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室里,没有谁是普通人

2017-12-29孙建锋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7年10期

“ 她没有正式编制,不是学科带头人,也不是教学骨干,就是一位临聘的代课教师,因班主任产假而临时聘用的代课教师。”一坐到课堂,我就的身边就飘来一阵耳语,“这班学生比较淘气,特别是那个自闭症的孩子,课上总是自言自语,不安分……以前没少遭奚落……甚至被下逐客令……”但是,我发现,这位教师在用最直接的感受去“创造”:她把那个一年级的自闭症孩子揽在怀里,孩子依偎着她,并不闹,因为在老师的怀里他得到了慰藉与尊重。

在教室里,没有谁是普通人。无论身份,无论性别,无论年龄,无论外表看上去多么风轻云淡,但隐藏在背后的往往是精彩绝伦。再平凡的个体都需要不平凡的爱,再平凡的老师也可以给出别致的爱。

他,退休时60岁,教龄40年,备课笔记40本。我翻看他的备课笔记,每一次作文课,都有“下水文”,且有可读性,似乎可以结集成书。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校园的转弯处,就这样,他过完了自己孤独且精彩的教书生涯。有人说他一生怀才不遇,替他惋惜,我却觉得大可不必有这种心理,否则,我们的教育就缺少了传奇。况且他的初心肯定也不是扬名立万,不是让人刮目相看。

有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天分,有些人或许一辈子浑然不觉。不是世间所有的才华都会有人欣赏,不是所有的热爱都要虚张声势。沉默不代表平庸,反倒是怀揣着秘密静静地生活,心灵反而自由而开阔。

是的。母亲节是一种仪式。把仪式感做足的是商家。鲜花送母亲自不必说,再还妈妈一个吻,创意十足——“女儿的吻”被定格后,手持照片,便可领取一碗免费的鸡翅、米饭……《小王子》中的狐貍说:“‘仪式’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总有人抱怨教学无趣,也许因为教学缺少了仪式感。有了仪式,就有了认真的态度,有了充满情感的表达,有了“好日子”。

仪式感可让那些寡淡无味的教学变得色香味俱全。不信,谁都可以试试啊,学生喜欢的,有时恰恰就是老师给他的“多余”的仪式。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