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再认识

2017-12-28曹晓亮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曹晓亮

〔摘 要〕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其世代的流传过程中,不仅凝聚了民间艺人的智慧,也记录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本文以山东菏泽弦索乐为例,通过对菏泽弦索乐的概况及其传承现状的研究,来阐述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对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传统音乐文化,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传统音乐文化 传承 发展 菏泽弦索乐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们民族流传久远的历史积淀,是我们民族饱经沧桑的文化传承,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血和梦想,其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历史记录者,也是民族文化的当今开拓者。本文要探讨的山东菏泽弦索乐,作为来自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其历史脉络从文人阶层到乡村社会,再到今天被广泛受邀到专业院校进行展演,它在漫长的传承过程中无不透露出艺人们自身以及社会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

一、菏泽弦索乐概况

1、历史溯源

菏泽弦索乐是一种主要流传于山东省菏泽市及郓城县、-城县等地,具有久远历史传承的丝弦器乐合奏形式。明中后期,抚琴抓筝、弹唱小曲曲牌的风雅活动在当地较为流行。随着中原俗曲不断相互融合、吸纳,于是产生了鲁西南联体曲“小曲子”。这种俗曲联唱的“小曲子”又有一个较雅致的称谓——“琴筝清曲”。从明代至清代,琴筝清曲从文人雅士的上流社会逐渐下移至民间,在民间,“琴筝清曲”的雅称又被称为“庄稼耍”“耍庄稼”“奏弦牌”“走闲牌”或是“玩音乐”等,并没有特别固定的称谓。而我们现在所用的“菏泽弦索乐”一名实则是国家非遗工作的产物。

与我国北方地区的众多弦索乐一样,菏泽弦索乐是在早期的说唱伴奏基础之上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在漫长的历史传承中,不断与当地其他类型的民间音乐相互渗透、融合,不仅保留了北方弦索乐的演奏特点,还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早期的弦索乐合奏,是小圈子的文人雅士以乐会友,演奏场所大多集中于客堂或庭院。该艺术形式从文人阶层下移至农民阶层后,其演奏场所也逐渐有所改变,爱好音乐的农民们利用农闲或节日,除了在庭院演奏外,也会去庙会或其他公共场合进行演奏。

2、乐谱及乐器

菏泽弦索乐的乐谱主要有工尺谱和简谱两种。早期的菏泽弦索乐艺人在演奏及传授乐曲時,大多使用工尺谱。工尺谱的音高是使用“上、尺、工、凡、六、五、乙”等简化的汉字或是汉字的变体来进行标记的。而今,在菏泽当地的弦索艺人中,只有少数的老一辈艺人能够认识工尺谱,年轻的艺人们几乎都使用简谱,也很难见到民间老艺人使用工尺谱演奏或传授技艺。

菏泽弦索乐最初使用的乐器是古琴、古筝,后加入了琵琶、扬琴和如意勾等,其后又逐渐加入了软弓胡、雷琴、板胡、低音胡、阮、笙等乐器。

3、常用曲牌及新创作器乐曲

根据实际田野考察、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为了尊重局内人对菏泽弦索乐的理解,笔者最终将菏泽弦索乐的曲牌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牌子曲,一类是大牌子曲。

(1)小牌子曲

菏泽弦索乐的小牌子曲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用于琴书演唱前的器乐曲牌,如【对开门】【八板】【降香牌】【尺字开门】等。 用于琴书演唱前的器乐曲牌属于闹场音乐,节奏欢快、热闹,有些地方也称为“打场曲”,主要作用是在演出开始前进行招揽观众、活跃现场氛围,并给演员以活动手指,为之后的正式演奏做准备。此类闹场音乐同样存在于其他多种艺术形式中,如山西 称“吵台”、扬州称 “打闹台,唱出头”、四川称“打开台”或“闹台”、河南也有曲艺音乐开场曲称为“板头曲”、京剧演出前的“打通”音乐等。早期的“琴筝清曲”主要是小众群体的自娱形式,并没有闹场音乐。“琴筝清曲”由自娱性质发展至职业演唱阶段后,出现了闹场音乐。

