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展讯

2017-12-28

画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哥窑美术史水墨

国内展讯

新媒体艺术

陆扬:脑髓天国

木木美术馆

2017年10月28日- 2018年2月11日

作为年轻一代新媒体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之一,陆扬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通过科学理论对人类经验的祛魅,用幽默揶揄人类荒诞的努力,以驾轻就熟的流行文化语言消解意义。她的作品从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中汲取知识,并显示了其在文化及宗教语境下对“精神性”的持续关注。同时,她广泛吸纳来自嘻哈、电子舞曲、朋克、视觉系、游戏、动漫、御宅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以令人炫目的多重感官整体作品环境,反映了文化全球化以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之纷繁游移的理解。此次展览“脑髓天国”不仅呈现了艺术家先前的影像、装置、程序和游戏作品,更以三件专门为此次展览创作的新作彰显着陆扬的艺术野心。

再生花园

艺仓美术馆2017年11月11日- 2018年1月7日

“再生”非“重生”,不是一种既有存在的清空重置。它可以是延伸,可以是升华。日本新媒体艺术家人长果月(Kazuki Hitoosa)与二瓶晃(Akira Nihei),透过新媒体声、光、影像交互,在重叠煤斗秘径中,安置了想象当中永不衰竭的迷幻花园,就生死的哲学命题,进行另一番感性探索。

流明矩阵国际新媒体艺术展

今日美术馆2017年11月25日- 2018年1月7日

“流明数码艺术大奖”(Lumen Prize for Digital Art)作为来自英国的奖项,在展览中呈现来自全球各地的20余件数码影像作品、装置艺术品和VR作品,其中除了本次大奖的获奖作品外,还包括入围作品、历届特色作品及文艺复兴带来的VR电影特别放映单元。本届展览已经是该奖项连续举办的第六届,此次亚洲巡展选择了北京作为第一站。展览以 “流明矩阵”为名。矩阵(Matrix),是一个按照长方阵列排列的复数或实数集合,最早来自于方程组的系数及常数所构成的方阵,用来表示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各种有关联的数据。

水墨艺术

似重若轻:M+ 水墨藏品

香港M+展亭2017年10月13日-2018年1月14日

该展展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水墨”相关的60件作品,共42位艺术家,分别来自香港、中国大陆、台湾、日本、韩国、印度、美国和西班牙等10多个国际和地区。展览分三个板块:“字迹、符号、笔划”、“山水的念头”与“物·外”。

帷幕——上海青年水墨年度展

上海彤SPACE 2017年12月10日-12月30日

以沪上为中心的文化圈不同于北京文化圈的观念性和学术性,更多的以生活元素和生活气息介入艺术文化,其面貌和思考方向根植于生活和生命本身。在寻找新水墨与现实的契合点与合理性的理论进程中,上海的新水墨艺术可以作为一个独特个案和切入点来进行探讨。这次参展的艺术家,就是在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刷之后,随着民族性的觉醒和话语权的重拾,走在探索水墨自身语言逻辑之内的形态变化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之路上的代表。

古代美术

哥窑瓷器展

故宫博物院

2017年11月12日-2018年8月31日

在中国陶瓷史上,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合称为“五大名窑”。故宫博物院陶瓷研究所自2010年至2015年先后举办了官窑、定窑、钧窑、汝窑瓷器特展,今年推出此系列展的最后一个哥窑瓷器展。展出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和仿哥窑(釉)瓷器113件(套),以及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博物馆、龙泉青瓷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六家文博单位商借的57件(套)传世或出土的与哥窑相关的瓷器和瓷片标本、修复品,以期较全面地反映哥窑瓷器的风貌。

江左流韵——明代中期书法作品展

南京博物院

2017年11月3日-2018年3月31日

明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一般来说,明代书法大致可分为三期:从明初到成化年间(1368-1487)为前期,从弘治到隆庆年间(1488-1572)为中期;万历以后直到明末(1573-1644)为后期。这与史学界的明史分期在时间上是基本吻合的。这次展览以成化和万历为前、后界线,从南京博物院明代书法藏品中遴选优秀作品数十件,以期客观地展现明代中期书法的发展状况、艺术成就和当时书家继承传统、一意创新的精神风貌。

明代御窑瓷器——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与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弘治、正德瓷器对比展

