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提高公民意识

2017-12-27梁艾晖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学生生活公民教育

梁艾晖

【摘要】随着社会公民建设逐渐完善,公民意群体如何识逐渐提升,作为公民基础群体,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权力与义务的应用方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学校班级中进行公民式生活实践是促进学生提高公民意识、营造公民环境、加深公民权利与义务了解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学生生活 公民教育 权利与义务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89-02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实现,是促进国家民主政治水平提升,提高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學生是即将成为公民的群体,培养其公民意识,是促进整体公民政治水平提升的基础,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促进社会责任感提升,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公民权利义务,为将来在社会中政治能力的发挥奠定良好基础,需要在生活中营造公民氛围,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一、我国进行学生生活公民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民主政治改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公民当家作主意识开始加强。我国国家性质决定了公民主体地位,公民意识的体现与公民权利义务的实施是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公民素质水平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法制社会建设能力,关系着社会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建设,因此要求提高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意识,促进公民权利义务的熟练应用,为其责任心的培养营造出良好环境。在现阶段发展中,我国重点建设民主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具备基本民主法治素养,对社会政治事务、公共服务事业有较高参与热情,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在推动公民社会建设的同时实现社会发展进步。

二、班级公民式教育实践

学校是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的主要实践场所,在学生教育学习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利用班级进行公民生活实践。在班级中模拟社会实践,使学生在班级中像真正公民一样生活,创建班级民主法治,以小见大,在班级生活中体会公民权利与义务。

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踊跃参加班级公共事务与集体活动,从而发挥其个体创造能力,深切感受到自身价值与责任感;提高班级自治能力,在保证学生个体独立地位的同时依据民主形式对班级事务进行决策,建立一定的规则程序,使学生学会自主判断,并依据规则处理班级事务,从而提高学生公民能力。可以模拟社会生活将学生成为班级“公民”,设立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依据民主法治原则进行班级事务决策,建立具有约束与规范功能的班级制度,依据制度保证学生班级权利、规范学生行为责任,确保学生班级义务的履行。

三、公民教育可以创设一个公民式的生活情境

(一)学生可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

如果想要在班级实行公民式生活,就要实行班级自治,班主任应该把选择权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指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民主决策之中,建立一个民主而自治的公民生活,这就需要一整套完整的机制来维持它的运行。在班级内设立监督、决策和评议的机构,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班级事务中来,共同商议制定班规和公约等等。

(二)通过权利与义务二者的统一,形成法治精神

学生需要在班级生活中依法行事,依法而治是班级民主的运行方式。公民受到法律的约束并且也要自律,同时也依法享有平等自由的权利。但是在班级里,其法律法规的涵盖面也可以包括校规和班规,其中班规是核心,例如班级内部的文明公约和班委选举行为等等。学生和教室进行协商而制定的班规具有宪法的刚性性质和契约的柔性性质。

(三)通过公益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

在班级内实行公民式生活中,学生除了像公民一样参与班级事务之外,还应该有追求更广大的共同利益的精神。可以让学生根据公共生活的需求增设一些服务性质的岗位,来负责班级内部的某项事务,无偿为班级的其他人服务,让学生人人在岗、有权利也有责任,并且在岗位上积累经验、提高服务意识。这种班级公民生活还应该让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这些都是学生自身责任意识的体现。如在学校举办的“雷锋月”活动中,通过组织小学生集中观看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从榜样身上汲取正能量。

在班级进行公民式生活可以提高学生在民主生活中所需的一些技能,例如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进行决策的技能,可以在有争议的问题、个人的问题以及公众的问题上做出决定,二是可以持有一个立场来为期进行辩护,三是通过沟通合作来共同解决问题的技能。所以在当前看来,在小学普及公民教育,可以让学生拥有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公民能力,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兰霞.公民教育视野下“班级公共生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2010(20)

[2]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

猜你喜欢

学生生活公民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历史课堂与学生生活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美国公民教育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对“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探索
让课堂提问还原生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