另一类是器乐化的琴书唱腔曲牌,如【上河调】【凤阳歌】【叠断桥】【汉口垛】【垛子板】【梅花落】,这六首曲牌又被称为琴书演唱时演奏的“老六门主曲”。

这些唱腔曲牌在菏泽地区的琴书唱腔中有着广泛的使用。器乐化的唱腔曲牌合奏时,各乐器可依自身特点自由发挥。如在【叠断桥】中,坠琴模仿声乐唱腔作为领奏;软弓胡运用沥弓、搓弓等特殊演奏技法,奏出快速反复的“嘟噜嘟噜”声;古筝通过左手的揉、按、滑、颤等技巧表现其独特韵味等。

(2)大牌子曲

大牌子曲主要是指山东的古曲十大套。山东筝乐国家级传承人赵登山先生告诉笔者:“大牌曲在唐代就已经有了,以前演奏大牌曲不叫‘碰八板,叫‘对大牌。‘碰八板是近些年才开始叫起来的,大家觉得用‘碰字显得比较热闹,适合描述各种乐器在一起合奏时的情形,且‘八板一词也能够说明大牌曲的曲体为‘八板的结构。所以,就用了‘碰八板一词……”

古曲十大套的器乐合奏形式可统称为“对大牌”或“碰八板”。由于前辈老师在教徒弟时,主要以古曲十大套中的第一大套为主,又有其他原因致使其余九大套古曲没有流传下来,如今保存较好的只有古曲十大套中的第一大套曲。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地把这第一套古曲称之为《碰八板》。

该套古曲分为“四大板”,分别是头板、二板、三板、四板。古筝在其中演奏使用的乐曲最多,共有8首乐曲,头板与二板各1首,三板2首,四板4首(此4首乐曲组成一小套曲,又冠以小标题“高山流水”)。其他乐器每板仅有1首乐曲,整套合为4首,又称“四合四”。

赵玉斋先生曾根据乐器递减的特点,把第一大套曲《碰八板》的演奏形式分为四种:合奏、三重奏、二重奏与独奏。

近年来,演奏《碰八板》在乐器种类与数量上也有一些变化。除以上古筝、琵琶、扬琴与奚琴(或称如意勾)四件传统乐器外,还加入了软弓胡、坠琴、雷琴、阮、板胡、低音胡和笙等,有时也根据演出需要增减乐器的数量。

(3)新创作器乐曲

除了上述“小牌子曲”和“大牌子曲”这两大类以外,还有新创作的弦索乐合奏曲——《乡音和鸣》《戏韵》。这两首作品均是由苏本栋根据民间音乐素材,重新编排部分曲牌并加入新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所用的曲牌分別为【大八板】【花轿行】【叠断桥】【上河调】【琴韵翠竹】【銮铃】。

二、菏泽弦索乐的传承现状

明清至今,菏泽弦索乐从“琴筝清曲” 时期的文人雅士小众音乐,逐渐下移至农民阶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年这种农闲时期十分常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也变得十分稀少,只少量散落于民间。

2011年5月, 菏泽弦索乐入选文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被列入了传统音乐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山东省推行了“文化项目社会办”的活动,该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厅主要负责,其中菏泽市的“琴筝清曲古乐社”作为文化活动类项目获得重点推介。

2013年9月24日,坐落于菏泽市新天地公园一处雅静庭院的“琴筝清曲古乐社”正式揭牌成立,该古乐社的成立旨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琴筝清曲”。社员们积极创编和排练弦索乐合奏节目,对菏泽弦索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也为艺人们搭建学习与演出交流的平台,如由文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此次展演比赛中,菏泽弦索乐荣获“最佳传承奖”。这不仅为菏泽弦索乐这一重要的传统器乐乐种的传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而且也对民间乐种的传承工作给予了很大的肯定。

