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水安康》纪录片对打造安康旅游文化品牌的启示

2018-01-01赵临龙

安康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巴山汉江安康

赵临龙

(安康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陕西 安康 725000)

一、《汉水安康》纪录片是安康旅游文化的精致名片

安康市位于亚热带与温带的分界处,是中国植物的南北过渡带,形成了南北兼有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安康不仅是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库,还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移民区,构成了中国方言聚集的语系库,既是中国民间习俗的感受地,也是中国饮食风味的交汇地。古老汉江航道流经的东西“经济走廊”以及秦巴山间的南北商道(秦楚古道、子午道、巴山盐道、民间茶马古道)等,架起了中国古代“高速公路”网和“商品交换”的集市村庄[1]。

2015年3月,《汉水安康》纪录片正式进入开拍阶段。2015年9月21日,开机的第一个镜头从拍摄镇坪飞渡峡景区城墙岩采摘岩耳开始,历时18个月行程6万公里,采访了近70位人物[2]。整个片子创意新颖,取材广泛,人物典型,故事有趣;制作精美,画面多彩,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使《汉水安康》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安康宣传片”,是安康市和各县区的一张精致名片。南北分界过渡带的地理位置使安康成为全国的“中心”;南北兼容的民俗使安康城成为宜居城市;秦岭深处的朱鹮使宁陕成为森林乐园;池河中的“鎏金蚕”使石泉成为金蚕之乡;凤堰古梯田使汉阴成为小吃城之都;擂鼓台的道教第一人使紫阳成为“茶乡歌乡”;神仙豆腐使岚皋成为神秘巴文化的感受地;九曲汉江使旬阳成为神奇的太极城;河街的商铺使白河成为秦头楚尾的边城;坝河风光使平利成为“美丽乡村”;岩耳养生餐使镇坪成为“长寿之乡”。

2016年10月12 日至14日,中央电视台10套“探索发现”栏目首次连续播出三集大型人文纪录片《汉水安康》 (中文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2017年3月,2016年度第四批全国优秀纪录片评选结果揭晓,全国共有44部纪录片入选,《汉水安康》名列其中,并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作为优秀国产纪录片向全国推荐播映[3]。2017年4月6日,安康市政府发布《安康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在第六章“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提出:借助《汉水安康》播出,进一步挖掘整理安康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借势营销宣传[4]。

二、《汉水安康》纪录片对打造安康旅游文化品牌的启示

《汉水安康》以全新的视角,将安康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这是宣传安康难得的机遇。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大力宣传安康、推介安康,并以此片为蓝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利用安康的区域资源优势,弥补和充实安康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要素,打造安康旅游文化的亮点,提升安康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一)利用秦岭的知名度和巴山的特殊地位,打造安康区位新亮点

安康地处秦岭和巴山之间,秦岭和巴山是宣传安康的重要名山。春秋战国时,秦岭因是秦国领地内的最高山脉而得名,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秦岭之南的半热带雨林性气候形成了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秦岭冷杉、红豆杉、三叶草为秦岭珍稀植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被称为“秦岭四宝”[5]。春秋时,古巴国巴氏族人将活动地的山峰称为“巴山”。大巴山是中国植物的南北过渡带,形成南北兼有的落叶和常绿混交林,被称为“中国动植物的基因库”,其中有银杏、红豆杉、珙桐、独叶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一度认为已灭绝的崖柏在这里被发现;在动物方面,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林麝、金雕等[5]。因此,秦岭、巴山是打造安康区位新亮点的重要资源,可从以下四方面设计安康的区位优势:

第一,将安康打造成陕西的“江南”山水之城。历史上,人类文明依河流而兴,同时又沿着河流而扩散。汉江连接起安康5座城市:石泉县城、紫阳县城、安康城、旬阳县城、白河县城;汉江支流又接通安康另5座城市:宁陕县城(长安河)、汉阴县城(月河)、岚皋县城(岚河)、平利县城(坝河)、镇坪县城(南江河),安康成为名副其实的“山水”之城,每一座县城就是一个码头,不同的码头,就有不同的文化。只要了解掌握各个县城的河流历史,就能理清各个县城的历史脉络。安康“江南”山水之城不仅是亮丽的风景线,而且更有助于推动陕西从“黄土高坡,白羊肚手巾”走向“人文陕西,山水秦岭”的新天地。

