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W2H分析法探索习作评价标准的实施

2017-12-26劳璐茵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习作标准

劳璐茵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新课标(修订版),对一、二年级的写作,名为写话;但三、四年级的写作,名为习作。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写话,习作的要求比写话高了许多,习作不但包括语言的运用,观察的方法,叙述的条理,更包括谋篇构段,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

一、问题分析

开学第一次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尽管习作前我已经利用单元范文不断渗透写作方法,也利用平时带领大家观察积累课余的活动,习作指导也明确了基本的写作格式,但是,第一稿收上来后,许多学生在习作中不能围绕一件事记叙,写成了流水账;许多学生不懂分段叙述,開头中间混成一团,眉毛胡子一把抓;更有的语句意思表达混乱。明明这些错处都在指导课上有效预设并提醒过的呀?

经过几番修改,花了整整两天的课余时间。就这样,一篇习作搞得师生筋疲力尽,这么麻烦的事情,孩子们又怎么会产生兴趣呢?又怎么会对习作不望而生畏呢?有没有办法改变这种低效的习作指导和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二、拟定解决思路

学生作文反复修改、重写的原因在于对习作要求的理解不深,在于对如何写具体的方法使用不上,输入与输出中间有极大的损耗,处于对老师的意见转身易忘的年龄特点。能不能把评价方法交给学生,让评价方法作为拐棍,扶着孩子们写作呢?能不能把评价方法作为习作修改的标杆,节省面对面评价的时间并提高效率呢?能不能把评价方法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保留下来,便于以后的对照参考呢?我觉得可以采取以下思路来进行:

三、实施与改进过程

(一)初次实施

我把针对第一单元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评价标准列成表格的形式,打印发给每个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在评价标准表格上对应打勾。再对照评价标准,把不符合要求的地方重点修改,例如,事例中没有具体动作描写的,要加入连串的动作描写,在做这件事情时没有心理感受的要适当加入感受;字体不端正的要把字写端正,减少涂改。从修改的习作上看出,家长也能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加以辅导。针对第三稿,我对学生和老师都进行了数据搜集,通过不完全的统计,学生用于第三稿的时间大约是20~40分钟,个别需要重写的学生,大约用时90分钟。老师用于面批的时间由平均每个学生大约5分钟缩减为2分钟。学生修改后进步比较大,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情况。因此,我开始研究此法是否可行。

下面,就通过5W2H分析法,探索如何利用作文评价标准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

1.明确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What)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一项持之以恒的教学技能,古往今来,其方法、途径,吸引多少学者,教育工作者孜孜以寻。有鼓励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捕捉素材,有引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有训练学生在练习中提高习作能力;有及时反馈学生有效的习作评语。这些都使用于习作前的准备阶段,或实施于习作后的修改阶段。能不能有一种方法,像拐棍一样在写作当中给予辅助,帮助他们从主观上、客观上渡过写作难关呢?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

2.明确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的意义(Why)

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很多的观点认为,起步阶段的习作,要激励学生的兴趣,不应要求过高,诸多限制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我们虽然不着重讲技法,但如果没有原则地鼓励,无的放矢地评价,必将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从近的来说,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怎样才是一篇好的作文?自己的这一篇习作,离好的作文标准还有多少差距?从哪些方面改进?从长远来讲,可以避免学生缺乏自主评价的意识,养成依赖。从老师的角度看,可以大大缩短批改作文的时间,更明确,更有效率地提示学生如何修改习作;从学生的角度看,老师的意见更具体了,而且便于对照修改,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不得要领地反复修改,减轻了师生的负担。

因此,评分评价标准只要制订得合理,不但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反而会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增强他们的兴趣。

3.明确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的负责人(Who)

