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更有效
2017-12-26石英丽
石英丽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关系到语文课的教学效果,而且还关系到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茁壮成长,说深一点可能会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发展。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展示的是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口语能力、文化素养等方方面面的真实体现。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着眼,加强教师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使其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效性
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它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展示。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能给予孩子感悟到语文学习的满足与自豪,教师对于小学生合理的课堂评价会影响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会关系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为此,提高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十分有必要。
一、以合理贴切的教师评价语言,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合理而贴切,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诚挚、贴切、恰当、和顺,将学生自身所存在的优点与不足指出来,且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前提下。切记一点,我们语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干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時,师者的话语、面目表情、肢体动作都要服务于师者的课堂评价语言,把我们师者的口头评价语言与肢体评价语言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评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等有效的评价模式,以达到激励学生上进的目的,充分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二、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课堂评价语言面对,促进小学生均衡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都清楚,我们所教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无论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发展及学习效果不可能是一个尺度,一个标准。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一定要关注各个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课堂评价语言去面对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促进小学生向着有利目标发展。
比如,对班级中的优等生进行课堂评价时,主要是以目标做导向,给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因为学习优秀者能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对如何去学习,怎样去学习,还缺乏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评价语言,帮助优秀生掌握好方向,形成良性的学习习惯。另外,中等生在班级学生中是一个大群体,人数众多,他们有一个共性,缺乏积极的上进心,学习持久性不强。可是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要似一台挖掘机一样,充分利用我们师者的评价语言,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认可,有效地调动这些孩子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把他们内在的潜能挖掘出来,使中等生步入学习的行列。最难面对的是那些后进生,他们在学习上极为困难,对于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反感情绪,再进一步说就是反抗。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对他们要以耐心细微的教育为主,对学生多进行鼓励,少批评,渐渐地消除他们在语文学习上的阴影,带着他们逐渐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让他们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三、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恰到好处,富有人文关怀
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要做到及时,恰到好处。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有一定的差异,当学生出现认知上的差异时,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获取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课堂评价中,我们语文教师还要关注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都会期待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认可,都会期盼语文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更需要教师给予自己理解、支持和教导。我们师者应用孩子们所期待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用孩子们的人生观去理解、尊重他们,将评价话语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要记得,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富有激励性,要包含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的情感体验,给予学生一份真情。
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文性的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去尊重小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创造极具学生个性的思维发展空间,给孩子们一个充分展示学生才华的时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多赋予孩子展示自我的时机,不以谴责、挖苦、讽刺等不合理的评价语言面对学生,因为那样会大大挫伤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语文教师还不如多多去花费一些心思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辅之学生以鼓励,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那种幸福的滋味。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要用婉转的话语指出孩子身上的缺点,要保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这样,孩子从内心感悟到自身的缺点,体会到师者的关爱,那他就会增强改正错误的自信心,就会凝聚向上的力量。所以,语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恰到好处,富有人文关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姜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5(6).
[2]李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J].学周刊,2011(8).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