第二,将安康打造成西北地区的“早春”花地。安康地处我国华中和西北、西南的交汇处,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迎来“春暖花开”的地方,将安康打造成西北地区的“早春”花地,使漫山遍野的春色成为一大看点。这里有1700年的银杏树、有花开似“鸽子”的珙桐树及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树种,还有“秦岭四宝”之一的朱鹮保护区[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饲养场等“动物园”。我们可以在安康一些主要城镇和旅游景区,以及一些主要公路交通要道成规模的种植秦巴地区特有的珍稀树木和稀有花草,构造出春暖花开的“早春”,并且结合安康市的各种人文节庆活动,巧妙打造自然与人文统一的“绿色安康”,让旅客从西北及其它地方来安康感受“春天”的花香、清新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走进大自然,观赏名花贵树,采购安康特产;走进大乡村,感受民俗文化,品尝地方小吃。

第三,将安康打造成我国三大区域的“中心城市”。汉江为长江第一大支流,径流量大、航运条件好。自古以来,汉江是连接长江流域的黄金水道,使安康成为汉江一大港和陕南、鄂西最大的集散中心市场,辐射到关中、川北。安康还处于西安、武汉、重庆、成都构成的关中经济带、江汉经济带、成渝经济带的中心地,并且成为西北、华中、西南的交通枢纽,南北方向西安——重庆和东西方向武汉——成都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即将开工建设的包头——海口高铁,更突出了安康在全国的中心地位[1]。因此,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努力提升安康作为陕、鄂、渝、川四省市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辐射作用,将它打造成物流集散中心;综合利用多元文化优势,使安康成为绚丽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心,真正成为“秦巴明珠”。

第四,将安康打造成中国的“绿色”中心。秦岭素有“国家中心公园”之称,秦岭是中国地质、气候、川流、植被、动物等的南北分界线。地质学家认为,秦岭是中国造山带和南北构造带交汇之地;气候学家认为,秦岭是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水利学家认为,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植物学家认为,秦岭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多样性特征;动物学家认为,秦岭将动物区划分为古北界和东洋界;另外,在文学家眼里,秦岭是华夏文明的龙脉[5]。大巴山被称作中国的“自然国心”,是南北自然区域的过渡地带。既区别于秦岭以北的暖温带落叶林,又区别于大巴山以南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南北兼有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安康地处秦巴山地的中段,自然优势就是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高达65%,境内水体水质常年保持I-II类水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超过300天,稳居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列[6]。2014年春节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安康考察慰问,对绿色安康大加称赞,称安康是“镶嵌在秦巴腹地的一颗明珠”[1]。因此,“秦巴明珠、生态安康”成为安康旅游品牌的新亮点。应借助《汉水安康》将安康打造成中国的“绿色”中心。

(二)依托汉文化,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和谐安康”文化品牌

公元前206年,刘邦大军来到汉江上游汉中休养生息。他看到汉中温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开始囤积粮食,并筑坛拜将、厉兵秣马,利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计谋,于公元前202年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江上游的汉中是他的发迹之地,遂定国号为“汉”。汉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汉水——汉朝——汉族——汉字——汉文化”连成一线,形成了中国的“大一统汉文化”[7]。

汉文化是以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荆楚文化是汉文化的原始基础,是当时汉水上游的本土文化,正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和“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才有了“丝绸之路”的创举和张骞出使西域的传奇故事。巴蜀文化是汉文化形成的重要基础,对当年刘邦人生转折产生了重大影响,正是“天人合一”的自然之气、“原始宗教”的诡秘之意、“海纳百川”的开放之概,使“休养生息”成为汉朝后来的国策,积极发展含巫术“茶”在内的各种经济,并且以“拜将”的超人举动聚集良才。关中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作用,关中繁华似锦的帝都圣地,使刘邦的“约法三章”名垂千古,深得民心。刘邦统一天下后,觉得“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使法律篇章达“傍章十八篇”,以致到了汉武帝,汉朝的法律篇章达到了60篇之多。儒学文化是汉文化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成为汉朝的治国之本,刘邦通过儒家思想的统理,成为以孝治理天下的第一位皇帝,“和亲”的方法,不仅凝聚了民心,巩固了汉朝政权,而且恢复了经济,繁荣了社会[8]。

