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民歌教学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

2017-12-29黄文专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普及民歌音乐

黄文专

[摘要]中国民歌是民间各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传唱流传下来的歌曲,是各民族间人们的艺术智慧结晶。在大学教育中普及民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歌文化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促进这种民歌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重点对中国民歌教学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有效开展民歌普及教学,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

[关键词]中国民歌;音乐教育;地域文化;民歌文化

中国民歌历史悠久,内涵十分丰富,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各族优秀音乐文化的汇集,也是反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音乐文化的重要艺术形式。在民歌的传唱过程中,民歌所蕴藏的优秀民族文化、音乐文化特色等,也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而在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通过普及民歌教育,能够有效弥补大学生音乐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不足的情况,同时对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民歌音乐文化,体会民歌所蕴藏的历史人文色彩,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

一、民歌教学在大学音乐教育中普及的重要性

(一)民歌教学的普及对于大学生了解民族文化非常重要

在音乐文化领域中,对民歌有一种称谓,那就是音乐之根,可见民歌在音乐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民歌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区域劳动人民的社会价值观念、风土人情、日常生活习俗等,在当前大学音乐教育中,普及民歌教育,对于大学生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民族众多,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形式各异,通过民歌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民歌普及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定一些优秀的经典民歌让学生进行演唱表演,如《小河淌水》、《康定情歌》等。学生们在演唱表演过程中,教师对民歌的背景、流行区域的社会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学生们能够一边演唱,一边掌握民歌所蕴含着社会背景文化生活。学生在可感可知的音乐文化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对民歌音乐文化的印象,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体会歌曲的艺术魅力。《康定情歌》中的歌词,“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其实在当地康定城,很多方言中都有“端端”、“人才好”、“会当家”、“月儿弯弯”等表达习惯,并且在马渡的山歌中也多用“溜溜”、“连连”等作衬词。可见,民歌在反映地域语言文化习俗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作用,学生们在学习民歌文化时,可以不断提升他们对民歌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信息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二)民歌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母语表达能力

很多具有鲜明风格的特点的民歌,都与其特定的唱腔、唱法联系密切。民歌在唱法上讲究字正腔圆,这对学生们正确的练习歌词表达,掌握好语言的表达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说好普通话,唱好汉语歌曲,是高校音乐教育责无旁贷的职责。在高校普及民歌教学,能够让学生们系统的学习不同风格的民歌,并且了解、认识以及掌握民歌不同唱法的基本特点和内在联系,这对提升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帮助学生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在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一些学生在说话谈吐方面还存在吐字不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们盲目崇拜一些蹩脚的普通话发音流行歌手有一定关系。吐字方面,一些学生还故意模仿某些歌星的含糊不清的吐字习惯,这种唱法习惯,对于学生们的语言准确清晰表达,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民歌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清晰、准确吐字的重要性,并且感受到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带来的益处。在与人沟通谈话过程中,让人感受到口齿清晰、语言表达顺畅流利的印象。

例如,在民歌《燕子》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感受是民歌非常好听,不过在高音方面难度很大,很多学生唱不上去,如果用较低的声音演唱,效果又不太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给学生们进行讲解,只要音乐表达是正确的,在演唱时,可以适度降低音调。同时,要求学生们注意歌词中字的归韵,要做到字正腔圆。在这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通过让学生降低音调,注意咬、吐字及歌词的归韵问题,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正确的发音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唱歌水平,而且对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提升汉语的交流能力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民歌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审关能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当前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审美能力的提升,不可忽视民歌教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审美联想、审美能力,是培养具备较高音乐艺术文化修养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全面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民歌教学在这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例如,民歌《沂蒙山风光》的教学中,这首歌词的清新秀丽,精神活泼动人,给人以充满喜悦的情感和对家乡的热爱。这些内容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这种“正能量”的歌曲。并且,歌曲中的意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联想能力,让学生们在演唱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那种沂蒙山的优美自然风光中,陷入美景的遐想之中。这种经典的民歌,从多个角度将沂蒙山的自然美景和风土人情民俗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活精神和情趣描绘的淋漓尽致。在学生们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这首歌曲进行审美能力训练。学生们自己分析歌曲所展示的自然环境以及歌曲创作者的心理变化,并突出那种优美的沂蒙山绿色山林大地的景观美,让学生们在这种清新、自然的环境中展开审美联想,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启发学生们在这种环境下,设想自己就是生活在沂蒙山地区的人,用力呼吸着自然茂密山岭的清新空气,在山间劳作过程中,挥洒的汗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出劳动者辛勤劳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向往。学生们根据歌词以及变化的旋律,放声歌唱,真正感受到歌曲的歌词之美、情境之美,这对大学生们开发自身的审美潜力、启发审美能力,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具有很好的作用。

(四)民歌教學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有着重要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普及民歌音乐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