三、对当下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传统音乐文化在世代的流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当时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当曾经的文化土壤一点点消失,来自于民间的传统音乐文化遇上当今新的社会文化环境,如何让这些传统音乐文化留住自己的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1、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真正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本民族的灵魂所在,尤其对于我国来说,许多民间音乐文化都属于非物质文化,大多是靠老百姓口耳相传,并没有像西方音乐文化那样有文字可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份鲜活印记,它不仅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还用活态的记录方式让后人认知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传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表现形态的文化,这种文化浸润着不同时代民众的世界观和社会理想与憧憬,承载着民众的智慧和人类的文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①“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库,是研究人类和社会、研究人民历史命运和世界观发展的重要原料。它既有社会历史性,又有时代空间感,能向各民族人民提供世世代代积累的宝贵人生经验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创新资源。”②

面对这样一种活态的传承方式,首先要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让来自于民间的音乐文化定期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

2、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对推广传统音乐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以菏泽弦索乐为例,2012年山东省推行了“文化项目社会办”的活动,该活动由山东省文化厅主要负责,其中菏泽市的“琴筝清曲古乐社”作为文化活动类项目获得重点推介。该古乐社的成立旨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琴筝清曲”,其中包括菏泽弦索乐、山东琴书、山东筝乐。这对菏泽弦索乐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各大高校也为艺人们搭建学习与演出交流的平台,如国家举办各类民间器乐展演大赛,高校将来自于民间的传统音乐请进专业的院校,让更多的在校学生能够接触传统音乐文化,感受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不仅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增强了民间艺人们在传承和保护上的信心。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心,这些来自于民间的“草根艺人”从乡土舞台走进了城市的专业院校,乃至登上了国际舞台。当原本一直被认为很“乡土”、难登“大雅之堂”的民间音乐走出国门,并且得到热烈掌声回应的时候,艺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同时也使得越来越多国内、国外的人开始重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3、艺人们自身的文化自觉,是传承与保护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所在

面对这种活态的传承方式,比起依靠政府的重点帮扶,艺人自身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或许才是传承与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时提出了“文化自觉”的重要思想。“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③

在菏泽,自从政府重视菏泽弦索乐的传承与保护后,当地许多艺人也都纷纷开始重新重视起来。当地的菏泽弦索乐艺人大多从事其他职业,对弦索乐的排练都只能在下班后或是周末、节假日进行。但是,无论这些艺人平时的工作有多忙,他们在每次排练时,都能准时赶到排练地点。尤其是在参加比赛和文艺展演时,艺人们更是将手头上的工作能推则推,一切以演出为重。

笔者以为,无论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还是艺人的主动担当,主体都应是人类对这份珍贵的历史印记的重视与珍惜。在笔者接触到的艺人中,有年事已高的老人,也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有从事政府工作的知识分子,也有淳朴善良的农民。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从一群人到另一群人,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只有这样活态的传承方式,才能守住传统音乐文化的根,才能让这一古老的民间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注 释:

①罗微.名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例[J].民族艺术,2010(02).

②罗微.名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例[J].民族艺术,2010(02).

③转引自:李宗桂. 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J].中山大学学报, 2004(06).

参考文献:

[1]吴赣伯.二十世纪香港中樂史稿[M]. 香港: 國際演兿評論協会(香港分会),2006.

[2]牛玉新.比较音乐研究 [J],1995(02).

[3]罗微.名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例[J]. 民族艺术,2010(02).

[4] 李宗桂.文化自觉与文化发展.[J]. 中山大学学报, 2004(06).

[5]董刚德.南路琴书调查与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

[6]王英睿.“碰八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

[7]沈洽.“融入”与“跳出”:民族音乐学之“道”——由“局内人”和“局外人”问题引出的思考[J].音乐研究,1995(06).

[8]张本一.论弦索与金元北曲的关系[J].民族艺术研究,2008(02).

[9]赵玉斋.鲁筝老八板传统流派乐曲研究——第一大套概说[J].乐府新声,1983.(01).

[10]王珣.山东筝曲的“八板体”与“碰八板”[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03).

[11]张婷.濒临失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D].山东大学,2008.

[12]张雪芸. 关于南曲、北曲与弦索伴奏问题的研究综述[J].四川戏剧,2009(04).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河北传统音乐文化遗产价值与开发途径探索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