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造中使用在使用中优化
2017-12-29袁欣
英语教材是目前义务教学阶段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某些地区甚至是学生唯一接触到的英语语材。一句通俗易懂的话“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道出了一个道理:教师应当结合实际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真正为教学服务,教材的活用和重整成为研究的课题。
一、以教材编写理念为灵魂,让教材重整有章可循
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为基础,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与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寓素质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我们再次审视教材编写的根本指导思想,它不再是单纯的英语语言教材,而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教材。
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教材为例,教材遵循“素质—题材—功能—结构—任务—可行”的六步法编写大纲,并以落实素质教育为出发点,确保教材的可行性。教材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根本。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如何能体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呢?
以《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9 Unit 1 Are you sad?一课为例:课文的情境是Lingling表情严肃地坐在房间里,Amy 问Lingling 怎么了,问她是否难过,Lingling说不是。Amy 问Lingling 是不是感到无聊,愿不愿意玩洋娃娃。之后Amy才得知,原来Lingling 想送Amy 一个圣诞礼物。
这样一篇课文的设计不单单是语法Are you sad?和词汇sad/ bored/nothing等的学习,在情感态度目标方面体现了如何关心并体察他人感受,别人遇到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足见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力求包含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及“能自律会自主”。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应当将包容合作的意识渗透到教学中,这看似没有教学知识方面的拓展,但是在文本的阅读中加入了表達“关心”的情感元素,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关心”及“被关心”带来的真实感受。教师研究每一篇课文所体现的编写理念,就抓住了教材重整的灵魂,以此为线,开展教材的重整则会“有章可循”。在本课任务完成环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计与生活结合的活动,如考试后的安慰(I didn’t do well in the English exam)、遇到困难时的鼓励(I can’t play basketball well)等。
二、以话题为中心,在“做事情”中适度整合
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运用语言,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使用的教材在教材内容和语言材料的安排和取舍上,以与学生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学校课内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外国人相处等)密切相关的题材为主要内容,同时编排了一些社会活动题材和文学性的题材。由此可见,话题是教材的纲,教师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以话题为中心开展适度的整合,可以让词汇、语法项目和功能用语的选择和安排有纲可依,让运用英语的任务有了载体。
例如《英语(三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Module 1 这个模块。Unit 1 的情境是Daming一行人参观工厂,了解了制作薯片的机器,同时知道工厂的规则Don’t touch the machines等。Unit 2 的情境则是公园里的标注牌和图书馆管理员对学生的告诫。本模块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肯定和否定祈使句,并能够运用祈使句发出指令。祈使句的语言结构比较简单,但语义较为多样,而且汉语表达与英语表达有较大区别。教学时祈使句的学习以rules为话题,可以让语言学习在话题的统领下,将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学生阅读并了解工厂安全准则、公园文明规定、博物馆参观注意事项等,在此学习基础上制作英文校规海报,并向全班展示。教师可以将学生制作的海报张贴到教室或学校走廊上,真正实现了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能用英语做事情”。
三、以拓展阅读资源为途径,优化教学资源
近年来,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PIRLS)关注儿童阅读发生的具体情境,以此将评价中的儿童阅读活动还原到真实的生活中,关注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活动。在PIRLS的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局限于学科范围内,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娱乐、学习、工作等等。具体体现为将阅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与阅读活动的特定目的相联系。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孩子明白一段话的意思,准确地回答出试卷上阅读理解的题目,还要教会孩子阅读的能力,教会孩子从不同类型的文章中获取信息,满足自己不同的目的、需求。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就学校环境和教学情况来看,学校提供的阅读资源丰富程度、学校的安全状况与学生的阅读水平有较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拓展阅读资源是优化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英语课堂,拓展阅读资源
课堂作为师生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场所,是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并利用好的教育教学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依据前面所述的把握教材编写理念、抓住教材的核心话题,适度拓展阅读资源。在平日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作为研训教师,一直以来,我比较关注文化背景知识的拓展。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文化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阅读者对于阅读信息的正确理解。小学英语教材中会涉及到节日、饮食、活动等话题。新标准英语教材的课文素材就涉及到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以及万圣节等节日。这些有关文化背景的阅读资源是学生开阔视野、理解文化差异的最直接途径。
以《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1 I went to Chinatown in New York yesterday这一模块为例。本课的文本是一封来自Daming的邮件,描述了他昨天去中国城的所见所闻。教师在文本阅读教学之前,应当为学生提供有关中国城的阅读拓展资源,让学生在浅显易懂的阅读材料中了解中国城的由来。图文并茂的文化阅读素材,为学生的后续英语阅读提供了必备的素材,也为他们深入理解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请进其他学科,挖掘“听看”资源
儿童语言学习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从语言理解到语言表达会经历一段时间。作为一门外语,英语这门学科既要符合小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又要承担完成学业内容的任务,因此,外语教学不能局限于本学科内,应当整合美术、音乐及活动等,综合听说读写看各项技能的培养于一体。低年段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之初,课堂活动会有画一画、唱一唱、做一做、看一看等,将音乐与美术等学科融合在语言学习中,从而丰富阅读资源。
(三)关注日常生活,积累语言资源
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新标准英语教材在不同的年级都涉及到购物的话题,英语句型有How much is it?Is it expensive?It cost twenty yuan. 等,如《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2 ,教材通过对英国超市的介绍,让学生能够了解英国超市出售的物品。教师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家门口的大小超市,观察它们都出售哪些产品,并记录产品名称,丰富词汇量,积累语言素材。
(作者单位:大连市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