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校园暴力的法理学分析
2017-12-27何培英
何培英
[摘要]未成年人校园暴力案件层出不穷,很多案件其实就是因为琐事,但这些未成年人却选择用暴力手段解决同学之间的纠纷。校园暴力问题是一个既棘手又沉重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必须得到高效的控制和遏制。
[关键词]校园暴力 预防机制 健康发展
2015年10月10日下午的一个课间,一个女孩大声呵斥一个身穿短袖校服的女孩,强行要求她用嘴把垃圾里的棒棒糖找出来,对方无奈多次被迫俯身,将头伸进垃圾箱,但遭到另一个女孩的蹬踹。这一校园暴力事件近日在网络上风传。目前双方家长对该事件已经达成和解。
为什么这些青少年出现矛盾不能心平气和的去沟通,不找老师来“评理”,而是直接通过“拳头”来讲道理,握笔的手却成为“教训”同学的工具,这样的社会问题缘由何在,又如何防止?加强校园暴力事件成因以及预防对策的研究,最大程度上使校园暴力事件少发生,让青少年在校园里能够健康成长,值得我们探讨。
一、关于未成年人校園暴力的概况
(一)校园暴力的概述
未成年人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居多,主要是未满18周岁的高中以下年级学生之间的用暴力解决纠纷的一种现象,这种侵害行为对受害人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一定严重程度的伤害。
(二)校园暴力的特点
(1)青少年的心理形成期敏感、易受影响。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主要在青少年时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心理特征大多是:敏感、好奇、好占上风、爱冒险、辨别能力弱。在此过程中若受到不良的刺激非常容易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社会强者为胜的价值观念扭曲。青少年从小学起都接受着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一些学习并不优秀的同学处于嫉妒或者其他原因,通过暴力来寻求存在感,对学习优秀的人和老师进行“示威”。
(3)施暴者低龄化、群体攻击性,校园女生暴力占多数。校园女生暴力现象不容忽视,发生在女生中的群体性欺侮、群殴现象频频见诸报端。施暴者暴力、旁观者冷漠。很少有人制止、劝阻或报告老师,多数是拿起手机拍摄,扩散消息,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待正在发生的暴力行为。
(4)法律意识弱,对后果心存侥幸。青少年进行暴力行为时往往都不想后果而图一时之快,由于实践中对未成年人施暴者多以教育批评为主,因此处理结果多事是施暴者被行拘或罚款。很多校园暴力可以直接用钱和解,造成了“以钱买痛快”畸形心理。
二、校园暴力归因分析
(1)个人原因。由于社会进步,思想开放,青少年接触的新奇事物和诱惑也越来越多,再加上青春叛逆期的思想不承受、辨别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各种坏思想的侵蚀。初中、高中开始学校封闭式管理,这一部分群体就更加自由、任性。低年级的施暴者学生群体多为家庭情况特殊诸如单亲离异家庭等等的孩子,高年级的学生群体多为学习成绩差而且有早恋倾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比较敏感、冲动、偏激。
(2)家庭原因。“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离异或家教不当过度溺爱等都会导致一些青少年形成性格孤僻、缺乏责任感等不正常心态而失足犯罪”。很多青少年心理认知是:我在家父母都听我的,我到学校同学也得听我的。
(3)学校因素。首先,学校教育功利主义导致了学生评价制度的缺陷。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处于低落情绪状态以及备受冷落的境况,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当不良情绪累积到一定的程度又未得到及时的疏导时,就成为了校园暴力的重要诱因”。
再者,学校校园暴力预防和应急机制的缺失。很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时间地点都避开学校容易发现的时候,学校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暴力事件的发生,导致错过暴力事件的最佳处理时机;再加上学校考虑到对其他学生的影响和生源问题,后期的处理态度往往是草草了事,息事宁人。
三、校园暴力的现状和处理机制漏洞
“从性别上看,同性别之间发生暴力冲突的情况较多,“男男”暴力、“女女”暴力占比总计85.0%。”根据这组数据显示校园暴力并不是偶然事件,已经逐渐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事件发生后,学校往往叫上家长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施暴者家长赔偿被害方一些钱财了事。,事后大多还引起施暴者对受害者的报复;相对较严重的可能会治安处罚进行拘留,情节严重符合刑事责任的承担刑事责任。2016年相关部门颁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回应了对校园暴力的社会问题,但也仅仅属于倡导性质的而未对执行层面有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中,校园暴力的处置仍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现有法律处罚过轻。大量校园暴力事件得不到有效处置,法律制裁几乎没有”。
四、解决校园暴力处理机制和法律安排
解决校园暴力问题也要从很多方面来入手,需要多方的努力。使家长、学校、公安、司法、立法等相结合,共同解决。
(一)加强建设青少年教育预防机制
青少年正处在思想、价值观转型时期,同学之间出现矛盾一定要跟同学沟通和解,或者向老师反应。如果成为校园施暴的受害者,一定要理智应对,时候向老师家长反应,保护好自己。
家长要给孩子健康向上的家庭环境,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疏导;学校要将品德教育和法律普及作为一门必修课,使学生认识到进行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使青少年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校园暴力的处理机制
(1)学校方面要优先做好初步处理,了解事件来由,对施暴者进行批评教育,给予相当程度的学校处分,培养其责任意识。案件处理后定期开展思想道德与修养的相关课程,根据其之后在学校表现决定是否结束惩罚。如果施暴者进行的暴力行为符合治安管理,则需要进行拘留、罚款。
(2)加快制定相关立法。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暴力处罚机制的法律法规,建议加快制定《校园暴力处置法》《校园安全条例》等,使校园暴力有具体的惩戒措施。
(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心智早熟特点,再加上有的校园暴力手段特别残忍,可考虑降低刑事处罚的刑事责任年龄,对于特殊案件,比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案件规定刑事责任为12岁。这样不但能满足司法的要求,而且也为校园暴力提供了警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