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矛盾哲学

2017-12-27魏柯鑫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论述体现

魏柯鑫

【摘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闪耀着米兰·昆德拉的哲学思辨性,其中包含的多重矛盾有力地推动了小说的展开。本文主要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偶然与必然的矛盾、梦境与现实的矛盾及谎言与真实的矛盾入手,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矛盾哲学进行论述。

【关键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矛盾哲学 体现 论述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06-01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极负盛名的作品,作为一位带有哲学之思的作家,米兰·昆德拉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其哲学思辨性,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与生命相关的启示,曾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研究热潮。[1]小说虽然以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为主体,但却以“永恒轮回”的讨论为开端,以“轻与重”的选择为框架,从多个维度展示了人生中的各种生存困境。《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展现的各种矛盾与冲突,构筑了一条独特的自我探索之路,其中包含的肯定和否定及否定之否定等矛盾哲学,将人们带入了一系列的人生思考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

一、偶然与必然的矛盾

在哲学范畴中,必然性主要指事物发展的一种趋势,该种趋势是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则属于一种不确定的趋向。[2]必然性的出现,会以大量偶然性为基础;而偶然性的发生,同样隐含着必然性的因子,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属于对立统一关系,基于一定条件下两者能够相互转化。

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部作品来看,其中多次表现和揭示了偶然与必然的矛盾。何以为偶然?米兰昆德拉的比喻即“如果生命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却总是像一张草图。”不论峰回路转的人生历程,还是错综复杂的历史迷踪,都是不可再现、仅此一次的实验品,而正是由于生命由阴差阳错的偶然造就,一种可能之外还有千百种可能,形象一点,除了特雷莎对托马斯现实的爱,在可能的王国里,还存在着她对其他男人来说没有实现的无数爱情,这样的生命或爱情,失去了个体存在的独特性,仿佛千百具相似的胴体,已失去了个体存在的全部意义。抛却偶然与必然自身的矛盾,两者交织的矛盾可以具化为托马斯与特雷莎的爱与性。他拥有着占有女人的欲望,而这却让特雷莎感受到失去个体独特性的恐惧,对她来说,当她与托马斯的关系轻如鸿毛般可被替代,才是令她惶惶不可终日的重负。对托马斯来说,“爱情并非通过和她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体现出来的。”他与特雷莎的爱情建立在六次偶然之上,轻如羽翼,而他对特雷莎唯一性的爱情,迫使他在之后维系性友谊时萌生出无地自容的自责,成为生命之重。特雷莎与托马斯在各自的轻与重之中撕扯纠缠,如果轻带给生活不同可能,那么成为彼此的羁绊,却是生命必要的厚重感。偶然的生命真的无意义么?昆德拉答“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乐章”由此看来,轻与重的平衡点便是——偶然也许是美的法则下的必然。《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对偶然与必然矛盾的探讨和理解,同样引发着人们的思考,指导人们如何处理生活中的偶然与必然。

二、梦境与现实的矛盾

梦是人们睡眠中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渴望将梦境与现实联系到一起。我国古代的周公旦,撰写的《周公解梦》即是将梦境与现实相互联系的典范;西方的弗洛伊德,通过《梦的解析》将梦境与现实联系起来。[3]梦境与现实两者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在当今学界中已经成为共识。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米兰·昆德拉描述了诸多梦境,对梦境与现实的矛盾进行了探索。

其中尤以特蕾莎的梦境最耐人寻味,她的梦境中饱含着对现实的担忧和愿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矛盾。特蕾莎的第一种梦境为“猫跳起来抓她的脸”,在捷克语中“猫”是美丽女人的象征,该梦境中反映了现实中特蕾莎对托马斯被其他女人抢走的担忧。特蕾莎的第二种梦境为“封闭的游泳馆”、“ 裸体女人转圈”、“ 托马斯发号施令并开枪打死不顺从者”,该梦境也反映了现实中特蕾莎对托马斯被抢走的担忧,同时反映了与托马斯的现实关系,即托马斯属于主导者,特蕾莎属于被主导者。特蕾莎的第三种梦境为“在棺材中与死尸为伴和交谈”,这一梦境暗示了特蕾莎现实生活中对死亡的矛盾态度。她一方面留恋于托马斯带给她的快乐,另一方面绝望于托马斯的不忠,在矛盾中轻生的念头左右摇摆。另外,托马斯的梦境“门”与“娴静女性”也反映了他梦境与现实的矛盾,他渴求自由、激情,却又追求娴静美好。《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将梦境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出来,不仅能引发读者共鸣,同时丰富了该作品的哲学内涵。

三、谎言与真实的矛盾

谎言与真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引导着人们对人生的丑恶与真善美进行审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将谎言与真实的矛盾融入其中,对人性的善恶进行了层层剖析。

弗兰茨与妻子在萨比娜未出现前,虽然生活不够和谐,但却是真实的。萨比娜出现后,他的世界即进入谎言世界,他向妻子编织了一个谎言织就的大网;而与萨比娜生活时,他害怕散步,害怕遇见熟人,害怕谎言被拆穿。生活在谎言与真实的矛盾中的弗兰茨,疲惫的除了身体,还有灵魂。在谎言的重压已经难以承受后,他不得不对妻子坦白,他不仅失去了家庭,同时失去了萨比娜,但却可以重新生活于真实中。托馬斯未爱上特蕾莎前,同样生活于真实中,他的生活里是众多情人与调情。而爱上特蕾莎后,他开始生活于无尽的谎言中,编织不同的谎言欺骗特蕾莎的同时,灵魂又备受煎熬。而特蕾莎在识破托马斯的谎言后,为了不失去托马斯,选择自欺欺人,同样备受煎熬,直至两人遭遇车祸丧生,才最终回归到真实中。[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对谎言与真实这一矛盾的揭示,提醒着人们应对这对矛盾理性加以看待,真实才是最终的追求。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真切地向我们再现了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偶然与必然的矛盾、梦境与现实的矛盾及谎言与真实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是对人物性格及情感表达的凸显,同时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矛盾哲学,也在不断地唤醒着读者对人类生存本质和困境进行思索,引导着人们理性看待人生中二元矛盾,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参考文献:

[1]董飘飘,丁香.《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国内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3,(23) :211-212.

[2]池大红,张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J].求是学刊,2014,41(1):134-140.

[3]秦兴华.灵魂的本质:虚无·善变·矛盾读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所想到的[J].文艺生活旬刊,2012,(4):72-73.

[4]王潇霄.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人物的生存困境[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 (7) :98.

猜你喜欢

论述体现
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安全问题论述
高校学生工作开展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艺术设计在赣州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体现
情感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体现
艺术品位在生活中的体现
音响符号在舞台表演中作用的体现
猎头公司客户服务战略研究论述
政治道德的价值追求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
汽车防撞系统的自动化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