汉江影响的荆楚文化、秦楚古道和子午道影响的关中文化、巴山盐道影响的巴蜀文化在这里交融互动,影响安康不同的区域。因此,依托汉文化,打造多元文化融合的“和谐安康”文化品牌,是安康的必然选择。

第一,以汉江为纽带,打造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汉水文化”。在安康汉江河道上,直接与“汉江”相关的历史地名,就有安康城“汉中郡”、紫阳“汉王城”、汉阴“汉阳镇”、石泉“秀挹西江”古城,以及与“汉江河”相关的历史地名,也有旬阳“蜀河镇”、白河“白河城”等,它们都是“汉江文化”的重要历史遗迹。因此,安康汉江流域的安康城、紫阳县、汉阴县、石泉县、旬阳县及白河县都可以依托汉江,打造汉江流域黄金水道的“汉水文化”。

第二,以巴山盐道为依托,打造大巴山北坡神秘巫文化的“巴文化”。历史上的“盐道”成为重要的巴文化遗迹,而今大巴山北麓的安康境内,在岚皋的岚河盐道上发现了巴人部落,镇坪沿南江河而行的盐道,其发源于大巴山的南江河上游的“毛坝河”,从巴地流进紫阳任河的“大巴塘”“芭蕉”“毛坝镇”等地名,都与“巴”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大巴山北坡的镇坪县、岚皋县、紫阳县可以用巴山盐道为文化品牌,突出大巴山北麓神秘巫文化的“巴文化”。其中镇坪县要从鸡心岭的古盐道中突出巫文化的“盐道文化”,岚皋县要从南宫山4A旅游景区中突出巫文化的“药文化”,紫阳县要从民间茶马古道中突出巫文化的“茶文化”[1]。

第三,以天险秦岭为靠山,打造秦岭南面的安康地域的“秦文化”。秦岭北侧是“八百里秦川”的秦朝皇都,南侧是“天府之国”的蜀汉文明发祥地,山间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长安至宁陕的子午道,架起古城秦文化与蜀汉文化之间的桥梁。因此,宁陕可以天险秦岭为靠山,打造秦岭南面的安康地域的“秦文化”。

第四,借历史文化名片“朝秦暮楚”,打造秦楚交界的安康地域的“秦楚文化”。地处秦楚交界的安康辖区,由于历史原因,两国边关持续发生争夺地盘的拉锯战,使地域的管辖权经常发生变化,边民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朝秦暮楚”的做法,以保人身安全。平利县关亚边关的楚长城,就是战争的历史见证。因此,平利县可借历史文化名片“朝秦暮楚”,打造秦楚交界的安康地域的“秦楚文化”。

(三)依据移民特征,构建安康南北饮食文化荟萃地

安康汉江东西的水道和秦巴南北的山道,构成东西南北中的人员自然往来聚集交流地。从南宋开始,陕南曾几度成为全国性大移民的聚集地,特别是明清几次大移民,又使陕南成为以湖广、闽粤为主体的移民地,到了清朝中叶,已经是“十家九户客,百年土着无”[9]。全国各地迁移来的客民在此生息、通婚、繁衍,形成陕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使这里成为“天南地北”的饮食城。像南方菜与北方面的自然融合,推出了安康的“酸菜面”;南方鱼与北方面的有机结合,产生出安康的“剁椒鱼拌面”。安康可依据移民文化特征,从民间饮食中,挖掘和打造安康南北饮食文化的丰盛大餐[1]。

第一,南北的饮食文化大餐,突出安康地域的“中心”特色。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归功于汉代长安和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从西域引进的蔬菜植物和一些西式烹调方法,大大丰富了中国的传统饮食文化。安康的南北饮食文化大餐,突出了安康的全国“中心”地的地域特征。安康各地的饮食文化特色也体现出各地的自然风貌。石泉县的油炸小河虾、汉阴县的白火石汆汤、紫阳县的蒸盆子、安康城的蒸面、旬阳县的八大件、白河县的肉糕等,反映出汉江川道流域的特色小吃与水密切相关;而宁陕县的十大腕、岚皋县的吊罐炖肉、平利县的绿茶炒腊肉、镇坪县的洋芋粑粑炒腊肉等,反映出秦巴山区特色小吃以肉食为主,突出原生态饲养的封闭性生活方式[1]。安康的“富硒”食品,又成为绿色健康的重要食品。乡村旅游中折射出的“长寿”文化品牌,将成为安康旅游饮食文化的新卖点。汉江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无污染的河水保证了味道鲜美的“汉江鱼”又成为安康的一个重要饮食文化品牌,将品赏汉江鱼作为体验汉江的重要内容,让来到安康的游客形成只有品尝了汉江鱼才算完整的游了汉江的旅游认知[1]。

