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爱浸润孩子的心田

2017-12-26陈秀梅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犯错误陶行知孩子

陈秀梅

时令已是深秋,门前的小花园依然姹紫嫣红。“陶行知教育故事”如一缕阳光照射在美丽的花上,衬得花儿更娇艳。一篇篇短小动人的故事温暖着我,也把我的思绪带回了初入讲坛的情境。那时的我刚参加工作,陶行知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帶半根草去”随处可见。那时只知道这是陶行知的格言警句,只知道这是激励教师的豪言壮语。随着时光的流淌,岁月的沉淀,教育的体验,再次品读这句话,有着不一样的感觉。这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陶行知人格的魅力,也让我悟出了教育的真谛——爱。“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爱的教育。

第一,爱是一种尊重。班里一名学生上课时,尤其好讲话。每天课内像小蜜蜂一样“嗡嗡嗡”,课外招人打人,像只顽皮的猴子。班里小报告不断,都是告状说他违反纪律的。每次听着这样的小报告,我都是火冒三丈,真想找到孩子,狠狠地批评一顿,解解心头的怒气。可是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在我脑中闪现。一个调皮犯错的孩子在陶行知的眼里,金光闪闪,得到四块糖的奖励。这是一种尊重。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犯错误的学生,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在他们身上找到值得奖励的“四块糖”,让他们真正地认识自我,真正地成长起来。想到这里,我平息心中的怒火,学习陶行知,仔细观察孩子,找出他身上闪光的地方。这孩子好动,但是很仁义,喜欢为班级做事。我扬长避短,引导孩子擦黑板,管理班级花草,帮老师拿东西……只要他能做的事情,都让他做,做得好时大力表扬。慢慢地,孩子的内驱力得到激发,课堂上他逐渐改掉好动的毛病。同学们也不再报告他做坏事了。

只有尊重才会使孩子感到爱的关怀。尊重,是对生命的热爱,是试图用一个人的生命感去唤起另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激发生命的活力。

第二,爱是一种宽容。《拆表的故事》让我看到了陶行知教育的魅力,感受到宽容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有了宽容,才能等待;有了宽容,才能唤醒;有了宽容,才会教育。一次,班里一名学生告诉我午餐费丢了。我扫视所有的学生,察言观色,最后把目光锁定在g身上。g的家离学校很远,家长做生意,无暇顾及他。以前,家长说过他偷偷拿家里的钱花。我悄悄把他叫到一边,商量着问他怎么处理这件事,他低头不说话,但是手不停地摸裤口袋。我明白了,钱也许就在他口袋里。我抚摸着他的头,轻轻地说:“好孩子,老师一直认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喜欢帮助同学。今天老师让你做福尔摩斯,找回丢失的钱。”他抬头望了望我,脸红了,小声答应了。课间,他走到我面前,告诉我,丢失的钱找到了,并交给了我。我松了一口气,高兴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在班里表扬他拾金不昧。从此,他像变了个人,小偷小摸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些学生常常会犯错误,不知改正。作为教师要心怀爱心,用我们的宽容唤起他们埋在灵魂深处的爱和良知,让他们的灵魂如沐春风,如逢甘霖,从此变得高尚纯洁。

第三,爱是一种奉献。《背着爱人游泳》这一故事,讲述了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时,收的学生主要是保育院的难童,不收取学费和生活费,经费非常困难。有人问陶行知“你何必背着石头过河呢?”陶先生说“我背的不是石头,是爱人。”多么朴素的话语!这直白的语言饱含浓浓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劳动人民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陶先生的“爱满天下”如阳光雨露滋润着每一个人。这是一种无私的爱,这种爱让我为之动容。班里一名学生,爸妈欠了一屁股债,最终因还不起所欠的债被收监四年。孩子没人管,跟着哥哥生活,而哥哥年龄不大,也成家生子,根本无暇顾及他。无人管的孩子自由散漫,每天和游戏作伴。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后,我特别关注他。每天放学,我都帮他检查书包,看看缺少什么。第二天,我给他买来。在同学面前,我鼓励他相信自己,私下里找他谈话,抚平他不安的心。有一次,自习课,班里乱糟糟的,他却在那儿认真看起书来。我为之一振,当即表扬他,树他为榜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教师关心了解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当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他,信任他,鼓励他,无私地奉献自己,让爱付诸行动,在行动中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一位哲人说过:“教师的爱能使犯错误的学生重新振作起来,教师的爱是用深情溶化学生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密钥。”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与孩子朝夕相处,少一分埋怨,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多一分理解;少一分指责,多一分尊重,让孩子在爱的土壤里自由自在地成长。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犯错误陶行知孩子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犯错误找家长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
第一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