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体育背景下提升大课间活动品质的行动研究

2017-12-27李晓红

考试周刊 2017年49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

李晓红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导致许多青少年存在視力下降、过度肥胖、身体素质差等问题,青少年在本该活力四射的年纪缺少朝气。面对这种情况,在国家积极开展阳光体育大背景下,各学校切实履行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要求,进一步提升对体育的认识,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有朝气、阳光、灵动、健美的学生。

关键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行动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青少年在学习之外,应当加强身体素质锻炼,为其他方面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学校工作应当重视对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规范,意在通过科学合理的大课间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发挥体育锻炼对学生学业带来的积极作用,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下面就如何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提升大课间活动品质的行动进行具体分析。

一、 优化大课间活动的形式,大课间活动趣味化

我们倡导的阳光体育锻炼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运动的客观规律,不断优化大课间的活动形式、内容、结构,在大课间活动中,许多学生对于锻炼提不起兴趣,大都是因为活动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锻炼内容内容不符合学生心理需求。所以在学校课间活动制定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以及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设定新颖的课下活动内容,激发青少年锻炼的兴趣。同时活动的具体制定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段需求,性别差异,在了解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接受能力后,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课间活动内容;二是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趣味性特点,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比赛,以艺术形式的展现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充实大课间锻炼内容;三是克服传统呆板的锻炼方式,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创新,促使大课间活动能够更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延缓学生锻炼的疲劳。例如选择跳绳锻炼的方法开展大课间活动,跳绳锻炼较为简单,学生容易掌握,教师可以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式的体育比赛,小组之内六人最佳,在一分钟内跳的个数多为胜利,以竞赛的方式展现一周内的锻炼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形成自己的大课间活动体系。

二、 丰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大课间活动多样化

在学校的大课间锻炼中,首先应当考虑的一点就是活动应当参照学生个性与共性结合,发挥学校场地建设、器材建设的实用性特点,在大课间中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借运动器材的计划,高年级学生双日借,低年级学生单日借,充分发挥运动器械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加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增强学生强健体魄作为大课间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对大课间丰富多彩活动计划的制订,可以有效防止活动过程中不同年级学生的拥挤使用状况,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同学都能用上运动器械,更加有效地保护了运动器械的完整性。例如学生在大课间可以选择抖空竹、跳皮筋、打乒乓球、篮球、踢足球等多样化的活动,促使体育锻炼与文学、艺术相结合。其次,大课间活动要考虑季节以及气候特点,行之有效地制定不同活动方案,例如:在晴天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运动,跑步、打球、跳舞等,在阴雨天可以组织学生在学校设立的室内锻炼中心进行体育锻炼,在夏天天气炎热以及冬天天气寒冷时,停止学生的大课间活动,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范围、时间,能够促使大课间活动多样化,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三、 规范大课间活动的秩序,大课间活动制度化

开展科学合理的大课间活动,就必须依靠制度的保障,制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保障学生体育锻炼的基础,学校规范大课间活动秩序,制定特色大课间活动制度,有助于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1. 硬件设施保障制度。

学校应当重视对体育器材以及体育锻炼场地的建设,切实完善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硬件条件,同时在具备基本锻炼器材之后,要制定合理的保障制度,发挥体育器材以及场地最大化使用的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硬件条件支持下,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更加保障了学校体育活动和竞赛的有效开展。

2. 特色教师奖励制度。

教师对学生的合理管理是保障青少年进行锻炼的基础,同时教师更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第一资源。学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支撑,那么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就需要学校不断激励教师参与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学校对教师可以制定奖励制度,对具备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师,进行特色奖励,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鼓励教师强身健体,促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共同参与阳光体育运动。

3. 体育运动规范制度。

阳光体育运动倡导的身体素质锻炼,开展的运动项目内容应当与学生身心智能发展相关,能够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督促学生提升学业发展水平,所以在大课间活动中,学校应当对体育运动制定相适宜的规范制度,我们坚信“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在阳光体育号召下,促使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纪律性和组织性,在各种比赛中,学会顾及他人感受,培育良好交往的能力,不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发扬青少年阳光、活泼、富有朝气的年龄特征,逐步形成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已经是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所以,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更是符合了阳光体育运动号召的“达标兼优,强健体魄”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田培斌.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行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8).

[2]李建龙.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行动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s1).

[3]崔日波.开展阳光体育与大课间体育运动活动行动研究[J].时代教育,2015,(12):129.

[4]张永会.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现状与推进路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4).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阳光体育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孔琦: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
校园阳光体育与趣味运动会
闲暇体育促进校园阳光体育发展的有效策略研究
边远山区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小学大课间活动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促进作用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