一开始,因为学生年龄小,而且处于起步阶段,评价标准由老师设计制定,但是随着单元学习的推进,经验的丰富,单元习作评价标准可由师生共同制定。师生通过学习范文,审、思作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共同设计制定作文评价标准。学生参与思考、设计的过程,必将是把写作方法内化之后再外现的一个过程,持之以恒,每个学生对于每一类习作都心中有杆秤,这样就能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4.明确单元作文评价标准制定和对照实施的最佳时机(When)

在第一单元中,我是发现问题后,在第二次作文修改阶段才发放给学生对照修改的。有没有更好的实施时间呢?比如说,在第一次即堂习作起稿后,又或者说,在第一稿之前,效果更佳呢?接下来,我要在第二、三次习作时分别尝试。

5.明确单元作文评价标准的设计地点(Where)

评价标准的设计,应在校内,由师生合作时设计制定,日后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回家中进行修改完善,形成课外延伸,促进写作风格的发扬。

6.如何设计合理的单元习作评价标准(How)

(1)师生之间共同合作。包括对单元习作要求的理解,单元范文的示范,作文的一般写作格式和对文字、标点的使用要求,都在日常的教学中一一分段渗透、探究,使学生欣赏、理解水平得以提升,评价目标更为清晰。

(2)习作评价标准制定示范。一开始,由老师针对这次单元习作的要求,从题眼、文章类型、选材事例、段落结构、语句表达、书写、标点等方面一一列举标准,给学生示范。

(3)奖励机制。采用学生提出的评价要点,给他们一些小礼物、加分,在班上表扬,适时适度地给孩子们鼓励。endprint

(4)把评价标准设计成文字表格,打印出来,贴在习作本中便于对照参考。

(5)收集采用评价标准进行习作初稿和修改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不断优化。

7.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的成本支出(How much)

这个成本主要是時间成本。一开始,评价标准由老师设计制定,大约费时三个小时,因为要解读单元习作要点,要解读范文文本,要理清标准,要用于文字表达。在经过几次设计后,随着一些固定表达、固定格式、固定表格不需要重新设计了,随着经验的丰富,应该能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

(二)改进过程

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的习作,我也采用设计单元习作评价标准的方法,指导孩子进行随堂写作。

第二单元是写熟悉的一个人。我在习作指导之前做好各项的铺垫,第一稿交上来,学生的情况和习作一类似,过程简单,叙述条理不清晰,无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呢,老师指导得再细,也有学生领悟和表达上产生误差。于是,我出示评价标准,再选取优、中、下三个孩子的作文,让全班对照评价标准分别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稿,全班绝大部分孩子都基本写出了一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第二稿花了大约一个小时。两稿加起来,孩子花了约3小时完成习作,比起第一单元需七八个小时,真是大大的进步。而老师用于面批的时间,则大约是一天的课余时间。

第三单元是写秋天的图画,有鉴于第二单元的尝试,这一次,我在习作指导课上,引导学生口述完后,就把习作评价标准派发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对照标准来构思、写作。一节课之后,有十个左右的孩子已经差不多写完了,浏览了一下,居然还像模像样的。第一稿交上来后,我惊喜地发现大部分孩子的结构都比较完整,表达也比以前有条理了,需要重写的大约只有五六个,有的再斟酌一下个别字词就可以直接抄正了。这真是一个好的开端呀!我期待着下一个单元的运用与反馈。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三次习作,我发现运用单元习作评价标准,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和习作习惯的养成有着比较显著的效果。

1.写作既是技能,也是习惯,需要长期的、阶梯式的训练。

2.降低门槛,减小坡度,化难为易,深入浅出,让所有学生看到希望。

3.没有原则地鼓励,无的放矢地评价,必将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4.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

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是,如果连标准都不交给他们,如果连为什么要定这个标准的方法都不授予他们,一味地由老师评价、修改,学生就会缺乏自主评价的意识,就会养成依赖习惯,最终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

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于定规矩,养习惯。但正因为是开头,孩子们是一张纯洁的白纸,只要找到有效的方法,长时间训练,培养下去,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习作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