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评价语言让课堂锦上添花
2017-01-03李秀金
李秀金
【摘要】本文探究教师评价语言的作用,灵动的评价语言倾注于情、体现于导、把握于度、讲究趣味,增强学生的自信,给予学生指向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评价语言 灵动 课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00-02
随着新课程不断走向深入,无论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一线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师充满魅力的评价语言,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课堂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引领学生攀登知识、情感、思维和人格的高山。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中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评价呢?
一、倾注一个“情”字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驱动力。”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而亲切的自然流露,就像一缕温柔的春风抚摸着孩子,就像甘甜的春雨滋润着孩子一样,使课堂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达到思维自由,充分发挥内在潜能,沉浸在“乐学”的境界之中。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时,一名女生读完词语后,笔者微笑着对她说:“你读得很准确,可惜这么甜的声音没能让大家都听得到,你能再读一遍不留下遗憾吗?”这名女生再次读,声音响亮多了。笔者赞赏道:“请大家为她的自信和甜美的朗读鼓掌!”女生听了乐得小脸像绽开的一朵花。笔者还发现一名男生上课回答问题非常积极,而且见解独到,在阅读感受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时,他再次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竖起大拇指表扬道:“今天你的表现比船夫还厉害!”男生听到这样的评价面带笑容,高兴地坐下来。又如,笔者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船夫还可能遇上什么情况,他又会怎么应对”。在汇报环节,生1说:“不管风浪再大,他总能平稳地驾驶。遇到紧急情况,他总能及时将小艇停稳。”笔者评价道:“你丰富的想象再现了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生2汇报道:“不管来船再急,他总能敏捷地避开。遇到冰山一角,他总能快速平稳地闪过。”笔者评价道:“听了你说的句子,我不但感受到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还感受到你驾驭语言句子的高超。”同学们听到这样的评价,纷纷抢着汇报自己所写的小练笔。由此可见,教师饱含情感的评价语言拉近了师生的情感距离,营造了以情激情的心理氛围。在这温馨的磁场氛围中,学生的情弦完全被教师的情所拨动,自然发出和谐动听的琴声。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学习是充满快乐、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
二、体现一个“导”字
课堂评价语言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励,更在于指明方向。教师因人而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远航;教师因情而异的评价让学生“扬长避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通过教师的引导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如果教师没有准确客观地看到学生的长处或是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就失去一次“扬长避短”的机会。因此,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肯定其“出色”在何处;对存在偏颇之处要及时纠正,讲明个中原因,在完善不足的同时指明努力的方向。
1.导在有偏差时
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考虑事情时未必周全,表现在学习上难免出现偏差,教师依据学情及时引导、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闰土刺猹的情景。一位学生响亮地朗读后,笔者评价道:“你读得很流利,可是你读得这么响,猹早就被你吓跑了。来,请你再读一读。”这位学生生怕惊了猹,便小心翼翼地轻声朗读。笔者评价道:“有进步!不过,虽然猹没被你的脚步声吓跑,但没等到你刺,猹就逃跑了。”学生立刻明白该怎么读,果然,第三次读得既轻又快。笔者赞扬道:“哈哈,你比闰土还厉害!”这样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朗读中的不当之处,及时进行纠正,使得学生的第三次朗读十分精彩到位。
2.导在体验学法时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机智巧妙地运用教学评价语言的导向性功能,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能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人以启发,又能达到深化认识的作用,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执教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怀念母亲》一课时,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笔者评价道:“你能通过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气来表现作者悲痛的心情。”在品读句子“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时,笔者提问道:“你知道作者有什么愿望吗?”生答:“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在课前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的。”“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懂得利用补充资料来理解课文。”又如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笔者提问:“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生答:“我从‘平稳这个词感受到,不管地方多窄,速度多快,弯转得多急,他都能驾驶得很平稳。”“你真了不起,还能联系上下文感受‘平稳呢!”这样的评价语言既有对学生学习的肯定,又是对学生朗读方法、阅读方法的指导,可谓一举多得。
三.把握一个“度”字
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应把握一个“度”。如果我们一味地、毫无原则地对学生进行“赏识”“激励”,而忽视对学生回答的正确引导,这种评价是不负责任、不完整的,甚至使学生在此起彼伏的赞赏声中逐步退去了喜悦感,丢失了是非准则,丧失了判断能力,逐渐迷失了自我。因此,教师的赞扬要防止评价语言苍白乏力,或者言过其实,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一名学生用缓慢低沉的语气读完后,教师评价道:“总理去世了,你也沉浸在痛苦之中,说明你对总理的爱戴。但文中写人们回忆总理的部分是多么美好,应该读得欢快、自豪些,是不是?你再来读一遍。”这样的评价既有鼓励,又有善意的矫正,不失严谨。此外,如“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换个角度想一想你会表达得很棒!”“你读得很正确,一个字都没有错,但是把句子读破了,你认为应该在哪里稍稍停顿一下?”这样的评价一针见血指出不当之处,让学生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错误,以便及时改正。
四、讲究一个“趣”字
教学的评价语言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愉悦地进入语文的世界。教师利用好充满情趣的评价语言,往往能化平淡为神奇,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一文时,笔者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哈默,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哈默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高尚品格。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笔者说:“你读得如此激昂,看来你这个哈默真得好好劳动之后,再吃杰克逊大叔给他的食物。”学生马上领悟到朗读的语调不应该那么激昂,于是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语调低沉”这一目标达到了,但没有把哈默态度坚定的感觉读到位。笔者提示道:“看来,你这个哈默表里不一,并非像你所说的那样一定要先干活再吃饭。”学生们立刻明白该怎么读,果然第三名学生朗读的语调并不激昂,却字字透露着坚定。笔者又评价道:“好一个态度坚定的哈默!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我佩服你!”在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教师充满魅力而灵动的评价语言是春雨,滋润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教师灵动的评价语言是看不见的奖章,增强学生自信,激励学生进步;教师灵动的评价语言是航标,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灵动的评价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听到的是欢声笑语,感受到的是学生快乐地成长。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