第二,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饮品,奠定了安康汉水文化的根基。中国人饮茶记载是在西汉。西汉时期,饮茶是巴蜀地区人们重要的生活现象。历史上,汉江流域盛产绿茶,唐代陕南已是贡茶之乡。《新唐书》记载兴元府、金州贡茶,陆羽在《茶经》中将陕南列入“山南茶区”,安康的紫阳毛尖列入宫廷贡品,“每岁充贡”,平利三里娅毛尖茶被列为皇家“贡品”[10]。唐宋以后,陕南安康茶已进入文人诗句中,唐朝诗人岑参在金州,有《郡斋平望江山》诗:“水路东连楚,人烟南接巴。山光围一郡,江月照万家。庭树纯栽桔,园畦半种茶”。姚合担任金州剌史时,对金州茶情有独钟,其《棕径》诗云:“药院径亦高,往来踏棕径。该当繁暑日,草峤微微冷。爱此不能行,折薪坐煎茗”[10]。到了明清时期,陕南茶与文人墨客的情缘更深。明朝著名文人王九思《金州州守惠茶赋谢》:“老去难胜酒,闲来独倚楼。使君题玉版,仙茗自金州。春泛山泉色,香分汉水头。枯肠从此润,短咏若为酬。”嘉庆年间,曾任兴安知府的著名文人叶世倬在《春日兴安州中杂咏》中的诗句:“桃花未尽开菜花,夹岸黄金照落霞。自昔关南春来早,清明已煮紫阳茶”[11],成为今天紫阳茶的精美广告。历代文人的茶诗美文,使安康的茶文化饮品构筑起安康汉水文化的根基。

第三,精彩的酒文化活动,扩大安康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两汉时期,饮酒逐渐与各地的传统节日联系起来,形成别具一格的饮酒日,伴随饮酒产生了许多有趣的酒歌曲[12]。汉水流域的安康,优良的水质使安康成为酒的王国,这里白酒、红酒,以及酒饮料品种齐全。汉江流域的先民,对酒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视酒为生活中接待客人的隆重礼仪,固有“无酒不成席”之说法,无论各种庆典、四时八节、红白喜事、亲朋相聚都离不开酒。在长期的饮“酒”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喝酒规矩成为乡风民俗的重要内容,将知识、娱乐与饮酒融为一体,构成独特的酒文化。时至今日还流行唱“酒歌”的习俗,不仅烘托宴席气氛,还能陶冶精神,增进人们的交往。汉江流域的这些酒规、酒礼,成为安康重要的生活内容。同时,也传播了传统饮“酒”文化中的以“礼”为核心的治世思想。做到有礼必有酒,礼在必有酒在。丰富多彩的酒文化活动,有助于扩大安康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四)恢复巴山盐道原貌,着手世界文化遗产“盐道”品牌申报

历史上,从汉代开始,实行盐铁官营。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将当地的大盐铁商任命为盐、铁官,负责管理盐铁的生产和买卖等事务。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而且盐的产量大大提升,盐的推销就成为盐生产的重要环节[13]。因此,历史上的巴山盐道,早在汉代就已成为国家经济和平民生活重要通道。

第一,盐道丰富安康旅游文化品牌的内涵。据考证,帝尧时期,巫溪盐泉发源的大宁厂是巫咸国之地,大宁厂古盐场向北至陕南等地,是一条重要的巴山“官盐大道”[1]。在古代,盐既是生命和经济之源,也是战争之源。商、周至春秋前期,巫盐属庸国;公元前611年,秦、楚、巴三国灭庸,巫盐属巴国;公元前316年,秦相司马错给巴国最后一击。巴国虽灭,巫盐归楚国。因盐而起的秦楚战争差不多延续了一个世纪。公元前223年,楚国被强秦所灭,获得楚盐的秦国更加具有生命力。公元前221年,秦国最终统一了中国[14]。巴山盐道作为文明传承的文化廊道,见证了历史上的秦、楚、巴、庸四国的发展和消亡过程,富有传奇色彩。巴山盐道主要部分在深山老林中,是大山民众的精神寄托,像位于陕鄂渝三省市交界处的鸡心岭“巴山盐道”,正处在被当地人们誉为中国陆地版图的“自然国心”之地,超脱的精神遐思,丰富了巴山盐道的人文价值。