故宫博物院

2017年9月29日-2018年2月28日

明代御窑瓷器对比展第三期已在斋宫展厅开幕,本次展览聚焦15至16世纪之交的弘治、正德时期,是明代社会变迁的重要分水岭,由之前的保守、沉闷逐渐走向活跃、革新。在展览中,既有清新优雅的青花和釉里红,也有酱彩、绿彩、矾红彩等色彩缤纷的杂釉彩瓷,最引人注目的还属颜色釉:白釉、孔雀绿釉、回青釉、霁蓝釉、茄皮紫等等,色泽匀净、明艳夺目。尤其是宣德创烧的浇黄釉,在弘治、正德时期达到鼎盛,色如蜜蜡,淡雅不刺眼,有“娇黄”之称,广受赞扬。

摄影

秦一峰展

余德耀美术馆

2017年9月2日-12月3日

此次展览中,秦一峰用大画幅座机拍摄有损坏的明制木器部件,其负片作品消除了文献性——物件的构造及其在漫长时间中的经历,以及摄影性——还原物件现状的逼真空间。他穷尽技术限度压缩画面中的深度,使其中的线面无限地接近平于理论上的平——原平,好像片子上的析面不是平于灰色背景和胶片,而是胶片所根据的平,内含了带有分析性的线和灰度。

黄锐+荣荣:以摄影相伴(1994-2001年)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2017年10月28日-2018年2月27日

展览特邀法国著名策展人、前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弗朗索瓦·赫伯尔策划,展览以两位处于不同领域却颇有渊源的艺术家的友谊和1994-2001年期间的艺术交流为线索,展出各自独立及共同创作的作品。并且,展览将为观众带来黄锐的“徘徊”、“广场”和“银沙滩”系列,以及荣荣的“废墟”、“碎片”和“婚纱”系列等10余组摄影及摄影装置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讲座论坛资讯

气候变化与吴哥文明的兴衰

查尔斯·海厄姆(Charles Franklin Higham)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人类学与考古学系教授

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2017年12月7日 19∶00

铁器时代晚期,季风雨季强度的降低给东南亚陆地带来了相对干燥的气候。与此相应的,有更多证据表明,农业革命正在这些地区兴起,包括水库修建、灌溉、特定区域水稻的耕种和培育。这种生存环境的快速变化所带来的社会改变见证了精英阶层的崛起,以及不断增加的竞争与冲突。不断复杂的水利管理系统成为了当时国家福祉的关键。15世纪的又一次气候变化带来了难以预测的气候波动,持续的干旱和急剧的降水导致了地面的沉降和水利设施的损毁。作为政权中心的吴哥不久就消亡了。

北朝壁画中的“汉家制度”:以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为例

扬之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2017年12月1日19∶00

南北朝时代,政权更迭频仍,统治者的族属也很复杂。在一个变乱的大时代里,却有一类稳定的图式被长期沿用下来,无论生者的世界、死者的世界,抑或佛教、道教的艺术领域,都通行无碍。从宫廷向民间广为流播的一种对宇宙秩序的想象,原本处处与人世间的秩序相对应,因而被不同族属的政权和人群所认可。

美术史在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学科创立六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美术史学年会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2017年11月25-11月26日

本届年会举办期间,来自全球各高校、研究机构的数百名美术史界学者云集中央美术学院,梳理美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发生、发展和壮大。年会共分六个板块:早期中国美术史和美术考古、世界美术史、跨文化的美术史、美术理论与方法论、后期中国美术史和二十世纪美术史。开幕式上,学者巫鸿以“全球视野中的美术史研究—变动的格局与未来的展望”、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尹吉男则以“中国美术的历史观察—兼谈宏观与微观的紧张关系”为题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

艺术就在你身边——侯瀚如对话尤纳·弗里德曼

OCAT深圳馆

2017年12月13日19∶00-20∶30

尤纳·弗里德曼(Yona Friedman)是当今最具先锋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建筑理论与实践将民主理想视为所有建造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基石。在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上,他将与年轻的学生亲密合作,在深圳市的三个不同区域及语境中创造全新的街道美术馆系列—南头古城、OCAT坪山展区(大万世居)和蛇口设计互联。该对话就尤纳的创作和双年展策划相关的议题进行碰撞与分享。

猜你喜欢

哥窑美术史水墨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高校美术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水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泼尽水墨是生平
郭诗奇作品
哥窑瓷器揽胜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