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的“依经辨骚”思想

2017-12-26王蕴慧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文心雕龙

摘 要:汉代经学盛行,名士大儒多推崇经学,文辞研究评判也多因经立义。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即提出文之枢纽“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辨乎骚”,并将“宗经”和“辨骚”置于其目录的前五篇。本文通过研究刘勰《辨骚》篇之“辨”——过去评论之是非、《楚辞》与儒家经典之异同、后人追纪屈、宋之得失,来具体分析《文心雕龙·辨骚》中依经辨骚的思想。

关键词:汉代经学;《文心雕龙·辨骚》;依经辨骚

作者简介:王蕴慧,贵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一.两汉“依经辨骚”思想的体现

前人评论中体现出汉代依经辨骚思想。刘勰在《文心雕龙·辨骚》主要引用前人刘安、司马迁、班固、王逸对楚辞的评论。

西汉刘安作《离骚传》,(今亡,按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刘安对《楚辞》的评价,依《诗经》国风“好色而不淫”和小雅“怨诽而不乱”作为标准,认为《楚辞》符合儒家隐而不露的正统观念,“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对《楚辞》的评价与刘安如出一辙。

东汉班固认为,《楚辞》中讲到后羿、过浇和有虞国王两女二姚的部分,与《左传》记载不合;其中又多昆仑悬圃等玄虚之物,与经义不符。在班固看来,屈原露才扬己、忿怼沉江,实非明哲,只可谓妙才。班固对《楚辞》和屈原其人的评价,以正统经义和儒家道德为依据。

而王逸对《楚辞》的评价,恰恰与班固相反。王逸认为,与《诗经》多耳提面命式的谏言有所不同,屈原的辞更委婉和顺。在他看来,《离骚》是依经立义的典范,是名家大儒拟辞作赋的楷模,其驾龙乘凤、昆仑流沙之言,皆典出经义,有据可凭。王逸对《楚辞》的评价,也依据于经。

此四家对《楚辞》的评价,无论以为其“涅而不缁,兼采风雅”,还是以为其“金相玉质,世无匹敌”,抑或以为其“既非明哲,不合经义”,无论依据《诗》,还是依据《春秋》,抑或依据《易》,都举以方经,依经辨骚。

二.刘勰继承前人的“依经辨骚”思想

刘勰为考核四家褒贬,详辨《楚辞》和儒家经典的异同问题,更是依经辨骚思想的体现:

《楚辞》因袭经义,与之共通者有四。一为《典》、《诰》之体,二为规讽之旨,三为比兴之义,四为忠怨之辞。刘勰认为,《楚辞》称颂尧、舜、汤、武,诚述这些贤圣明王的正直伟明、庄严恭敬,是为合《尚书》中《尧典》、《汤诰》之体;其讥讽桀、纣猖狂残暴,感伤羿、浇颠覆陨灭,是为合《诗经》规讽劝谏之旨;用虬龙幽姿比喻君子美德,用云霓变幻比喻小人邪诈,是为循《诗经》比兴之义;每环顾而掩涕,嗟叹君门深重,是为循《诗经》忠君爱国之辞。此四事与经义相通,近于《风》、《雅》。

《楚辞》离经叛道,异于经典者有四:一为诡异之辞,二为谲怪之谈,三为狷狭之志,四为荒淫之意。刘勰认为,《楚辞》托言驾云龙,丰隆求宓妃、鸩鸟媒娀女,这些尽是诡异离奇之辞;记载共工倾地、后羿射日、木夫九首、土伯三目,则皆为古怪荒诞之谈;用伍子胥报国不成横死而陈尸江中来表明心意,乃急躁狭隘的心志;士女不分,耽溺饮酒,寻欢作乐,乃荒邪淫乱之意。刨除此四事,《离骚》则近于经典。

刘勰对《楚辞》的评判,主要赞美倡扬《楚辞》与儒家经典相同之处,排斥贬抑《楚辞》与儒家经典悖逆之处。这种态度,充分体现其依经辨骚的观念。

三.“变乎骚”——刘勰对“依经辨骚”的创新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中“变乎骚”的文心倾向,体现了对依经辨骚思想的创新。

《辨骚》开头便指出,《风》、《雅》寝声后奇文郁起者,即为《离骚》,又称颂其“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辞家之前”,先辨四家之褒贬,再辨《楚辞》与儒家经典之异同,足以见得其中依经辨骚的思想。而对《楚辞》内容的总体概括和对后人对屈、宋的追迹,则进一步体现出“变乎骚”的创新精神。

刘勰认为,《楚辞》体貌效仿三代圣贤,又掺杂吸收战国风气,其主旨文采虽取自经意,亦自铸伟辞。他突破汉代传统依经辨骚的局限,去领悟《楚辞》独特的魅力,感受“变乎骚”,进而去评价《九章》、《九歌》、《九辩》、《远游》、《天問》、《卜居》、《渔父》,体会其惊采绝艳。

在后人对屈原、宋玉的追迹方面,刘勰的认知也超越了汉代传统依经辨骚的思维方式。他并不拘泥于评判作品参照五经风格大义的标准,而兼顾体裁文辞,又注重情致文采。在他看来,《楚辞》情怨易感,离居难怀,山水节候更描绘生动,引人入胜。枚乘、贾谊、司马相如、王褒这样的名士大家,都得益于《楚辞》的熏陶。“变乎骚”的旨趣也在于此,后人吸收《楚辞》的精髓,学习创新,拟辞作赋,提诗写词,受益匪浅。

总结:

无论任何时候,继承和开拓都是文学研究和文学评判的重要尺度。通过分析刘勰的《文心雕龙·辨骚》,我们可以感受到两汉依经辨骚的思想脉搏,又能领悟刘勰“变乎骚”的精神旨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楚辞》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2]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3]黄伯韦华,《文心雕龙·辨骚》辨疑,《语文学刊》,2006年第7期.

[4]王运熙,刘勰为何把辨骚列为“文之枢纽”[N].光明日报, 1964-08-23(文学遗产).

[5]王少良,《文心雕龙·辨骚》篇的文学“通变”观,《大连大学学报》,2012年2月第33卷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心雕龙
辞赋创作理论研究
怎样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文心雕龙》的易学思想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论《文心雕龙》象喻批评的逻辑建构特征
《文心雕龙》“隐秀论”之美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