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课堂,成就精彩

2017-12-26施燕芬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变白骨精对话

施燕芬

《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八课。本单元的主题是“诗文精粹”,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的选择上要占领诗文经典这一制高点。《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的《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文中主要写了孙悟空三次识破妖魔诡计,却被唐僧误认为滥杀无辜。这可是取经路上最精彩的故事,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白骨精的狡诈多变,孙悟空除恶务尽的战斗精神,还可以初步体会到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感受到经典语言表达的魅力。但这与今天小学生的表达习惯不同,这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障碍。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引领,不仅让学生了解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感悟个性分明的人物形象,更注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力求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传统文学的魅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生动,还能感受环境描写在其中的作用,从而对经典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中,我把目标分散到每一块的教学环节中去,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以及自我对话,从而深入地了解文本,积累语感,发展思维,产生共鸣,习得写作技巧。教学过程如下:

一、走近名著,了解小说三要素

1.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板书:《西游记》)

2.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播放主题曲)(板书: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取经路上还有哪些妖精?出示妖精的名字。(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板书:白骨精)那看到这个名字,你脑海中出现的是什么形象?

3.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情节。(板书:人物 情节)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环境。(板书:环境)

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图是:通过轻松的对话聊天的方式,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所学文本产生兴趣,并很好地把握小说的三要素。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主观与客观、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知识的解构与建构、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知识的明确与默会等诸多关系的统一。从“传递中心”的教学转变为“对话中心”的教学,从“记忆型教学文化”转变为“思维型教学文化”。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大家预习时的学习单都认真完成了,下面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2.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學习成果。

重点引导:我们把学习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谁来试试?

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图是:落实和检查学生课前与文本对话的情况。这其实是对高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检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凭借自己的学习能力先行学习,通过与文本对话,学会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了解并概括主要内容。我们通过检查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状态,以调控教学内容,做到会的不教,有问题的重点教,坚持以学生的学为核心。

三、对比阅读,感受环境描写的精妙

过渡:首先让我们带着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中,你一定会有新发现哦!

出示: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1.指名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2.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你又有什么感受?

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1)自由练读。

(2)指读,谈感悟。

过渡: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图是:学生通过学习原著中对环境的描写,经过课堂上与文本的再次对话,生生、师生对话,对故事发生的情境有更真切的感受,对古典文化的魅力体会更透彻,更容易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教在这里体现的可能是一个点拨、引导、提升、点评的作用,是不教之教的过程,提升了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四、品味“三变”,体会描写的传神

1.横线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后进行合作交流。

正因为有了白骨精的“三变”,所以就有了孙悟空三次棒打。那么,这白骨精是怎么变的呢?请大家浏览课文,用“ ”画出妖精“三变”的语句,读读想想,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白骨精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哪些词语或者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适当做一些批注。

学生合作交流后全班交流。

2.研讨白骨精的“一变”。

(1)(出示语段)结合语言文字的表达,你有哪些感受、体会或收获?

预设:

①白骨精神通广大,消息灵通;她恶毒、凶残、自私,狡猾……

②为什么把自己变作“美貌”的村姑?看插图说形容美貌的词语(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如花似玉、花容月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2)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dài),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zhuàn)林……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

(3)如果说它用“美貌”来迷惑八戒,那么它又用什么来打动唐僧?善良?哪里可以看出来?(特地、请、用斋)endprint

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图是:学生能紧扣关键词语与文本进行深层次阅读,仍然是通过与原著对比阅读来品味、来交流,学生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来与伙伴、老师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我们在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应让他们体会到白骨精的别有用心,体会到白骨精所变的村姑再美,也掩饰不了她丑恶的用心。

3.研讨白骨精的“二变”“三变”。

相机研讨:

(1)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①出示以上句子,指名读。

②讨论,如果说第一变中白骨精把自己伪装得既漂亮又善良,那么这一次它又把自己伪装得怎么样呢?从哪里可以看出?(年满八旬、老妇人、手拄竹杖、一步一声、哭)很可怜,值得同情,尤其能赢得唐僧这样的人同情。

③这句话中还有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什么?(闪)

(2)三变: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①出示以上句子,读读,想想:这次为什么又变成了白发老公公呢?

②原著中有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指读:“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的言行,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那这伪装的“善”里又藏着什么呢?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

③白骨精变来变去目的是什么?(吃唐僧)怎样能吃到唐僧呢?(赶走孙悟空)怎样才能赶走孙悟空?(给他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

(3)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妖怪存心要孙悟空带上“滥杀无辜”的罪名?你对白骨精有怎样的感受?

出示: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这一板块的设计意图是:学生学习三变后,再次将三变串联起来思考,知道白骨精这三变还暗含玄机,环环相扣。这样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有整体建构的学习能力,知道阅读鉴赏不仅只停留于只字片语,更应有整体感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允许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我们原来只关注了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的真实情境下的品质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完成知识学习、方法感悟、交流合作的能力,真正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的改革永远在路上。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之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有语文味,越来越适合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越来越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文学素养的形成。

编辑 韩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变白骨精对话
贵州黄平县:“三变”改革激发产业活力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