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29李钊锋陆艳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党支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李钊锋+陆艳梅

[摘要]近年来,国家不断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创新创业政策落实和推进的主战场,高校学生党支部汇聚了广大拔尖学生人才,理应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学生党员起模范带头作用。鉴于此,本文客观分析了依托高校学生党支部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党建工作有机融合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支部;创新创业教育

一、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党员中具有创业意向的过少

基于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及社会文化影响,大多学生党员的想法是毕业后找一份固定工作,有创业意向的党员占极少部分,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土壤过于薄弱,仅依靠创业本身难以吸引大批学生党员的关注。

(二)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党员缺乏行动

部分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党员,了解关于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但动机并非来源于本身,更多是受到大众传媒及周边同学的影响,这种以从众心理引起的创业意识不具备自我激励的内在动力,经过时间的推移,学生党员的创业意识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淡化,最终没有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有创业行动的学生党员缺乏能力

部分付诸创业行动的学生党员,受限于原有的生活阅历,缺乏创业经验,决定创业后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能客观理性地解决,没有形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执行模式,导致项目难以持续进行。

(四)有创业能力的学生党员缺乏激情

相对于就业而言,创业不能确定未来是否成功,中间的各种困难以及不确定性会不断消磨学生党员的创业激情,导致部分学生党员从最初的满腹激情,到激情逐渐消退,再到放弃,最终导致创业项目失败。

(五)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以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居多,在职创业或创业后返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较少,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党员在开展创业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指引,学生走了很多弯路。

二、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学生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的未来和希望,是党的接班人和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李克强总理最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学生党员,应该响应国家号召,结合个人实际,带领广大群众投入到改革的浪潮。创业是时代发展的代名词,学生党员在参与的过程中,应避免陷入功利教育的漩涡,避免唯金钱论唯利益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是无私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而并非自私自利的狭隘之人,而这个结合点就是公益创业教育。

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既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也间接教育学生党员懂得感恩,学会奉献;既教会学生如何赚钱,又教会学生如何用钱,在提高学生党员道德水平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党员合法合规地从事创业,同时兼顾公益事业。这样,既保证学生成长成才,又服务于社会,一举两得。

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文化认同感逐渐出现了断层,部分地方党组织生活变得比较枯燥、仪式化、理论化。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党员敢闯敢拼、不怕失败的奋斗精神,重新拾起建党初期的精神气,既有利于为国家解决就业难题,创造就业机会,在经济新常态下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后备人才;又有利于促进党组织内部的自我改革,在和平时代思考潜在危机,借助在公益创业过程中涌现出的创业典型,带动全体党员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三、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一)组建公益创业导师队伍

公益创业教育与普通的创新创业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既要兼顾创业,又要兼顾思想教育。因此,公益创业导师队伍应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创业导师和思想导师。创业导师包括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与创业方向契合的专业老师,思想导师则由学生党支部书记负责。创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党员在创业过程中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确定创业方向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促成创业成功。思想导师主要负责感恩教育,把创业项目与公益活动紧密结合,教育学生不能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应要有服务社会的精神,不能做无良商人。

(二)组建公益创业学生团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业导师团队在学生党支部中挑选有强烈创业意向、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执行力的党员作为领头人,根据学生的兴趣、实际情况、周边资源等,帮助学生党员确定创业项目。以创业项目为依托,以领头人为中心,以项目本身所涉及到的兴趣点吸引其他学生党员加入团队,成为公益创业项目团队的一分子,在领头人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完成项目。公益创业导师在团队具体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适时指导,帮助学生党员团队创业成功。

(三)搭建公益创业模式

公益创业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既培养学生党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教育学生党员懂得感恩,乐于做公益。在搭建创业模式时,应结合学生党员的擅长领域,周边可利用资源以及学校本身的情况,从实际出发,确定创业模式。依托高校已搭建的創业基地、创业园区,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思路转变为现实,以学校本身所蕴含的商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支持学生党员创业团队从事资助在校贫困学生等公益事业。依托高校所在地周边的商业资源,让学生党员走出去,与当地产业结合,既实现自身的造血功能,也能公益帮助当地产业发展。

(四)将公益创业融入到学生学分中

公益创业,既有道德育人的长远深层意义,也有当代创业的时代趋势,更有为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实际成效,应将公益创业的实践过程与学生毕业要求获取的相关学分结合,如微学分等。对于无创业意识、有创业意识无创业行动、有创业行动无创业能力、有创业能力无创业激情的学生党员,在跟着团队做项目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真正让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普及到学生党员自身。公益创业与课程学分的紧密结合,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党员加入公益创业队伍的积极性,壮大公益创业的学生党员数量。

(五)将公益创业融入到党组织生活

目前的部分高校党组织生活还是比较传统的、空泛的。党组织生活对学生党员的最大意义就是提高党员党性,做一个团结党内外人士的合格党员。将公益创业融入到党组织生活,即提高党组织生活的组织效率,把日常的项目执行跟党组织生活融为一体,做公益创业的过程就是提高自我党性的过程,在具体项目操作时对学生党员做隐形教育。如果更多的学生党员通过公益创业学会感恩、学会服务社会、学会无私奉献、学会团结集体,则党组织就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党建后备人才。

(六)重视学生党员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造允许失败的理解环境

在高校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重点引导并非规定必须要创业成功。创业成功不是学生党员从事公益创业的考核标准,重点是在实施公益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唤醒学生党员敢闯敢拼、不怕失败的中国共产党奋斗精神。党员身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岗位,党赋予给个人的使命随之变化。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经济结构面临优化升级,学生党员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培养他们敢闯敢拼、不怕失败的创新创业精神,将有利于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牢固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执政党地位。

(七)做好公益创业文化的传承,避免青黄不接

公益创业模式一旦落地,必须制定团队成员的准入以及退出规定。在学生党支部中开展创新创业培养,应该要覆盖面尽量广,而不是集中培养极个别典型案例。所以,当学生党员毕业后,或者虽在校内但已无心参与公益创业相关事项时,应提醒该部分成员及时退出运营团队,可以担任顾问等职位。在平时的项目操作过程中,应重视老成员带动新成员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保证公益创业文化的香火得以流传,并越燃越旺。通过不断的积累,党支部的公益创业文化突然必定越加肥沃,并在广大学生群众带动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党支部创新创业教育高校
基于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作用的途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