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2017-12-27张育奇
张育奇
(福建福州总院·350001)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分析
张育奇
(福建福州总院·35000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90例加强护理干预,完成实验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 减压治疗 腰椎管狭窄 术后疼痛 控制效果
腰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不但会危害到患者的健康,还会对其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对腰椎管狭窄的首选治疗方式为保守治疗,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对其进行手术治疗[1]。采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显著,起效较快且治疗更加彻底,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适感,有助于改善疾病预后,但术后患者所承受的疼痛会导致其心理压力较大,需要及时实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来减轻疼痛感,进而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主要对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1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抽签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区间44~75岁,平均年龄(59.5±8.5)岁。对照组男
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区间45~76岁,平均年龄(60.5±8.5)岁。对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比较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研究资料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均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放射性下肢疼痛或伴有下腰痛患者;(2)均经过MRI确诊为腰椎管狭窄;(3)所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4)均根据影像学资料评估骨质疏松程度。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明显节段间不稳定患者;(2)排除严重脊柱滑脱症患者;(3)排除具有感染性疾病患者;(4)排除创伤性脊柱疾病患者;(5)排除进展性脊柱畸形患者;(6)排除代谢性骨病患者;(7)排除肿瘤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术后加强康复指导,为患者合理规划饮食,进行心理辅导以及健康宣教。
1.2.2 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环境护理:安静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可将笑脸疼痛评分尺张贴于病房内,鼓励患者多微笑,以此来缓解疼痛,同时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充分赢得患者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进而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绪以及疼痛感[3]。(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年龄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其了解到治疗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告知患者术后产生疼痛的原因以及缓解疼痛的具体方法,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感,减轻疼痛感,直至疼痛感消除。在进行病房巡视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及行为,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可通过看电视以及听音乐的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4]。
1.2.3 药物指导 针对疼痛异常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给予其止痛药,用药前将药物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药物禁忌、给药剂量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告知患者,加深其对用药知识的了解,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依赖性[5]。
1.2.4 心理干预 由于不同的患者心理状态不同,护理人员应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其存在的差异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让患者清楚的表达疼痛感,有助于医护人员做出正确的判断,对此,护理人员应该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鼓励并安慰患者,让其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增加信任感[6]。
1.3 疗效评价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为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²检验,P<0.05表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比较(,分)
2.2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骨科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过程中针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实行减压手术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且对患者的组织损伤较小,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但术后疼痛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术后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对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造成一定影响,镇痛药物以及镇痛泵的使用虽可暂时缓解疼痛,但会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药物依赖以及胃肠道刺激等副作用,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所以依靠单纯的止痛药物难以有效镇痛,为避免出现较多的并发症,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7]。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ODI评分、HAD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P<0.05。原因分析为:①患者的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是影响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且老年患者的疼痛感较为迟钝,意志坚强的患者对疼痛有较高的耐受性,而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则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较低,还会导致疼痛感加重。由于患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性,不同心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也大不相同,对其疼痛进行缓解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达到快速缓解疼痛的目的[8]。②加强环境护理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还可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家庭的温暖,让其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修养,不但可促进其快速康复,还可在最大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另外,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疏导可帮助患者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认识疾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健康教育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可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态,促使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此外,加强用药护理还可帮助患者缓解异常疼痛以及紧张情绪,不断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在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9]。
综上所述,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殷铁梅,王丽,谢春辉,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4):1-4.
[2] 甘玲. 护理干预在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23-25.
[3] 殷铁梅. 心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管狭窄患者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10):214-215.
[4] 肖夕凤,管文燕,刘慧,等. 针对性护理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板减压治疗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04):94-96.
[5] 高新星,刘宗智,祁洁,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9):76-78.
[6] 殷铁梅.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最短起效期节点研究[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11):1151-1152.
[7] 武芳. 综合护理干预对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响[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34(S1):233.
[8] 王馨,王玥,邵帅,等.探讨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干预[J]. 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0):155-156.
[9] 王艳,易祖玲,杨雍,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后路腰椎减压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J]. 颈腰痛杂志,2014,35(06):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