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郑愁予错误的文本层次
2017-12-26朱先伟
摘 要:《错误》是我国著名诗人郑愁予先生的经典作品。整首诗意蕴深厚,画面唯美,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作典范,多次被海内外收入教材,广为流传。无论是从整首诗的语言、意象、意蕴层面还是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刻画与诗歌意境的构建,都具有典型性。本文结合文本层次的相关理论对该诗歌进行了分析。《错误》仅有95个字,之所以被海内外广为流传,是因为它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诗歌风格,更吸纳了更多文化种类的风格风貌。因此,具有中国性和国际性,这才使得这首诗在海内外影响颇为深远。而就其意蕴,诗歌中大约可以解读出5个不同的故事,可以很好地鉴赏这首诗歌深厚的意蕴和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形象。
关键词: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中国风格
作者简介:朱先伟(1995-),男,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错误》是我國著名诗人郑愁予先生的作品。整首诗意蕴深厚,画面唯美,是不可多得的现代诗作典范,多次被海内外收入教材,广为流传。无论是从整首诗的语言、意象、意蕴层面还是从诗歌的抒情主人公的刻画与诗歌意境的构建,都具有典型性。正如《周易略例》中说到的: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无论是从文本层次的角度去赏析这首诗,或是从其间构造描绘的意境和典型人物形象来体会作者的深意,《错误》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下面,我将主要从文本层次方向来简述我对郑愁予《错误》的阅读感受。
一、语言层
语言文字是文学作品的最小单位,也是写作之人表达情感的最小载体,《错误》通篇只有95个字,相当于古风词曲中的长调。就文本的语言层面来讲,这首诗短短的9句话,却构建了很多的值得细细品味的情与景,浅而易懂,优美动人。同时我认为,这几句也能体现出作者诗歌的中国风格和国际化走向。
首先,简单的字句仿佛投影出那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耐人寻味。特别是“错误”一说,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这个错误却又是“美丽的”,反而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朦胧的感觉,细细品读起来,实在是妙不可言的。这是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与结尾处“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形成跨文本首位的呼照,实在曼妙。而那声“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思妇希望重逢的心灵,因而美丽.但是,这马蹄声并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同样的最后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点明了这是一场美丽的“错误”。诗歌语言清秀朴素,一词一句都透析着作者心中那片爱情的净土,即使表达的是一场美丽的误会,也绝不影响那充满着期待与向往的温暖爱情。
其次,音韵明快可以说是这首小诗的另一大特色。不管是用现代汉语或是地方方言去朗诵这首小诗,都会觉得音韵流畅,毫无违和感。甚至是只阅读汉语拼音,都能很容易构建出诗意的画面。细细品读诗歌的每一句,都十分的“静美”,作者轻轻悄悄从江南走过,江南里的情与景与人,都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微微寂寞,静静流淌在江南这梦一般的地方,让人甚至不忍心大声出气,安静而又典雅。而正是这简单随意地韵律,给读者营造了一种真实与淳朴的美丽语境。这也使得读者读起来随意却不随便,准确地引领着读者的思维在字里行间穿梭。
然后是作者信手拈来的意象,借以构建的深厚的意蕴,语言之美在这个环节体现得尤为突出。如果细细品味,作者在诗歌中选用的意象绝不随意,诸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帷”等,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最耐人寻味的是“东风”,不得不说读到“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就很容易联想到李商隐在《无题》中所表达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境,仿佛那无力的东风不仅吹拂着作者和作者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心,更有了穿越历史时光的感觉。这些意象,无不充满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味,一脉相承,意蕴绵长,满满的古典气息。