第二,盐道构筑安康南北旅游的精品线路。隐藏在深山老林的巴山盐道,主要部分保存完好,破坏较少。现在只需恢复巴山盐道的自然原貌,就可以利用巴山盐道,打造安康生态旅游的厚重文化品牌,并且将巴山盐道与秦楚古道或子午道联系起来,使汉江流域成为安康连接全国南北两大水系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过渡区,构筑安康南北旅游的精品线:古都(西安5A景区)——秦楚古道(柞水——镇安——旬阳)或子午道(宁陕——石泉——汉阴)——汉江(安康城香溪洞4A景区)——赢湖(4A景区)——双龙溶洞(4A景区)——南宫山(4A景区)——天书峡(4A景区)——鸡心岭(自然国心)——大宁厂(古盐都)——汉风神谷(荆竹坝悬棺)——小三峡(5A景区)——长江三峡(5A景区)。这样一来,巴山盐道重新成为沟通长安古都——汉江——长江,进行经济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1]。

第三,积极申报“盐道”世界文化遗产。盐道文化廊道所形成的盐道文化遗产,是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盐道作为经济交往的通道,使深居大山的民众具有开放的胸怀;深山老林中的巴山盐道险阻,锻造了这里人们的吃苦耐劳精神。盐也产生了山中佳肴“腊肉”,盐背子面面饭也成为今天长寿宴的佳肴。因此,围绕盐道文化廊道,积极申报盐道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打造安康旅游文化品牌,而且让更多的人从另一种视角认识大巴山。盐道是一种新兴的典型的文化线路遗产,应引起盐道沿线各地的高度重视。申报盐道世界文化遗产,需要盐道文化廊道沿线加强合作,共同研究,深层次挖掘古盐道的历史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盐道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在保护巴山盐道的前提下,着手巴山盐道原样的恢复,通过陕鄂渝三地共同申报“盐道”世界文化遗产,协同打造和提升整个秦巴地区的旅游文化品牌。

[1]赵临龙.从延安旅游火爆看安康旅游产业突破[N].安康日报,2017-07-26.

[2]郑斐.纪录片《汉水安康》10月12日起在央视播出[EB/OL].(2016-10-12) [2017-08-25].http://www.hexiesh aanxi.com/2016/10/12/13687.html.

[3]舒隆焕.《汉水安康》入选全国优秀纪录片[EB/OL].(2017-03-13) [2017-08-25].http://www.cnr.cn/sxpd/qs/20 170313/t20170313_523655156.shtml.

[4]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康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7-04-06) [2017-08-25].http://www.ankang.gov.cn/Content-106765.html.

[5]张会心.秦岭的文化基因[J].国学,2011(12):6-23.

[6]赵临龙.致力打造陕南旅游文化品牌[N].科技文摘报,2016-12-23.

[7]梁中效.试论汉水流域的历史文化特征[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4):1-7.

[8]杨振红.汉代法律体系及其研究方法[J].史学月刊,2008(10):17-34.

[9]季宏.“中国绿色心脏——安康”的旅游形象策划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 (2):33-36.

[10]梁中效.陕南茶文化与绿茶产业开发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9.

[11]赵仿.陕西紫阳茶业的发展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30):156-157.

[12]冒文礼.千年文明史中华酒文化[J].商业文化,2016(5):88-93.

[13]王茹.两汉盐铁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4.

[14]赵临龙.中国自然“国心”鸡心岭的文化内涵[J].当代经济,2008(2):88-89.

猜你喜欢

巴山汉江安康
渔舟唱晚
安康幸福 有你的身影
汉江春晓
巴山送红军
汉江,为你梳妆
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
端午安康
THE PRECLOUS THING珍贵之物
巴山背二哥
巴山英雄熊国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