一网打尽”(用网打一次就把鱼全部捕获)。
有大动量(高频率)配小物量的,如“千虑一得”指虽然愚笨,但多次考虑也有小收获;“千虑一失”指聪明人考虑很多次,也会有小失误。
有小动量(低频率) 配小物量的,如“吃一堑,长一智”比喻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有大物量配大动量的,如“三灾八难”形容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也有时量与物量搭配的,如“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说的是每天(小时量)算下来没有多少(小物量),一年(大时量) 算下来就很多(大物量)了,意在说明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大时量),就能有很大收获(大物量)。
(五)一条成语中时间量与空间量配伍
有的成语描写时间小量与空间大量配伍,如:一日千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短心长(时间很短,而想要做的事情太多;“心长”本为空间大量转指大物量)、寸阴尺璧(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价值比直径一尺的璧玉还要珍贵)、一泻(低频率)千里、一落千丈、一举(飞) 千里、一日千丈、一目(看一次)十行。
有的成语描写时间大量与空间小量配伍,如:寸心千古(寸心具有千古识力)、十年窗下(在狭小的窗前苦读)。
也有时间大量配空间大量的,如“日暮途穷”描写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这表明路走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日上三竿”描写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的时间比通常延后了许多,这表达的是时间大量(睡觉的时间过长)。有的是抽象的空间大量与时间大量搭配,如“大器(才) 晚成”。
也有时间小量配空间小量的,如“朝发夕至”描写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耗时也短;“白驹过隙”描写像小白马跑过细小的缝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半途而废”描写距离短隐含耗时也短。
四、成语时间量的表达手段
(一) 修辞手段
前人在成语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以形象生动地表达时间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比喻
描写时量的大小或时光的流逝的成语多数是运用比喻的手法,因为用具体的事物来形容抽象的时间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有比喻时间小量的,如:岁月如流、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俯仰之间、立竿见影、昙花一现、风驰电掣;有比喻时间大量的,如:天长地久、猴年马月、龟年鹤寿、日月经天(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2.借代
有的表示小时量,如“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墨汁未干”借指时间短暂[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对方就违背诺言了)];“脱白(衣)挂绿(袍)”指代登上仕途不久。
有的表达大时量,如“胼手胝足”(手脚上磨出老茧)指代经常地辛勤劳动;“白发苍苍”指代年纪很大;“墓木已拱”(两手合抱那么粗)和“白骨生(青)苔”指代人死的时间很长;“朝夕相处”中的“朝夕”(两个时点构成一个时段——一天)指代的是“每天”或“经常”。
比喻和借代手法的运用使成语中的时间量表达得相当含蓄。
3.夸张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时间量,我们可以理解为主观时间大量[1]114。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千载(一遇)、(名垂) 千古、(遗臭) 万年、万寿无疆、地老天荒。
4.反复
重复使用时间名词或形容词,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
5.衬托与对比
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前者陪衬后者)、“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百闻不如一见、百动不如一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七次量衣一次裁、一日夫妻百日恩等。
此外,还有顶真,如“一而再,再而三”。
(二)语法手段
1.词类
成语中的“三、五、九、十、百、千、万”等数词与其他词类组合,其数量义并非实指,而是表示模糊时间大量的,诸如:
数词+时量名词:千古罪人、百年大计、千年万载、毁于一旦、十年寒窗、一时半刻、一朝一夕(形容时间短)。
数词+动量词:三番五次、屡次三番、七次量衣一次裁、白跑一趟。
数词+动词:三令五申、万死不辞、千呼万唤、百思不解。
名词:朝令夕改、朝思暮想、早出晚归、通宵达旦、从头到尾。
形容词:以“久”“长”“深”“老”等为多,如:地久天长、年深日久、久别重逢、地老天荒。
副词:有表长时的,如“日复一日、屡战屡败、始终不懈”;有表短时的,如“初出茅庐、新来乍到”。其中有的副词帮助表达主观量,如“曾几何时”(才过了多久) (主观小时量) 之“曾”和“殆无虚日”(几乎没有一天空着,形容几乎天天如此) (主观大时量) 之“殆”。
2.语法格式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语法格式为“一V就VP”,当V为延续性及物动词时,该格式表现为动作持续的时间短,即时间小量;“就”后跟施动者动作后出现令施动者满意或不满意的结果,如“这件事我一搞就完成了”,表示动作“搞”持续的时间短。该格式在成语中的运用也是一样,只是“就”或者用“即”代替,或者省略,如“一拍即合”形容打一下拍子(小时量)就合于乐曲的节奏,类似的还有:一触即发、一蹴而就、一举成名、一鸣惊人、一呼百应、一挥而就。
还有联合结构,其中有的是同义并列格式的运用表达时间大量的,如“千秋万代”中的“千秋”和“万代”是同义的两个时量词,组合后表示一种时间大量——世世代代,时间久长。类似的还有:万古千秋、千年万载、三年五载、千呼万唤。也有两个动宾结构的联合,或显或隐地表达时间大量,如:成年累月、聚沙成塔、磨杵成针、滴水穿石、无时无刻。也有一个动宾结构隐蔽地表达时间大量的,如:(愚公) 移山、(精卫)填海。
词语的重叠形式都表大时量。有名词的重叠,如:日日夜夜、年年岁岁、生生世世、岁岁(平安);有形容词的重叠,如:永永(无穷)、久久(不忘)。
五、时量词在成语中的语法作用
时量词即表达时间量的词语,在成语中经常充当动词述语的时间状语,如(加粗的词语):长治久安、久居人下、七次量衣一次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时间状语从逻辑上说其实是动作的补语——逻辑补语[5],如“久别重逢”中的“久”在句法上是动词“别”的状语,其实是“别”的逻辑补语——分别很久(之后重逢);“久居人下”中的“久”是动作“居人下”的句法状语,其实是后者的逻辑补语——居人下很久。类似的还有“久悬不决”中的“久悬”在逻辑上等于“悬久”(拖了很久)。
时量词也常充当定语修饰中心语,如:花甲之年、一日之雅、百年之好、千古罪人、糠菜半年粮、长久之计、十日之饮。也有充当谓语陈述主语的,如:年深日久、夜深人静、地久天长、旷日持久。也有充当主语的,如:万寿无疆、日积月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幼学壮行(壮年施展抱负)。
时量词还可充当宾语,其中有动词的宾语,如“兵贵神速(小时量)”,也有介词的宾语,如“从长(大时量) 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