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追问,促进思考
2017-12-27江苏周梦秋
⦿江苏/周梦秋
巧妙追问,促进思考
⦿江苏/周梦秋
追问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而且是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作出及时合理的利用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追问,使教师数学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得以更好的体现,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提供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追问
追问,就是追根究底穷追不舍地问,是针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懂弄通,在已提出问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它是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成功的追问,能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暴露真实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深入。“对不对”、“是不是”“同不同意”等类似口头禅的追问,看着课堂气氛表面上热热闹闹,这样的学生活动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课堂上及时而有效的追问是教师课堂教学机智的展现,是教师主导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追问就好比是一条引渡的小船,以疑问激起学生正确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节奏,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往往会使小学数学课堂绽放精彩!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追问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发展思维呢?总的来说,就是要注意以下“五适”:
一、追问目标要适中
打枪要切中目标,说话要切中要害,追问亦是如此。在追问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目标明确,切不可含糊其辞,否则有限时间的课堂教学会因无明确目标的追问导致兜圈子现象或放羊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和浪费。
二、追问难易要适度
追问同样要讲究难易程度。太容易,则等于白问;太偏难,则等于不问。追问一定要符合学生回答问题能力的实际,否则根本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失去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三、追问内容要适量
追问的内容并非多多益善,不可像连珠炮似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要让学生把握得了,接受得了。适量的追问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追问方法要适当
方法往往能决定做事的成败,要使课堂教学中的追问成功,就得讲究一定的方法,最好是步步前进,层层深入,这样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好学习内容。
五、追问时机要适合
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求不仅知其一,又要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追问的时机更是重要。
(一)在认知错误处追问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难免会发生困惑或错误。教师要在学生困惑时,有效指导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激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解惑。
追问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能善于敏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错,善于发现差错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非但没有否定学生,而是教者则以自身的敏锐和机智,善待了学生的差错,利用追问引出学生错误解题的思维,对症下药。
(二)在突破难点处追问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受自己的已有知识所限,思维遇到阻碍,不能进一步思考从而解决问题。这时候,教师要及时追问,搭设思维跳板,帮助学生开拓思路,突破难点,并在更高层次上继续思考,进一步激起学生创新的火花。
例如:教学三年级“分数的意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将正方形、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表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教师拿着操作好的正方形问:“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怎么表示的?”学生回答:“我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4份,涂了一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又拿着操作好的圆形问:“那这个表示的是几分之一,又是怎么表示的?”另一名学生回答:“我把圆平均分成了4份,涂了一份,就表示它的四分之一。”教师追问到:“这两个图形形状不一样,涂色部分也不一样,为什么都能表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到:“因为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跟物体形状大小没有关系。”
教师这样子的追问,就能促进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进一步理解。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选准突破口,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三)在思维空白处追问 教师要借助教学文本,把握契机,在思维的空白处适时追问,引领学生发掘文本,促成拓展延伸,提升文本价值,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一次思维高潮。
例如,“分解质因数”中有一个思考题,要求学生将1001分解质因数。教师让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指名学生交流。一名学生说道:“1001个位上是1,所以不是2、5的倍数,每一位加起来是2,所以不是3的倍数,书本练习上说过,如果是合数,就是2、3、5、7的倍数,所以我就试出来是7的倍数,所以1001分解质因数就=7×143。”教师问道:“那书本练习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呢?”仔细的学生就会发现:“都是100以内的!”教师再问:“那么思考一下,刚刚那位同学说的肯定是2、3、5、7的倍数,2、3、5、7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又发现到:“都是质数!而且是10以内的所有质数!”教师追问:“那么你觉得比100大的数除了2、3、5、7还应该是哪些数呢?”学生就开始思考了:“11、13、17……的质数。”师:“这下你觉得1001应该怎样分解质因数了呢?”生:“哦-143还可以继续分解成11×13,所以1001=7×11×13。”
学生对于书本上没有引深的知识还缺乏自己探索的能力,但是这些知识往往只需要老师稍稍点拨一下就能迎刃而解。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追问,层层递进,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叩开知识的大门。
(四)在方法独特处追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虽然能给出一样的答案,但思考方法却是截然不同,更有独特之处。教师要对一些特别的思考方法进行追问,从而优化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中,经常会做到如图“从小红家到学校(只能往东或往南),有几种路线?”这类问题。
教师通常都是要求学生按规律、有顺序的寻找路线。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是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一一列举出从小红家到学校的不同路线,得到答案10种。但是由于数不清,漏数等问题正确率不是很高。这时候,有一名同学说不是用这种方法做的,并且基本能保证做对。教师追问:“那请你来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思考的呢?”学生上台边指着图边说道:“因为小红只能往东或往南,所以可以在往东和往南的岔路口分别标上1,在A处标上2。”教师再次追问:“为什么A处是2?”学生回答:“因为要到A处有上面过来和左边过来2种方法,也就是上面的1加左边的1,B处有3种路线可以到达,就是上面的1种和左面的2种……以此类推,就能得到10种。”学生说完后教师给予肯定,并指出,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还不容易算错。对学生这一独特解法的追问,不仅使得其他同学也能理解,更能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进一步思考,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有效的课堂追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小学数学教师要具有课堂追问意识,更要具有追问的精神,敢于追问和善于追问,问出质量,问出品位,问出智慧,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
[1] 梁勤芳.有效追问促进理解.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6.
[2] 武晓娟.追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辽宁教育,2013(15):73-74.
江苏省常熟市崇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