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指导对策
2017-12-28江晓琴
江晓琴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还能够有效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对小学三四年级的习作指导进行了分析,供同仁参考指正。
【关键词】作文教学 核心 合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23.056
一直以来,只要打开学生作文本,就能发现:教师留下了的圈圈点点,有“眉批”“总批”,有修改符号、有评价意见,就是没有学生自己的修改痕迹,甚至不少学生连教师圈出的错别字、标点符号也都丝毫不动,一些错误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跟踪督促学生修改,以至于学生错误地认为作文写完后交给教师,就已完成任务,至于批、改,那是教师的事。为此,教师应当在评讲习作环节突出评改针对性,让学生成为习作评改的主人。应当努力做到:作文下发后,每个学生根据本次作文的实际,结合同学、教师的评改,从审题、构思、语言、内容、中心、书写等方面,对这次作文进行总结,写出自己的收获,写出存在的问题,写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练思维能力,选好写作材料
首先,要选真实的材料,即材料本身既要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又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运用真实的材料,写出的文章才能具体、生动。其次,要选新颖的材料,即材料本身既要新鲜,又要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思想、新风貌。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同一处景、同一种物,都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见解。最后,要选典型的材料,即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最能概括和揭示事物本质的材料。选材不但要注意普遍性和代表性,而且更要注意选择能充分反映事物特征的材料。这样,文章才能主动,中心才能鲜明、深刻。
二、创设展示舞台,鼓励发表习作
没有发表就没有习作,发表让学生的习作有了读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处于写作的起步阶段,能发表的稿件少之又少。因此,笔者通过创建班级博客的方式发表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还能看到同学的作品,相互学习。另外,学校有每月一次向《多彩校园》杂志投稿的机会,每次笔者都激励学生积极投稿,现已有七位学生的作品在《多彩校园》杂志上刊登了。其中,学生姚驰的作文《让我感动的深圳阿姨》还被评为该杂志年度十佳作文,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教师要把学生习作的灵感开发出来,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只要教师遵循儿童习作的基本规律,立足于本阶段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精心设计习作导学方案,耐心地辅导每位学生,一定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写出精彩的作文。
三、培养观察能力,积累习作素材
三年级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具体的观察方法,而不是让学生随意观察。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让他们明确观察的内容。例如,在观察植物时,教师要给学生这样的观察指导: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观察校园时,要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或整体到局部等。另外,在观察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可以鼓励学生融入想象,让他们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样,他们的作文就会写得更生动、具体。除了教会学生按顺序观察外,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在观察中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荔枝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观察:眼睛看外形,双手触摸外皮,剥开后用鼻子闻气味,放在嘴里尝味道等。通过多种感官去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积累详实的写作素材,写出更加精彩的作文。
四、自改互改,做自己的主人
首先,在作文课上,和班里学生一起围绕作文题目,从“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这三个问题入手,指导学生审题,选择和组织所搜集的资料。在学生草稿出来后,再请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对自己的草稿进行自问自答,自问自改。
其次,学生在自我修改中,首先针对“要写什么”这一问题进行审题。看看自己的作文是否符合要求,有無跑题。接着应该在此前提上默读自己的作文,检查中心是否明确。最后带着“怎样写”这一问题,反复确认本次作文的重点。
最后,互读互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为进一步发挥互改的优势,首先,我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互相比较,利于提高。然后,由小组同学合作评改,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修改符号,每人给你所修改的作文至少找出一条优点、一条缺点。比如一次习作《我的母校》时有位同学描写松树时只写了“四季常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简短的几句话,就再没有具体的内容了,在互批中小组成员就看出了问题所在:“他只从整体上写了松树,却没有写出它的枝、它的叶、它的干。”在修改中,当他们发现观点一致时就会欢呼起来,学生在“辩论”中通过寻优点,挑毛病,说理由,摆证据,从而达到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五、留心生活,切实参与
许多四年级的学生害怕作文,究其原因是因为往往缺乏材料,没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实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许多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却对此熟视无睹,如:班会课上,老师关于班内情况的批评与表扬了,这些内容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写成不同性质的小作文;学了一篇课文后的读后感以及与主人公对话等。可见,无从下笔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盲随者。每次作文习作时提前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与此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花几天的时间让学生切身感受其中的苦与乐。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能够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学会教学生参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才会获得更多的习作素材。
小学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要从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去寻找各种不同的习作切入点,才能使学生有所裨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寿宗.小学“二次习作”及其指导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