与此同时,那吹拂着读者、作者和主人公的“东风”和那些“柳絮”“马蹄”等等意象,这些传统的诗词意象也在作者的笔尖焕发出新的光芒。这就直接为这首《错误》注入了中国风格。而一开始提到的,这首诗多次被海内外教育机构收入教材,这就充分证明了这首现代诗歌无论是从文法结构还是语法句型等等都是能符合海内外的用语习惯和文学需求的。这就体现在诗句中的简单的语言和简单的语法上,没有特殊句式和引申含义,就是字面的意思构建出来的画面,完全不需要做深层次的考究就可以融入那梦幻般的江南水乡,感知那场“美丽的错误”。这就为诗歌风格走向国际化,融入世界元素大开方便之门,也正是这95个字,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诗歌风格,更吸纳了更多文化种类的风格风貌。如是具有中国性和国际性,才使得这首诗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堪称经典。
二、形象层
就作者的选材而言,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形象其实并不罕见。“游子——思妇”这两大典型形象其实我国传统诗文中常见的形象。但如果仔细品读对比,似乎会发现其实这里的游子与思妇与古典诗文中的总是会有些区别。与其说这里的“思妇”是一个形象,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意象,一个拓展了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意象。诗文之中,思妇的形象和古典的意象有相似之处,她翘首企盼着爱人的归来,那娇美的身姿在江南的微风里格外温文尔雅,怎奈“我只是个过客”,就像古典意向中的结局,所有的等待都是空,只剩下无尽的细雨和孤寂。
这首诗耐读的地方,其实是作者所构建的两个角色之间的微妙联系。作者以“游子”的形象走过江南水乡,而那楼庭中等待归人的美丽的“思妇”正怀着寂寞的心情等待季节里,一面是漫无边际的等待,一面是哒哒马蹄传来的“归人”的讯息,一时间喜从中来,赶忙登上楼阁翘首企盼……而此时此刻,路过的“游子”却清楚地知道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这达达的马蹄也许会激起江南思妇的欣喜之情,却终没有带来她们想要的重逢,一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把这场美丽的误会表达的刚刚好。或许,这声声马蹄里,有人在等待着,也有人路过,所有的欣喜也都将在主人公两两对视的那一瞬间化为乌有。一抿微笑,化解误会的尴尬,却终是掩饰不住思妇的失落之感。
作者如是构建的两个文学形象,字里行间都透析着他们的感情,似乎透过文字就能看到这两个相逢的陌生人心情的变化。人物堪称经典。
三、意蕴层
对于这首诗歌的意蕴,大约可以从诗歌隐含的故事来进行分析。每一个故事都很美,这也正是这首诗经典、独到之处。
(1)一个美丽的错误:文中的那个“你”,期待着爱人的回归,哒哒的马蹄声将“我”引入她的相思之中,“你”以为“我”就是那个归人,最终却发现这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满满的相思,却又是满满的可惜。
(2)一段单恋的柔情:江南的“你”便是“我”心中的恋人,但是当“我”慢慢靠近“你”的时候,“你”却把心扉紧掩,因此,在“你”的眼里“我”只是一个静默的“过客”,透着些无以言表的失落。
(3)一场无期的等待:马背上的“我”就是江南水乡的“你”等待“归人”,但“我”只是路过这里,尽管繁花似锦,“我”却依然不能为“你”驻足停留,所以说,“我”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与单恋的柔情一样,注定是失落的。
(4)一次短暂的离别:这是一次极其短暂的相遇,“我”就是“你”在等的“归人”,“我”回来了,但又将开始另一次的远行。就像大禹治水一样,三过家门而不入,短暂的离别之后“你”又重归等待,“我”又重归思念。
(5)一种精神的寄托:漫漫人生,“我”在苦旅中期待一个“知音”,就像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姑娘”一样,是一种慰藉 。
简短的95字,构建了如此多的故事在里面。江南还是那个江南,只是归人与思妇的关系若隐若现,这种含蓄的委婉的抒情方式,反而赋予了诗歌更朦胧更有韵味的意境,耐人寻味。但无论故事如何,美丽的情节依旧,等待归人的思妇却都经历着无边的寂寞与等待,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参考文献:
[1]潘禾婴. 《错误》的一种解读[J]. 名作欣赏, 2005(13):98-101.
[2]吴倩. 论郑愁予诗歌的传统意象意境[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6):172-1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