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慕课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7-12-27王菲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慕课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新的环境下,应用型教育的授课资源不断丰富多样,慕课的出现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试对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课程实践中应用慕课的对策。

【关键词】慕课 创新创业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219-02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慕课助力创业教育效能提升

我国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17年预计将达到795万人,人数超过历年之最。人社部表示,高校毕业生总量的持续增加,是我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工作岗位数难以大幅提升导致供需数量压力,而人和岗位的匹配性要求更是加剧了供需结构的矛盾。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国家重点引导的方向,2007年国家正式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文件标志着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文件明确要求了向广大大学生普遍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程,同时规定了学时数和学分数[1]。2015年李克强总理更是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郑重写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各高校也在结合本地和本校特色,不断探索新途径和新模式,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调整的排头兵,更加重视实践教学,重视为学习者创造价值的能力培养,因此对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更急迫的需求。目前各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以课程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但限于现实因素,难以解决加强创业课程和缺少创业指导师的矛盾。而借助慕课平台的丰富资源,可以解决了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和资源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2]

慕课( MOOC)是近期风头正劲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英文全称: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实质上是能广泛共享、能随时开展、能互动沟通的在线短视频课程。慕课的在线性让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受制于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其作为短视频,更是在学生的碎片时间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天生携带“以人为本”的因子,受到了广泛欢迎,迅速风靡全球。相比传统教学方法,慕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将慕课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正在研究的新领域,其优势在于能有效突破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资源和师资资源上的瓶颈,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同时也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个性习惯,贴合大学生对于创业知识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慕课的特征推动着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

“慕课”不仅仅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互动、交往、交流的平台,它还意味着传统的教学活动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教”的一端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教师,而是像“三驾马车”那样的课程供应商、主讲教师与助教组成的教学团队;“学”的一端亦可自主选择交流工具、平台、学习社区等就某一主題选择自己的时段进行学习,师生的互动需通过网络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慕课跳出了固定时空的限制,有覆盖面广、随时可用、易于交互、方便自主等优势,不同于网络公开课以及精品视频课程等仅在网上提供讲课录像的静态化传播,慕课能将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实时呈现。这将对应用性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产生重要影响。

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关键,而课程是教学的关键,三者紧密相依, 课程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创业教育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价值,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一般按照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类分为三类。其中基础类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等通用性课程,主要用于完成创业启蒙;专业类则包括企业运营和管理、市场分析与策划、风险管理与控制等能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教程,主要用于提升创业素质和综合实力;实践类则不以课题教学的形式开展,而是以创新实验、创业模拟等形式指导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实践,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抗压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技巧等实践能力。创业教育课程的关键在于课程规范及课程导向是否符合预期的既定价值取向。慕课的课程目标和课程设置是多向度的,慕课贴近终身学习理念,顺应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切合学习型社会的深层次内涵。慕课的课程设置中,学习内容、地点和时间都是由学习者自主把握的,同时学习者还能及时通过网络和老师互动和答疑,第一时间解决学习的困惑。这些特性都推动着创新创业课程的发展。同时,慕课打破了大学的围墙,不但能够集中全国名校的优质课程资源,还能促进应用性本科院校之间的特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促进教育公平。

三、慕课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创业指导师资薄弱

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需要学术造诣和教学方法,还需要完善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更需要超前的战略视角。但限于现实条件,大多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本身不是创业者,在商业视角方面略显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他们往往在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如鱼得水,却在创业课程的教学中力不从心。而且目前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中,兼职教师占很大的比例,教师本身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又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或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2)创业课程系统性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只面向特定群体,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在面向不同专业学生时,创业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依托不同专业背景有针对性地制作不同的创业课程,这对高校的师资资源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利用好有限的师资力量,很多院校在尝试通过网络公开课的方式提升创业课程的覆盖范围,但网络公开课是单向的授课课程,没有学习反馈机制,授课效果得不到保障。而慕课则是完整的学习过程,有清晰的教学计划,可提供反馈渠道,学习者也需要完成作业并参加考试最终获得证书,而慕课的特性也更容易为各种群体分别提供有针对性的创业课程。

(3)高校重视程度不足

高等教育的核心依然是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般归于通识教育体系,处于较边缘的位置。大部分高校通识课程的设置中,大一大二学生的选修课可选量较少,而可选课程范围则庞大而杂乱,其中创新创业类课程往往不受重视偏安一隅,总体来说,创新意识和方法的培养在高校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定位模糊,课程的作用和辐射面及影响力小,创新创业课程仍处于“数量多,质量低”的状态,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的认知中,也把创新创业教育片面理解为可有可无的鸡肋教育。创业课程的地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仅靠开设的若干门课程来有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探索

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发展和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需要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理念与实施环节上多有模仿西方的特点,作为创业教育大国,美国在这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有学者统计,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美国高校创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实务操作(实践能力)和创业综合能力。 再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创业教育还需要为大学生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提供创业心理疏导,并传授他们相关的创业交流技巧。在课程设置中,可充分利用慕课的先进特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推广慕课通识课程,提升全员创业意识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首先需要完成创业扫盲,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高校可以依托慕课的开放性特征,博彩群芳,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将创业知识、职业规划、商业理论、礼仪交往、相关政策法规等基础知识加入通识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线上慕课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形式克服通识课程课时不够的现状,帮助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学习,从而加深体验并促进探索,达到知识内化。以此让大学生建立夯实的创业基础知识体系,并强化创新创业思维训练,促进创业意识的萌发。

(二)深化慕课校企合作,提升创新实务操作

相比专业课程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尤其重视实践性,但创业实践是高校专兼职教师都相对缺少的,具备成功创业实践者大多已经成为知名企业家,许多高校曾邀请企业家开展名家讲座,却往往流于浅层次的宣传和形式,对于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帮助非常有限,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家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而且企业家并无义务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负责。因此笔者认为,应当通过高校建立“企业家慕课“课程制作团队,加强校企合作,以团队的形式对慕课课程的内容及质量进行控制,将企业家的实践经历与创业教育理论相结合,形成成体系的慕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程,让企业家以一次性的精力投入收获长期的企业宣传效果,也让高校中更多的学生从课程中领略到真正的创业实践精髓。

(三)吸收前沿慕课成果,增強创业教育师资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一个又一个投资风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创业潮流,3D打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的理念和体系各领风骚一两年,带动了无数初创企业走向辉煌,但高校尤其是应用性本科院校受自身条件限制,难以及时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从而难以让毕业生从这些风口大潮中分享红利。高校可以借助慕课改进创业教育课程师资培训机制,安排少量骨干教师参与前沿慕课课程的引进,以自身成长带动学生成长,从而不但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前沿技术课程及辅导,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效性,还能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EB/OL].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1200a23393a20

12/2012813wangyi84953.shtml,2012-08-01.

[2]胡晶,韩晓东,武喜春.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10(6):39-41.

作者简介:

王菲菲(1986.11-),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慕课创新创业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