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有多重要

2017-12-29王春香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7年10期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要注重训练学生朗读的能力,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规范的语言大有裨益。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材就有许多适合朗读的文章:《秋天》《窗前一株紫丁香》《日月潭》等。我班的孩子来自外地的较多,基础参差不齐,普通话也不标准,有的孩子不好意思开口。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自由练读,小组读,互评,再由小组推荐读得好的同学读给大家听。我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熟读成诵,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绝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也同时包含了记忆活动。要想让学生积累知识,就必须让他们把对知识的记忆长久储存,可以拿来就用。大声朗读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加深和巩固记忆,感知和想象被唤醒,帮助学生进行联想记忆。而默背只能在脑中回响,不能说出来,学过的知识就容易忘记。只有出声朗读,才能记忆深刻。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好的,指导学生诵读,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感受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懂得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传达自己的感情,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三、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美丽的西沙群岛》《火烧云》《观潮》等,都是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观潮》一课,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到这“潮”的确是天下奇观。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声情并茂的朗读可感染學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朗读如此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就要加强训练。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差异,各年级的训练要求不同,侧重点也不同;但从训练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不管哪个年级,都应当突出“读”的训练。为此,可采用教师示范朗读、启发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参与感悟,配乐朗读、提高升华等方法。

(作者单位:营口市站前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